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第一一六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說說金庸 /梁哈金
  金庸過世了。雖然他的武俠生命在八零年代初修完十五部作品後就已經結束,但肉身的壞空還是令人惋惜。武俠世界本就寂寥,連泰山北斗都從此逝,更見其茫茫不知何止。
  為了表示敬意,俺今天就先不談《水滸傳》,來談一談這位從小景仰到現在的大宗師。過去的這些日子,各種懷念、讚美、或批評金庸的文章紛紛泉湧,無論寫甚麼,其實都是對金庸先生的一番敬意。應該的。他雖然貢獻鉅大,卻也不無可議,對他所有根據事實的評價,都是尊敬。「唯一」讓我感覺極度不敬的,是一堆政商人物在那自比小說的人物,令人白眼翻到屁眼去。如柯文哲自比洪七公(其實你只是裘千仞,鐵掌幫治理得不錯,但會不會跟金國「兩岸一家親」還不知道);馬雲自比風清揚(風清揚如果長你這個樣子,還不如被田伯光殺了。你根本就只是余滄海余矮子,現在被追殺到連掌門人都沒得做了);還有,最讓人無法忍受的,丁守中自比郭靖!!(說你是壽南山只是剛好,抬舉你一點也只是醜版的慕容復啊)Why????為甚麼要逼我口出惡言???Shut the fxck up!!!
  本報對金庸的態度是不一致的。大概分成兩派,沈默跟奇魯一如既往覺得武俠應該要往前,不要老是覺得只有金庸最好金庸最棒武俠就等於金庸;我呢?我當然愛金庸的那一派。所以我講的話完全不代表他們兩位。我沒有要吹捧金庸的意思,畢竟他早就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好聽的話還不夠多麼?我只想說,在我心中,金庸是華人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倪匡說是華人文學最偉大的小說家,對我來說是不夠的,「在我心裡」,是最偉大的作家。
  怎麼說呢?文學以感人為主。如果某人的著作,能讓你魂縈夢牽,經常念茲在茲,每年都複習,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都看得出一點不同,這不偉大,還有甚麼偉大?你想想,你這輩子讀過的文學作品,沒有幾百部也有幾十部,有哪幾本會讓你一翻再翻、徹底翻爛、每一年都會重翻一次、而且碰到同好就興奮得一直講一直講的?對我來說只有寥寥數本:《教父》、《歡樂英雄》、《吶喊》、《論語》、《老子》、《西遊記》、《封神演義》、《灌籃高手》……沒了。而光金庸一個人,就有《碧血劍》、《俠客行》、《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至少五部!那是不是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對我來說,真的是。
  對很多人來說也是。華人文學,如果從《詩經》算起(別告訴我你會津津有味地讀《尚書》),到而今可稱經典者無以計數,有誰能有五部以上的著作,讓最多人熱愛、經常重讀、而且對裡面的角色和故事情節朗朗上口、書中的每個細節聊若指掌的?俺是想不到啦。
  別誤會我。我並沒有說金庸以外的小說都不是好小說、好文學。你經常也會覺得很多小說很好看的,別說其他的,到現在都還有許多武俠作品寫得很不錯,但你就是看了就算,偶爾能再看一兩次,已經很了不起,卻不會像金庸的作品那樣,一讀再讀三讀四讀,從十幾歲重讀到六七十歲。不管出現多少「比他好」的作品,都沒有這種魅力。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鼻要戰偶。金庸對我那個年代以上的男人,是有很重大的意義的。現在我不知道啦,中學生都不看金庸了,上課跟學生越來越難聊,都不知他們看甚麼了。不,漫畫也很少在看了。現在大概都沉溺打手機,讓機器把你訓練成一個不懂人類文學之美的機器奴吧。
  但我不想說這個,我要講另一個會被人罵死的點(本文罵點之多,如果貼在大報副刊,我們的FB會瞬間被憤怒的留言蓋成巴別塔,我會被起底、打成黑五類、並有三十六個男的和七十二個女的指控我性騷擾。但我們是只有一千多個人訂閱的Mickey mouse club啊,care啥??),就是:到現在為止,還沒出現過一部好電影,能夠把金庸的小說拍好的。我說的「好」,是要像Francis Coppola把《教父》小說拍成【教父】電影那樣好的好喔。
  (BTW,電影名字的標點符號,能不能從此規定為【】啊?《》是書名號,都多少年了,還沒出現給電影或音樂作品的專門符號。「」這種不算啦。【】代表螢幕的框框,很適合啊。不管啦我從此就這麼用了。好像有不少人也是這樣用的。)
  有嗎?沒有。這麼多翻拍金庸的作品,讓我真正印象深刻的,只有周星馳的《鹿鼎記》。但《鹿鼎記》其實很周星馳,不怎麼《鹿鼎記》,裡面連陳近南都變好笑。其他更不用說了。我們平心靜氣下來想啦,有哪一部金庸小說,有真的被華人導演拍好的?一部都沒有。如果有,我們早就像老美那樣,經常模仿【Godfather】裡面的台詞,在那:「Monday Tuesday Thursday Wednesday……」「I know it was you Fredo, you broke my heart, you broke my heart!!」了。
  那為甚麼金庸的著作,沒有一部拍得跟【The Godfather】一樣精彩呢?那就是華人導演通通都不行啊..(被摀嘴撲倒在地上)有都嘛是那種自以為很有味道的【東邪西……(被一棍棒打死)
  電視劇呢?就是八零年代的TVB拍的那一系列,黃日華的郭靖,翁美玲的黃蓉,劉德華的楊過,陳玉蓮的小龍女,梁朝偉的韋小寶,都是無法超越的經典。但限於技術,那些神奇的武功,實在完全無法呈現其意境。以前不行,到現在,也還是不行!這就讓人氣pupu了。我不說「天罡北斗陣」的神奇變幻,或「九陰白骨爪」的恐怖詭譎,我只要最簡單的「亢龍有悔」,能讓我感受到Oh my God!!!我就滿足了。都,沒,有。
  古龍的翻拍電影或電視劇我更加不看。尤其中國拍的那些非常中國風的古龍,那是完全不對的。古龍的小說洋氣(東洋跟西洋)很重,台味也很重,而且是台灣外省味。而且有一種幽深、靜謐的哲學感。所以首先光線就不能太亮,穿著不能太華麗,武打不能太冗,講話不能太多、太明白,腔調不能太中國。而你看那些拍出來的古龍又是怎麼回事?
  但是你仔細想想,不但金庸古龍沒被拍好,連衛斯理也沒有。衛斯理的《眼睛》、《黃金故事》、《大廈》、《木炭》、《蜂雲》明明都是只要拍成電影,就一定會非常讚,居然也都沒拍。過去香港沒那種科技拍也罷了,現在依然不拍,活生生讓倪匡的所有「科幻」通通變成「現實」,或是被外國電影拍去。
  我們的電影界,真的,不太對得起大師們啊。
  最後來講講「為甚麼金庸的小說這麼好看?」
  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我的解釋是:「因為他當過記者」。
  當然那個年代的記者跟現在不一樣。現在的記者,只要會寫「蔡英文為甚麼管不好民進黨?只因為『他』」這種自以為能吊人胃口的標題,然後去PTT抄新聞就可以了(錯字連篇也沒關係)。但真正的記者不一樣,真正的記者寫東西是有很多要求的。首先你的文字必須老少咸宜,雅俗共賞,既能讓人非常順口地讀進去,卻又能帶點高雅。
其二,你寫的東西要有新聞性,讓人能好奇,看了能「長知識了」,或是有「八卦」到。
其三,你要能把一件平常的事,說得很新鮮趣味,讓人在閱讀時事時,像讀小說一樣。
其四,你交代事情,要能首尾連貫,把故事講清楚。
第五,你要慎選對話,把會讓人感興趣的對話點出來,讓人喜怒哀樂,而不是鋪陳一堆無聊的對話,或自己一堆murmur。
第六,你可以寫景、寫心情,但必須簡潔扼要,不能像寫賦那樣冗長令人昏昏欲睡。
  你別看這幾點好像沒甚麼,大多數的小說家,我說絕大多數的小說家,九成九九九,都做不到。更別說金庸那些「角色鮮明有深度」、「國學素養深厚」、「武功構想新奇而完整」、「陰謀詭詐具體而深沉」、「愛情故事纏綿悱惻」、「伏筆多而能收尾甚至變化多端」等等厲害的優點了。我以為在談能接金庸衣缽、或「超越金庸」以前,你首先就是要能做到這幾點,讓「很多人讀你的作品」,不然,真的太難。
  這也沒甚麼。Michael Jordan之後,也沒有Michael Jordan了啊。你說Kobe很棒,LeBron James超強,但他們總是這也少了甚麼、那也少了甚麼。所以,不要再模仿金庸了啦,甚麼「女版金庸」、「古龍再世」,那是不可能的。自成一個Stephen Curry不就很好?武俠可以開發的東西還很多的,停留在金庸,就跟以前的人總覺得《蜀山劍俠傳》最偉大、其他都是渣一樣,既不正確也不是事實。但也別再想「超越金庸」,你越想超越金庸,你的眼中就都是金庸。也不要想「忘記金庸」,你越想忘記誰,你一定就會時時把他記在心裡。做自己就好。
  我倒是很期待,有誰能夠寫出像金庸古龍那樣傳遍華人世界的新武俠。不然,好像也無法真的讓人「不要再金庸了啦」。金庸可以寫出讓人「不要再蜀山劍俠傳了啦」的作品,我也很期待我能看到這樣的人。可能嗎?We’ll se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4會員
280內容數
<p>「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醜方對美的執念,讓他們建構出幻影也如的文明,鬼方對永生嚮往,到冥界卻仍維持生活假象,兩者皆諷刺已極。鄭丰藉由方族的集體選擇,反向闡述人對看不見的世界與力量的莫名崇拜,而最終就通往巫術大滅絕的境界。
武俠電子報  1.乃賴的演講  2.西遊記唐僧的復仇
他的出身很特別,是個破落戶,但又不是不學無術,而是「吹彈歌舞,刺鎗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換句話說,就是個多才多藝、還很會運動的「文青」啊。
這也就形成怪趣,郭箏是萬分不認真地在講一個極度認真的故事。而如此非今非古語境的衝突與相容,就像台灣藝術家姚瑞中以原子筆戲擬中國山水古畫的《忘德賦》系列──他在山水間加入紅妖綠魔的存在,還帶入麻將、網路等現代事物──亂來沒極限的同時,也體現狗屁倒灶無法無天群魔盛舞百鬼日行當代社會之荒謬之可悲的現象。
武俠有兩張面孔,一張是講俠義,講英雄受苦犧牲與堅持,另外一張面孔,是YY,是凡人如何因為幸運而得到現實中無法得到的東西。
就好像大家看了洪七公教郭靖「左手畫半個圈,右手推出」的「亢龍有悔」一樣,你小時候也會去拔院子裡的樹的。他是個讓人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物。換句話說,就是「個性強烈鮮明」。比林沖跳出得多。
醜方對美的執念,讓他們建構出幻影也如的文明,鬼方對永生嚮往,到冥界卻仍維持生活假象,兩者皆諷刺已極。鄭丰藉由方族的集體選擇,反向闡述人對看不見的世界與力量的莫名崇拜,而最終就通往巫術大滅絕的境界。
武俠電子報  1.乃賴的演講  2.西遊記唐僧的復仇
他的出身很特別,是個破落戶,但又不是不學無術,而是「吹彈歌舞,刺鎗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換句話說,就是個多才多藝、還很會運動的「文青」啊。
這也就形成怪趣,郭箏是萬分不認真地在講一個極度認真的故事。而如此非今非古語境的衝突與相容,就像台灣藝術家姚瑞中以原子筆戲擬中國山水古畫的《忘德賦》系列──他在山水間加入紅妖綠魔的存在,還帶入麻將、網路等現代事物──亂來沒極限的同時,也體現狗屁倒灶無法無天群魔盛舞百鬼日行當代社會之荒謬之可悲的現象。
武俠有兩張面孔,一張是講俠義,講英雄受苦犧牲與堅持,另外一張面孔,是YY,是凡人如何因為幸運而得到現實中無法得到的東西。
就好像大家看了洪七公教郭靖「左手畫半個圈,右手推出」的「亢龍有悔」一樣,你小時候也會去拔院子裡的樹的。他是個讓人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物。換句話說,就是「個性強烈鮮明」。比林沖跳出得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倪匡品評過的金庸小說人物不少,我多年前大致翻了一下,印象最深的是倪以「傷心瀟灑」作為《笑傲江湖》中衡山掌門莫大先生的總結,對照書中的莫大,我覺得這四個字真有意思。直到書末,五嶽劍派原本的掌門只有莫大仍在世間,且金庸總稱他莫大先生,書中其他人物卻無這般禮遇,想來金大俠對這位衡山掌門不失敬意。 莫
Thumbnail
我想,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漫畫家艾克索想說的,和金庸的想法是一致的──不論是小說,還是漫畫,藝術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的心胸更寬大,而非受限於是非或價值判斷,狹隘了。藝術讓我們看見,世上並非只有黑白兩色。
Thumbnail
沈西城問及西門丁在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武俠小說家之中,最喜歡哪一位⋯⋯
Thumbnail
老爹的年代,流行的是武俠小說,其中最強大的應屬金庸大俠寫的小說。而當時看了第一本以後,可說是一部接一部的看,說是廢寢忘食也不為過,而電視上也不少改編自小說的武俠大劇,最美的小龍女,最美的黃蓉都是報紙曾經出現的標題。而那時候,大家都喜歡講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公式,開篇是弱弱的男主角,莫名其妙的有了不少
中學時,人物鮮明、情節曲折跌宕的金庸小說,讓同學和我目眩神迷,是我們年少歲月的美好回憶。當時總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人上人,私心想望一如大俠、俠女,創造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今偶爾拿起金庸小說依然著迷,轉變的是閱讀的心情。突然發現武俠小說非常殘忍,無名小卒動輒成為大俠、俠女立威的道具,往往
Thumbnail
提到武俠小說,我必先想到金庸老師的作品。其實我小學時期也曾拜讀古龍《流星蝴蝶劍》,奈何我太習慣金庸的文筆與風格,未懂得欣賞古龍細膩的內心描寫,繼而擱置了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所以這次閒話只是聚焦到金庸作品。
Thumbnail
高中時代開始看金庸小說,在沒有看完全套金庸之前,曾經我最愛的金庸小說,就是《射鵰英雄傳》。 跟我的起手式《天龍八部》不同,這次是對故事毫無概念的狀況下開始閱讀。也因此,《射鵰》的故事結構,真正帶我進入金庸獨特的武俠領域! 在今日,《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部著作,被稱為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
Thumbnail
因為看了港劇《天龍八部》,而開始看金庸,因此我所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也是理所當然的是《天龍八部》了。 因為港劇中鮮明的角色造型,在看小說時,也會直接帶入腦海中已經既存的人物印象。也就是,喬峰就該是梁家仁那樣的形象,段譽也正該是湯鎮業那樣的感覺;只除了虛竹,原著中一個外貌醜陋的和尚,這就和黃日華對不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倪匡品評過的金庸小說人物不少,我多年前大致翻了一下,印象最深的是倪以「傷心瀟灑」作為《笑傲江湖》中衡山掌門莫大先生的總結,對照書中的莫大,我覺得這四個字真有意思。直到書末,五嶽劍派原本的掌門只有莫大仍在世間,且金庸總稱他莫大先生,書中其他人物卻無這般禮遇,想來金大俠對這位衡山掌門不失敬意。 莫
Thumbnail
我想,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漫畫家艾克索想說的,和金庸的想法是一致的──不論是小說,還是漫畫,藝術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的心胸更寬大,而非受限於是非或價值判斷,狹隘了。藝術讓我們看見,世上並非只有黑白兩色。
Thumbnail
沈西城問及西門丁在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武俠小說家之中,最喜歡哪一位⋯⋯
Thumbnail
老爹的年代,流行的是武俠小說,其中最強大的應屬金庸大俠寫的小說。而當時看了第一本以後,可說是一部接一部的看,說是廢寢忘食也不為過,而電視上也不少改編自小說的武俠大劇,最美的小龍女,最美的黃蓉都是報紙曾經出現的標題。而那時候,大家都喜歡講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公式,開篇是弱弱的男主角,莫名其妙的有了不少
中學時,人物鮮明、情節曲折跌宕的金庸小說,讓同學和我目眩神迷,是我們年少歲月的美好回憶。當時總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人上人,私心想望一如大俠、俠女,創造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今偶爾拿起金庸小說依然著迷,轉變的是閱讀的心情。突然發現武俠小說非常殘忍,無名小卒動輒成為大俠、俠女立威的道具,往往
Thumbnail
提到武俠小說,我必先想到金庸老師的作品。其實我小學時期也曾拜讀古龍《流星蝴蝶劍》,奈何我太習慣金庸的文筆與風格,未懂得欣賞古龍細膩的內心描寫,繼而擱置了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所以這次閒話只是聚焦到金庸作品。
Thumbnail
高中時代開始看金庸小說,在沒有看完全套金庸之前,曾經我最愛的金庸小說,就是《射鵰英雄傳》。 跟我的起手式《天龍八部》不同,這次是對故事毫無概念的狀況下開始閱讀。也因此,《射鵰》的故事結構,真正帶我進入金庸獨特的武俠領域! 在今日,《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部著作,被稱為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
Thumbnail
因為看了港劇《天龍八部》,而開始看金庸,因此我所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也是理所當然的是《天龍八部》了。 因為港劇中鮮明的角色造型,在看小說時,也會直接帶入腦海中已經既存的人物印象。也就是,喬峰就該是梁家仁那樣的形象,段譽也正該是湯鎮業那樣的感覺;只除了虛竹,原著中一個外貌醜陋的和尚,這就和黃日華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