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淑女鳥 Lady Bird|長大就是憧憬的幻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 12/4 去師大人文電影節二刷這部片。本片在今年初剛上映時,我就去電影院觀賞並寫了一篇文章。而本文是以該篇文章為基礎,新增和改寫部分內容而成。
下文有劇透,請自行斟酌閱讀。

本片背景設定於美國加州的沙加緬度市,就讀當地一所天主教高中的 Christine,為自己取名為 Lady Bird。故事聚焦於他高中的最後一年,他不滿自己家境拮据、厭惡成長環境缺乏文化氣息,夢想在畢業後能到美國東岸的名校去讀書。他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都經歷許多考驗,也改變了他的人生。
《淑女鳥》描述的主題是極為個人的經驗:成長過程的焦慮與煩惱。同時,我們也可以藉由這些情節,去思考情感教育──無論是對父母或子女──的重要性。

「變化」與「追尋自我」,是青春的模樣

雖然本片相當小品,卻與其他文藝小品的慢步調很不同。本片快節奏的敘事和剪輯,正好符合大多數人對青春「變化快速、有好多事想做、時間不夠用」的印象。雖然導演的用意不見得如此,但這種呈現手法確實很貼近青春期的內心狀態。
另外,青春期是探索及展現自我、尋求認同和歸屬的時期,在同儕團體中得到地位是首要任務。因此經濟較弱勢的學生,面對物質生活富足的同伴,為了掩飾自卑和得到地位,或許會出現一些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如 Lady Bird 對朋友謊稱自己住在高級住宅區、父親在國外工作),卻也可能因此失去知心的同伴。如果有接受情感教育,會讓人面對這類問題時更能妥善因應,但片中的教育環境顯然是沒有發揮這個功能。

親近生侮慢

Lady Bird 的母親很少給他鼓勵和稱讚,這其實是期望太高、在乎太深的結果。片中提到的「愛你,但是希望你能成為更好的你」,言下之意就是「我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有人說「每個父母都是在成為父母那刻起,才開始學習當父母」,這是從經驗的角度來看親子衝突;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親近性(familiarity)。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寫道: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家庭內的密集互動,把母女對彼此的愛變得隱晦,而不符期待之處變得鮮明。直到母親得知 Lady Bird 偷偷申請東岸學校而和 Lady Bird 冷戰、兩人的距離拉開之後,那些很少言明的愛,才又重新浮現出來。片中有多次「母女倆要隔著一層東西才能說出內心話」的橋段,包括更衣間、信紙和電話答錄機。而 Lady Bird 到紐約生活後,反而去接觸與家鄉有連結的事物,例如教會、例如他的本名 Christine。我認為「親近讓衝突增加」這個概念,不只是家庭,更是所有形式的關係都應該好好思索的。

憧憬的幻滅,是「長大」的註解

流行文化常以愛情和性為主題,而前面提到尋求人際的歸屬(包含愛情)是青春期的第一要務,在文化與人格發展兩者加成之下,也就容易形成許多對美好愛情(與性關係)的想像。但事實上就如 Lady Bird 的「第二任男友」Kyle 所說,「你往後人生中還會經歷無數次平凡的性愛」;特別的、刻骨銘心的經驗,在生命中是相對少數、是特例,而平凡才是常態。這種理想崩毀、認知調整的過程,正是人格逐漸成熟的標記。因此,我認為可以這樣下結論:
所謂的長大,就是憧憬的幻滅;幻滅之後,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定位。

附:片中 Lady Bird 的父親雖然罹患憂鬱症多年,反而是眾多角色中把事情看得最清楚的一位,同時也總是很適時地給予女兒溫暖。其實這並不奇怪,一般人常把憂鬱想得很負面,但其實憂鬱情感有個生物演化上的意義:讓人更精準分析自身所處環境。相關探討可見《憂鬱的演化》這本情感科學書籍,由 Jonathan Rottenberg 所著。也可參考我對該書的重點整理
歡迎追蹤粉專 影劇業餘觀察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淑女鳥是一部青春成長電影,透過其獨特敘事風格和情感豐富的角色描繪,展現一段自我探索與身份認同的旅程。故事以2002年、薩克拉門托這個小城市為背景。電影不僅探討了主人公淑女鳥(本名克里斯汀·麥克弗森)的內心世界與家庭矛盾,還捕捉了青春期中那些關於夢想、愛情、友誼、和家庭的迷茫與掙扎。
Thumbnail
本文深度解讀電影《淑女鳥》Lady Bird,探討主角在面對家庭和社會期待的同時,勇敢追尋自我的成長旅程。電影揭示了注意力與關愛的聯繫,展現了女性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決心。故事中,淑女鳥從拒絕自己的名字開始,最終重新理解自己的根源,與自己、家人、以及家鄉和解,呈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多元異彩,愛是自由。 熟年同志,何去何從? 對於熟年同志的想像,好像會困在一個不好的印象。是《孽子》中渴望青春肉體的老鳥。 過去的年代,熟年同志比起青春鳥們,他們有財力,有地位,作為買方。 老先生們渴求的或許是逝去的青春,而我在想,在成為大叔之前的他們,也曾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Birdy、阿漢,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一個女孩在探索自我與家庭關係的過程中,發現了父親的無私與愛。她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包括是否願意為愛剪掉翅膀。
Thumbnail
在成長之後,人們對戀愛逐漸失去了熱情,生活中的世俗事務佔據了更多時間。這篇文章描述了關於青春戀情的故事,以及在成熟後,人們如何面對距離的改變。文章反映了隨著成長,人們的價值觀和興趣也在改變。
Thumbnail
學生時期的青澀漸漸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在情感的挫折和迷茫中不斷尋找自己的模樣,而愛情似乎也是人生一堂必修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轉大人的過程,透過諮商梳理自己這些年來的成長與狀態。提及從念大學後離開家鄉,獨立在外生活闖蕩,培養生存技能,面對自己的位置、年齡、狀態,接受伴隨而來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描述了轉大人的關鍵和需要的努力,以及懂得接受生活中各種不完美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一直在講成人、成人,可是沒有很落實。
Thumbnail
探討青少女成長時期的心態變化, 非常適合母女,尤其是華裔一同觀看, 對於華裔女性成長歷程有很有趣的轉化過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淑女鳥是一部青春成長電影,透過其獨特敘事風格和情感豐富的角色描繪,展現一段自我探索與身份認同的旅程。故事以2002年、薩克拉門托這個小城市為背景。電影不僅探討了主人公淑女鳥(本名克里斯汀·麥克弗森)的內心世界與家庭矛盾,還捕捉了青春期中那些關於夢想、愛情、友誼、和家庭的迷茫與掙扎。
Thumbnail
本文深度解讀電影《淑女鳥》Lady Bird,探討主角在面對家庭和社會期待的同時,勇敢追尋自我的成長旅程。電影揭示了注意力與關愛的聯繫,展現了女性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決心。故事中,淑女鳥從拒絕自己的名字開始,最終重新理解自己的根源,與自己、家人、以及家鄉和解,呈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多元異彩,愛是自由。 熟年同志,何去何從? 對於熟年同志的想像,好像會困在一個不好的印象。是《孽子》中渴望青春肉體的老鳥。 過去的年代,熟年同志比起青春鳥們,他們有財力,有地位,作為買方。 老先生們渴求的或許是逝去的青春,而我在想,在成為大叔之前的他們,也曾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Birdy、阿漢,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一個女孩在探索自我與家庭關係的過程中,發現了父親的無私與愛。她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包括是否願意為愛剪掉翅膀。
Thumbnail
在成長之後,人們對戀愛逐漸失去了熱情,生活中的世俗事務佔據了更多時間。這篇文章描述了關於青春戀情的故事,以及在成熟後,人們如何面對距離的改變。文章反映了隨著成長,人們的價值觀和興趣也在改變。
Thumbnail
學生時期的青澀漸漸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在情感的挫折和迷茫中不斷尋找自己的模樣,而愛情似乎也是人生一堂必修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轉大人的過程,透過諮商梳理自己這些年來的成長與狀態。提及從念大學後離開家鄉,獨立在外生活闖蕩,培養生存技能,面對自己的位置、年齡、狀態,接受伴隨而來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描述了轉大人的關鍵和需要的努力,以及懂得接受生活中各種不完美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一直在講成人、成人,可是沒有很落實。
Thumbnail
探討青少女成長時期的心態變化, 非常適合母女,尤其是華裔一同觀看, 對於華裔女性成長歷程有很有趣的轉化過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