這樂器叫「巴烏 (Bawu) 」。
是彝、苗、哈尼等民族吹奏樂器。管身竹制或木製,長約 27 厘米,開有 8 個按音孔 (前七後一) ,一端側面開吹孔,吹孔內裝有尖舌形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振動簧片發聲,其音色優美,音量較小,常用於舞蹈和說唱的伴奏。近年來對巴烏進行了改革,管身加粗加長,使用了音鍵,音量也有所增大。改革後的巴烏音域可達到兩個八度 (e——e2) 。
仔細看這樂器,跟我想像的不大一樣。
在紅河彝族地區還流行直吹巴烏和雙管巴烏。
再介紹另一項民族樂器,叫做「葫蘆絲」。
葫蘆絲 (又叫葫蘆簫、篳朗叨、潑勒翁、布賴、米倫、比格寶、渥格寶、拜洪廖或同格滿) ,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屬簧管樂器,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
葫蘆絲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傣族式、阿昌族式、西盟 (佤) 族式。
巴烏和葫蘆絲兩種樂器的指法一樣;在樂器的教學上,大多是由會吹奏笛子的老師教授;這兩種樂器的嘴型跟笛子不大一樣,但發聲上容易得多。巴烏是用嘴巴包住簧片振動發音,跟葫蘆絲類似,但巴烏比較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