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與老貓的飛行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爸媽們都知道,發展天賦是鼓勵學習的王道,但如果是出自小孩的意志,執意發展他的「弱項」,我們應不應該鼓勵他們勇敢追夢呢??
我不是不想學,而是想學好!
由於在合唱團看到同學分享樂器演奏,引起弟弟學習樂器的想法。媽媽本來也是可有可無的答應著,正好從網路上知道開課的消息,學費相對於個別課便宜許多,四年級開學時,媽媽就為弟弟報名了團體的小提琴課。

一開始媽媽也陪伴著觀課,看看能不能幫忙,幾堂課過去,因為練習場地空間較小,而孩子的理解也比媽媽的好,既然幫不上什麼忙,我們就先不干涉他的課程。每每下課問及他的體驗,似乎他的理解是將樂理和數學結合了,以數字取代樂符,使他的視譜不再是障礙,而且也能將音符正確的彈奏出來。可是他從不在家練習,好像覺得這麼簡單,根本不需要練習?
ㄧ天下課回家,弟弟悶悶不樂的希望我們為他找個小提琴的老師。爸爸比較了解他,立刻察覺他是無法理解拉出悅耳琴音的邏輯,所以光靠臨場反應又不練習,在教學現場已經不敷使用,跟不上團體學習進度時一定會有壓力,才會感到灰心喪志。

進一步談話我們更了解到,原來他回家都沒有練習,卻誤把團隊的聲音當成自己的琴音,ㄧ旦跟別人比較時,對小孩產生了正面的壓力:他不是不想學,而是想學好!(因為弟弟每次下課都會詳述上課內容、跟老師的互動、同學的表現⋯反映出他對提琴團練的用心在乎。)
嚮往飛翔的小雞
啊⋯這個畫面對媽咪我而言,好像看到ㄧ隻頑固的小雞戴上了安全帽,要求母雞給他上飛行課⋯

唉,除了經濟考慮之外,我的自我認知是不會主動給小孩學樂器的,因為我爸爸給了我明顯的遺傳基因(醫生證明),說白了,就是「缺少運動感覺神經」,我怎麼可能要求小孩去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出於媽媽的本能,我會非常滿足於弟弟的學習,那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我都覺得他已經超越自己,也突破了家族的高度。我會給他找個老師,按照表定進度練習,安慰他不要跟別人比較,因為那不是他的努力不夠,而是先天條件不同。

想學嗎?爸爸來當教練!
不過,爸爸阿傑卻不是這麼想的。「我們來自學小提琴吧!」:他說。
(媽媽傻眼⋯)

呆若「母」雞的媽咪os:「那有可能呀⋯」、「不需要這麼ㄍㄧㄥ吧~~~」

ㄧ直都像老貓ㄧ般懶洋洋聽我們說話的爸爸,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運動感覺能力,從此展開了怪奇的小提琴自學特訓。趁著過年停課的兩週,避開到處擁擠的車潮人潮,親子在家上網,搜集小提琴教學影片密集訓練。

理解影片教學後,弟弟的學習效果非常顯著,他將握弓法和指法的許多基本練習,從頭一一演練,一一矯正,漸漸聽見較好的音色呈現。接著又大量地欣賞國際提琴音樂家的演奏,將提琴的藝術注入生活體驗,自然的去追求樂音之美。

陪小孩ㄧ起觀看演奏會影片、分析、模仿、紀錄練習、修正、理解吸收⋯的循環溝通,不斷的打掉重練,光是朝向正確的持琴、夾琴等基本動作打基礎,就搞了將近ㄧ年才比較滿意,為的就是找到對的聲音。像這樣加強並運用小孩理解力的強項,為小孩增加飛行的羽翼。

使用正確的方式演奏,一開始的確非常不習慣,也很難穩定,爸爸會將看到的不同處分析給他聽,可是提琴手看不見自己持琴和握弓的姿勢,而且共鳴聲太大,提琴手也分不清細微音色的差別,很難接受旁人的糾正(尤其爸爸本來就是外行),所以爸爸乾脆錄影給他自己看,讓弟弟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自己的錯誤,溝通變得容易許多,所有正確的方法都是有其物理特性來支持,一旦理解並接受後,音色將大為不同,這種正向的反饋鼓勵了孩子的信心:「我看到,我聽到,我會了!」

進入真正的自主學習
孩子開始主動的要求延長練習和學習的時數,也開始以自主學習的模式,上網欣賞音樂演奏,或是閱讀教師部落格文章,甚至借閱圖書館的教學書籍《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法》。

直到現在,小孩的樂理都是自己上網、看書自學的,爸媽都不懂五線譜。有趣的是,原來聽覺不是很靈敏的小孩,在有意識的大量聽音樂學習後,竟然聽力也明顯的進步了。
到了團練開始運作,樂團老師已經給予孩子較多的肯定,又帶給孩子正向的能量,繼續參加課程。正好這時網路提琴教學影片重新整理好,弟弟得以再度以自我檢視的角度觀察比較,這次的理路清晰後,在團體中已經可以辨識出他的音色,每次都很期待要去上課,下課時雖然筋疲力盡,卻也痛快淋漓,竟然在日記寫下:「小提琴好好玩!!」(媽媽os.這是新玩具的意思嗎?)
弟弟對提琴藝術產生痴迷後,尤其是喜歡帕海貝爾室內樂演奏的《卡農》,每每一再重複的欣賞,聽完又順手把玩樂器,再看看教學影片,孜孜不倦。接著他開始嘗試看著樂譜練習,從坑坑巴巴的單音,慢慢將一堆音符串聯起來,從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將他的成就感一表無餘⋯可以聽到《卡農》從弟弟的指下流瀉,對我們而言真是意義非凡。(雖然一遍又一遍的練習,耳朵也聽到快流膿了⋯@@⋯)
隨著實力的提升,他能看懂、聽懂的層次和自我要求也越來越高。能夠這樣自學小提琴,真是非常出乎意外,從早到晚,手指磨破皮也不覺得苦⋯

自主學習並不是指刻苦向學,再假裝苦中作樂的「苦學」,而是一心一意,專注於學習的當下,從遊戲的心態讓人著迷、超越、享受學習的快樂。這個意義非凡的學習經驗,使得這個小男孩的心靈,也因此更加豐富,更加多情,更加覺得:自學,真好!
故事說到這裡,小孩到底有沒有飛起來了?也許夢裏還在拉琴的快樂,也是一種飛翔的感覺呀~而小雞與老貓的飛行課,還要繼續浪漫的學習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翠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申請高中自學的姊姊,除了參加台南青少年哲學課共學,以及日文家教課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網路上看動漫、聊動漫、追動漫⋯爸媽雖然很擔心地一再說教,她還是用沈默代替抗議地堅持著自己的堅持,爸媽更加的生氣,親子關係因此搞得很僵。
    為了繳交自學成果報告(註),爸媽平時最好就養成隨手做好學習記錄的習慣,到時寫報告才不會變成生活和學習之外的另一種負擔。 
    我們總共提出過三次自學申請,每次都會遇到同一位委員的「指教」,到後來甚至明白的告訴我們,國小、國中自學也就罷了,到高中就要回學校玩真的了⋯他的意思是說,國中小的自學都是玩假的嗎?
    身為一個魔羯座的媽媽,多少會有「教育魔人」的自覺。好吧,媽媽要的不多,只要「最~基~本~」的要求做好,這應該很簡單吧?!小孩竟然連這麼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這樣會不會太超過啦!
    高牆外,巨人在遊走吃人。高牆內,大人和小孩都是懷著屈辱感的活著。他們說,小孩要這樣、那樣做,或不可以做什麼,以青春交易生存。
    每個親子都有屬於他們的獨特時光,可是說到我家女兒,夫妻倆都會不約而同的浮出一幅畫面,就好像進入了回憶的密室,喀嚓將燈泡點亮,昏黃的光線緩緩照亮塵埃中的記憶片段⋯
    申請高中自學的姊姊,除了參加台南青少年哲學課共學,以及日文家教課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網路上看動漫、聊動漫、追動漫⋯爸媽雖然很擔心地一再說教,她還是用沈默代替抗議地堅持著自己的堅持,爸媽更加的生氣,親子關係因此搞得很僵。
    為了繳交自學成果報告(註),爸媽平時最好就養成隨手做好學習記錄的習慣,到時寫報告才不會變成生活和學習之外的另一種負擔。 
    我們總共提出過三次自學申請,每次都會遇到同一位委員的「指教」,到後來甚至明白的告訴我們,國小、國中自學也就罷了,到高中就要回學校玩真的了⋯他的意思是說,國中小的自學都是玩假的嗎?
    身為一個魔羯座的媽媽,多少會有「教育魔人」的自覺。好吧,媽媽要的不多,只要「最~基~本~」的要求做好,這應該很簡單吧?!小孩竟然連這麼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這樣會不會太超過啦!
    高牆外,巨人在遊走吃人。高牆內,大人和小孩都是懷著屈辱感的活著。他們說,小孩要這樣、那樣做,或不可以做什麼,以青春交易生存。
    每個親子都有屬於他們的獨特時光,可是說到我家女兒,夫妻倆都會不約而同的浮出一幅畫面,就好像進入了回憶的密室,喀嚓將燈泡點亮,昏黃的光線緩緩照亮塵埃中的記憶片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從《小姐不熙娣》釋出的精華版標題:「被媽強迫學大提琴好無奈?不喜歡的表情超明顯小S笑翻!」,可知該集節目有明顯節目效果導向。學樂器僅三五年,但音樂性靈需要一輩子培養。 不要只求得獎,不然會失去自我。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從《小姐不熙娣》釋出的精華版標題:「被媽強迫學大提琴好無奈?不喜歡的表情超明顯小S笑翻!」,可知該集節目有明顯節目效果導向。學樂器僅三五年,但音樂性靈需要一輩子培養。 不要只求得獎,不然會失去自我。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