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循環與共享專題] 當我們從資源的擁有者變使用者時_循環與共享有機的經濟體系即將誕生

循環經濟在台灣的實踐

上一篇提到,循環經濟的理念是資源從源頭出發,最後回流到源頭,也就是所謂的搖籃到搖籃的概念。2016年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將新農業和循環經濟放入創新產業發展的指標中。
近年來也有不少廠商開始嘗試落實循環經濟,像是位於屏東枋寮的(環拓科技)廢輪胎處理廠,是全球唯一一個成功以商業模式回收廢輪胎的工廠,透過特殊的裂解技術,將油、炭黑和鐵絲從輪胎裡回收出來,再賣給輪胎製造廠和其他工廠。
又或是位於新竹的「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透過回收各式各樣的廢玻璃,將廢玻璃重新處理,變成各種各樣精美的裝置藝術、玻璃磚、玻璃牆或拿來鋪柏油路等等。

要實踐循環經濟市場需要進一步轉變

這些都是在循環經濟中很成功的案例,然而想真正落實循環經濟在大眾的生活中,這樣仍然不夠,要讓循環經濟取代線性經濟模式,除了改變製造端和回收端,我們同時也需要在行銷上、消費上和使用上做徹底的改變。
而這個改變不只限於技術,如果要徹底貫徹永續發展在經濟體系中,首先需要建立它與普羅大眾的連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市場行銷策略的改變,促使民眾的消費觀念漸漸轉變。

共享經濟的成功:

被視為改變世界十大觀念之一的「共享經濟」就是一個與循環經濟理想願景相近,從行銷到消費觀念轉變,非常成功的案例。以筆者看到的資訊,「共享經濟」的理想理念,大致上是將「資源共享」和消費者彼此「各取所需的交易」透過網路平台大眾化,落實互利的分享,再分享自己多餘的物品、空間與時間的同時,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資源共享上,目前台灣廣為人知的微笑單車「youbike」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在各取所需的交易上,像是提供家電出租和租借的「電電租|家電共享平台」或是為閒置衣物找去處的衣服圖書館,都是這類的實際案例。
筆者認為,在理想的情況下,這樣的經濟模式有三大好處,一是提升資源被二次使用的比例。二是增加人與人的互動與連結。三是改變只有大規模企業才能成為主要銷售者的現況。
透過網路共享平台,既可以出租自己閒置的物品,也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源,同時「以租借代替購買」的方式更能降低成本。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大量購買產品,最後丟棄的消費現狀,另外也能減緩賣方需要大量資源才能獲得經濟利益的線性經濟模式。
除此之外,共享經濟還可以改變過去個人對企業的消費型態,透過平台的橋樑變成個人對個人的交易,這樣也間接促進了人與人的交流。另外相對的,個人對個人的交易模式也有機會減少大型企業壟斷市場的問題。當然,上述這些都是理想的願景,實際的情況離這個願景還有很大的距離,這部分在下篇文會比較詳細的討論。

「循環」加「共享」新經濟的展望:

「共享經濟」種種被看好的發展性,也展示了與循環經濟結合,重新創造一個更符合人類,也更符合自然環境需求,嶄新經濟體系的可能性。從製造、生產到回收實踐資源循環,在行銷、交易和使用上,則落實共享經濟。讓產品可以永續,讓需要此資源和不需此資源的人相互媒合,就是循環與共享經濟的理想。
然而,要實踐這樣的理想,除了市場的改變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使用資源的心態需要改變。在共享經濟中「以租代買」是一個常聽到的概念,而在這個概念背後的意義是: 我們要從資源的擁有者,轉變成資源的使用者,因為我們真正的需求是使用資源。
假設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沒有條件的拿取自己需要的資源,那就不會有人需要財產,需要佔有大量自己根本不知道會不會使用到的資源。因此當我們以使用者的心態出發,樂於分享自己不需要的資源,同時也可以以低廉的成本,使用到自己需要的資源時,循環與共享經濟的理想,才能真正徹底實踐。
在這個理念下,或許循環與共享經濟還有助於落實人人平等的願景呢~ 總之為了一個更永續更平等的社會,我們需要轉變觀念,從資源的擁有者變成資源的使用者。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賴澤霖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