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循環與共享專題]過去線性經濟的消耗和我們與環境的遙遠(序)

我們的經濟究竟是什麼樣子?

不知道大家在新聞上,或在自己周遭的生活圈中,是不是有很明顯的感受到,台灣普遍民眾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視與期待。不論是那個黨籍、哪種立場的候選人,幾乎都會對選民吶喊自己會全力拚經濟,可以讓這個地區、這個縣市甚至是這個國家,賺比現在更多的錢,得到比現在更好的經濟利益。
在我們如此重視經濟的同時,回過頭來,大家想要的經濟,究竟是什麼樣子?似乎在我們不斷的經濟發展中,漸漸地產生了許多的問題與矛盾。其中可以非常明顯感受到的,莫過於現今危及全球的環境議題,暖化、資源匱乏、空氣污染和塑膠垃圾問題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現在甚至是未來我們的生活樣貌。那麼問題來了,究竟這些衝突與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線性經濟

過去各國使用的經濟發展模式叫線性經濟,這樣的經濟體系,主要是透過大量的獲取資源、製造產品、生產、行銷再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藉此來獲取經濟利益。但是這樣的經濟模式,它只以獲取經濟利益為最終目標,因此,它並沒有辦法有效的讓資源回流,導致現在絕大部分的產品被使用過後,就直接廢棄。
於此同時,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廠商又不斷地取得新資源,製造、生產、銷售、使用最後廢棄。這樣不斷的消耗,就是線性經濟最嚴重的問題。但還有比這更可怕的,就是除了第一線的專家學者之外,大部分人無法感受到這些消耗造成的匱乏、破壞和污染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與環境議題的遙遠

當我們使用完的免洗餐具、塑膠袋、寶特瓶等物品,最終流入海中,導致動物誤食,毒素傳播,造成整個海洋污染時,我們感受不到。當我們的執政者和企業,為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和更大的商機,積極的獲取資源,增加更多的建設,因而造成生態破壞、當地原生物種死亡,污染排放等情況時,我們還是感受不到。因為感受不到,即使關心,也會覺得很遙遠,很無力。
一直到這些破壞和污染慢慢反饋到我們身上時,我們才感受到了,天氣越來越熱,空氣越變越糟,有些人站上了街頭,要求停損。許多人開始指責政府和企業破壞環境,可,願意認真去了解這些問題背後的來龍去脈的人,還是少之又少。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不少人的環境意識提高了,然而,我們還是缺乏與這些議題深切的連結。

台灣的資源回收現況

據政府107年的回收及廢棄物處理報告中,台灣一年平均的回收率高達將近60%,這在國際間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足以媲美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的歐洲國家。但在我們因為出色的回收率感到驕傲的同時,有兩個殘酷的現實,是這個漂亮的數據中看不到的。一是回收後的資源並沒有善加利用,很多瓶瓶罐罐因為沒有恰當的回收,回收完最後還是廢氣。
二是,根據「看守台灣」針對2015、16年台灣的垃圾回收率系列報導中發現,政府過去的報告所說的垃圾焚化量與焚化廠實際紀錄的數量有很大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因為在生活垃圾上,政府只計算清潔隊收取的垃圾,但還有很多循私人管道處理的垃圾,比方說一些公寓大廈會直接把一般生活垃圾,交由民間清除業者處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事業廢棄物,原本應該送去事業廢棄物焚化廠,但卻有很大一部分被送到一般垃圾焚化廠,因為對業者來講,一般垃圾焚化廠的垃圾處理費用相較便宜。
更別提還有一些以並不正當的方式,從國外進來的產品,廢棄之後未經紀錄。這些加總起來,全國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廢棄物回收率是不確實的。關於廢棄物回收,其中也參雜了不少複雜的政治因素,但這在本文中不是主要重點。

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

如果想改變這樣的狀態,我們需要從製造端、生產端、行銷端、使用端到回收端,徹底突破過去線性經濟的模式,從源頭,將永續發展放入經濟體系的核心價值中,創造一個資源從源頭出發,最後回到源頭,重新製造的循環經濟模式。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賴澤霖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