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歡樂滿人間》(Marry Poppins)上映。此部電影成了迪士尼至今,在奧斯卡上提名最多(被提名了13獎項)、也獲獎最多(獲得5項獎項)的電影。而「歌舞電影」的形式,讓這部電影也多次被改編成舞台音樂劇。
在相隔55年後的前天(2/1),這部電影的續作《愛.滿人間》(Marry Poppins Return)在台灣上映(美國是在2018/11上映)。相隔50幾年的作品,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迪士尼會製作了續集、在北美的票房甚至賣了1.6億美金?
昨天帶著疑惑看完《歡樂滿人間》(Marry poppins)後,我瞬間可以理解了:不只是續作的優異票房、還包含了這部電影本身,受到這麼多肯定的原因。
--
《歡樂滿人間》的故事的背景是在倫敦。George Banks是一名重視紀律的銀行職員;他的太太Winifred Banks是專注於女權運動的女性,兩人都因為工作太忙而只能將兒女Jane跟Michael托給保姆照顧。無奈兩姊弟一直不斷的把保姆給氣走,在一次重新應徵保姆的時候,Mary Poppins來到了這個家庭。Mary Poppins和其他的保姆非常不一樣,不只教導孩子的方法和目標有別於一般的保姆(甚至親父母),她同時也改變了終日忙於於銀行業務與女權運動的George和Winifred,讓他們也體認到了家庭的重要性。為整個Banks家庭,帶來非常大的轉變。
--
雖然是55年前的作品了,但你還是會沒有辦法克制的喜歡它。其實他要傳達的訊息很簡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並不管用,以及不管你遇到什麼難關,你終究會有辦法解決的。
無論是哪個概念基本上在現在的作品裡都算常見,而且整個故事敘事的方式也很單純、簡單;但因為電影裡,從情境、歌曲到人物的互動,都讓你感覺到滿滿的幸福,讓你默默的、自然的接受了這樣的訊息、也讓你有了獲得力量的感覺。
除了劇情的部分外,讓這部電影造成轟動的還有電影裡,現實人物穿越道動畫裡的場景。
以這部電影的年紀來說,許多現實人物與動畫互動的畫面,很多細節都照顧得非常好。不但不會讓你有覺得突兀、過度明顯的合成感,甚至會讓你覺得很自然,不斷的驚嘆這技術真的不得了。
在距今超過50年的時空背景下,現實與動畫兩者可以融合得如此完美,真的很不容易。當時的迪士尼也確實為這部電影,費盡了心思,會得到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肯定一點也不意外。
最後就是電影裡的音樂們。
買部音樂都很朗朗上口,想要傳達的訊息也都很簡單明瞭,為這部電影大大加分了不少。也收到奧斯卡「最佳原著配樂獎」及「最佳歌曲獎 ("Chim Chim Cher-ee")」的肯定。
眾多歌曲當中,"A Spoonful of Sugar"和"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是一放出來就打動了我,雖然沒有到噴淚但也讓我覺得滿感動的,真的「未來沒有什麼難關我過不了」的感覺。
--
除了電影的內容外,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也是充滿了故事性。
華特·迪士尼為了實現和女兒的約定:將女兒喜歡的小說《Marry Poppins》改編成電影,因此花費了許多時間與作者P. L. Travers來回溝通;得到授權後,雙方合作的過程,也讓製作團隊吃盡了苦頭。有興趣了解的大家可以去翻翻2013年的《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
),或是先看飽妮的
〈重看歡樂滿人間 | 比悲傷更悲傷的60年代傳奇〉,都有滿詳細的解說。(我預計這兩天才會將《大夢想家》找來看,有心得也會繼續更新)
只能說這部電影雖然老,但是真的很好看。就像部長的影片裡提到的,我也相信不同年齡層的人來看,一定都會獲得到一點什麼。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看完也可以跟我一樣,感受到幸福跟獲得往前走的力量!
這邊附上我自己滿喜歡的一首歌”Spoon Full of su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