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Macbeth最偉大的改編神作─《Throne of Blood蜘蛛巢城》195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Photo From IMDb
莎士比亞Macbeth馬克白改編的影劇作品非常多,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 )1948年的版本、2015年由麥克‧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演出賈斯汀克佐(Justin Kurzel)執導的版本,這兩部遠不及我們心中黑澤明的改編神作─《蜘蛛巢城》。
論氣勢與演員本身由內而外所散發的底蘊,奧森威爾斯與麥克‧法斯賓達都遠不及三船敏郎深受能劇表演形式下所呈現的模樣。連麥克‧法斯賓達都表示黑澤明的《蜘蛛巢城》是他最喜歡的馬克白改編版本。
影評人Derek Malcolm於英國衛報評論〈Akira Kurosawa: Throne of Blood〉指出,《蜘蛛巢城》透過黑澤明作品語調與莎士比亞文學性的亞完美結合,不但勝過威爾第的音樂版本,甚至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莎士比亞作品改編。
論內容,奧森威爾斯與賈斯汀克佐的版本均貼近莎士比亞的詩意對白(poetic dialogue),但以觀賞經驗角度顯然《蜘蛛巢城》更能貼近大眾,更能傳遞故事精神。The New York Times評論指出,即便《蜘蛛巢城》沒有原本莎士比亞華麗的詩歌,但其在所有莎士比亞改編的電影作品中仍名列前茅。
左:奧森威爾斯  中:三船敏郎 右:麥克‧法斯賓達
《蜘蛛巢城》電影讓2010年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當中Next Wave Festival戲劇節中,有一齣繞過莎士比亞原作直接改編 《蜘蛛巢城》作為舞台劇發表「The Throne of Blood」。這個改編看來非常奇妙,一位黑人演員飾演當年三船敏郎飾演的城主,西方臉孔講英文台詞作日式裝扮,這文本迤譯是轉了又轉,一轉再轉。
導演黑澤明的靜默美學
黑澤明提及,聲音在電影被安排置入的方式,也會使視覺以不同方式衝擊觀眾。Lei JIN在〈Silence and Sound in Kurosawa's Throne of Blood〉一文指出黑澤明打破靜默僅是無聲的一般認知,並發展出一種象徵性的聲音與視覺統合的美學。
片中聲音的作用
片頭一開始沉重的擊鼓聲、鑼聲、笛聲,塑造出肅殺與蕭瑟之感。笛聲宛如要奪命催魂似的悠悠,片頭結束後,鏡頭轉至煙霧瀰漫杳無人跡的蜘蛛城,在合唱詩歌淡出後是山上狂吼颯颯的風聲。
風聲,一直是帶有懸疑恐怖氣氛的類型片中,能有效挑起觀眾不安情緒作用之一的音效,只需要不同表情的風聲變化,就能有效取代對白與說明情緒。
Photo From IMDb
And the sound-track is interestingly filled with all sorts of harsh and eerie noises.〈New York Times〉本片充滿各式怪異、生硬的聲音(紐約時報)
聲音所象徵的存在與虛無
片中的馬蹄聲、古戰場、怒髮濃眉幾近誇張演出的三船敏郎與士兵,在黑白視覺上與聽覺上宛若潑墨般的剛烈。但陰晴不定的風聲迷霧、鬼妖婆、以及城主鷲津之妻走路時發出的聲音,以一種近似魑魅的虛無魅惑之姿微妙平衡了整部片,這些聲音都有各自象徵隱喻之意。
Photo From IMDb
鬼妖婆之聲,刺穿撼動堅不可摧的權力
在此特別提出兩個女性化身(聲)的重要場景,一個是當城主與手下在暴雨的蜘蛛林中迷路時伴著一陣雷響,妖婆笑聲自天而降,鷲津城主兩人手執武器快馬加鞭離開樹林,山中妖婆的笑聲迴音混著打雷聲效,噠噠馬蹄聲與馬的嘶鳴聲、兩人陽剛的吆喝聲,對峙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欲念),營造出一虛一實之間的對應。
當兩人來到妖婆的小屋,妖婆卻只是用微弱低吟與幾乎無調性的方式,宛如從地獄入口,氣若游絲對兩人道出城主預言的魅惑人心之詞。
這番話就像蜘蛛精口吐白絲,慢慢將兩人之慾念像張網般籠罩。評論指出鬼妖婆所轉的紡紗輪,其實也象徵命運之輪;野心、背叛、最終死亡的循環。
Photo From IMDb
鷲津之妻淺茅的聲音象徵
鷲津之妻的出現和妖婆一般,冰冷無調性的講話方式,幽幽的搧風點火鼓吹丈夫應當殺主奪權。不僅畫面上使兩人在話語權上各自角力,從面部表情、聲調與音色聲線也呈現極端對比。
Photo From IMDb
鷲津的語調鏗鏘有力有節奏,妻子的話語幽微冰沁像是地獄之聲。關於淺茅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聲音象徵;Lei JIN分析得極好:「淺茅身上絲綢和服所賦予的柔美婉約視覺象徵,在她碎步滑行之際,和服下擺摩擦木地板時的窸窣聲反使她成了一條惡毒、滑行前進的蛇。
Photo From IMDb
再加上夜裡烏鴉不祥之叫聲出現三次,隨情節推移一次比一次更強調殺主之時已到來,急促短笛、鷲津弒主後返回房的不安急促喘氣聲,即便是一大片無語的空白,就算是黑白影像,我們彷彿也能目睹染上鮮血的牆。
Photo From IMDb
日本能劇(Noh)風格的影響
能劇是一種介於「表演」與「祭典」之間的藝術,主要的登場人物大都是鬼魂,在歌隊低沈的吟唱之下,演員帶著面具,緩步移動。能劇的樂器由小鼓、大鼓、太鼓、以及笛子四種組成(林于竝教授-〈能劇、舞踊、歌舞伎 日本傳統表演藝術精髓〉)
BFI網站有篇訪問〈Kurosawa on Kurosawa〉,是1964年黑澤明接受長期致力研究日本電影的學者Donald Richie訪問首次出版於《Sight & Sound》。其中關於《蜘蛛巢城》黑澤明是這樣說的;
「我想製作馬克白的電影,但問題是必須轉化為日本思維的馬克白。這故事廣為人知,但日本人對於巫術與鬼魅有自己詮釋的方式,因此我想到能劇,將能劇演員移動身體的方式、走路的姿態與風格等應用在電影。」
Photo From IMDb
戲劇性的沉默、環境音、能樂(特別是高音長笛與鼓)作為象徵載具來探索命運、野心和毀滅的電影主軸。(Lei JIN)
因此透過鷲津與妻子透過風格化表演以及圓環般限縮內爆的聲音維度,傳遞了人性權力慾望、背信、 道德等議題,都與能劇傳統息息相關。
《蜘蛛巢城》"風格化表演"和"角色面具式的呈現",凸顯沉默的強度與密度,也深刻影響戲劇張力,連帶使演員必須同樣在一大片沉默與沉默的段落空隙中,保持專注。這樣的沉默能加深陰暗面,因此黑白片版本其實更勝非黑白片中,繽紛色彩所分散黑暗的力量與濃厚。
不論是戲劇張力、演員在能劇形式下的肢體演出獲各式環境聲音設計等,黑澤明統合各種元素下所道出的人性寓言,讓人不寒而慄久久不能忘懷。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鐘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片頭由不同時代媒體事件聲音與歌曲交織歷史卷軸,包括〈Spice Girls - Wannabe (1997)〉、甘迺迪遭暗殺新聞(1963)、 最遠至1936年希特勒於柏林奧運會開幕演說等。導演同樣對"永恆"議題提出辯證。影評人Roger Ebert:《Contact》交匯了科學、政治與信仰的探討。
機器戰警與ED-209的聲音設計中保留人性與生物性的部分,並不完全是全然機器的概念。機器戰警身上零件的運轉聲,從頭部、手臂甚至腿部等都做了不同細微的聲音設計處理。相對機器戰警到後面逐漸喚醒的人性化,ED-209反倒在加入了豹的咆嘯聲與豬隻啼聲中,有一種漫畫式的聲音感。
片中大量電子物件的的聲音,Bud Cort為電腦配音,賦予它說話輕柔、童稚、脆弱人性的一面。電腦Edgar不僅有學習資料,分析或模仿聲波的能力,甚至演進到與人類對談關於「愛」是什麼的大哉問。它彷彿從嬰幼兒狀態、成長為叛逆少年,善妒也敏感。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WarGames 戰爭遊戲》是 "Ready Player One"的重要參考之一,主角必須解開由一位逝去先知者所發明並隱藏的遊戲關卡後門,方能開啟下一個遊戲直到遊戲結束。同樣有著青春世代對抗成人世界的精神,諸多角色設定調性與中心思想,都將成人世界問題的解方,交於象徵希望的年輕世代手中。
鐘樓怪人在教堂鳴鐘拍攝當天遇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這個鐘聲不僅在片中有所象徵,以後世眼光來看更是警世之鐘。它讓電影在世代政治不正確,不同種族所受壓迫(畸形人、吉普賽女子)、不公平與欺壓等議題之下,被拉高到更強大的意義層面。
片頭由不同時代媒體事件聲音與歌曲交織歷史卷軸,包括〈Spice Girls - Wannabe (1997)〉、甘迺迪遭暗殺新聞(1963)、 最遠至1936年希特勒於柏林奧運會開幕演說等。導演同樣對"永恆"議題提出辯證。影評人Roger Ebert:《Contact》交匯了科學、政治與信仰的探討。
機器戰警與ED-209的聲音設計中保留人性與生物性的部分,並不完全是全然機器的概念。機器戰警身上零件的運轉聲,從頭部、手臂甚至腿部等都做了不同細微的聲音設計處理。相對機器戰警到後面逐漸喚醒的人性化,ED-209反倒在加入了豹的咆嘯聲與豬隻啼聲中,有一種漫畫式的聲音感。
片中大量電子物件的的聲音,Bud Cort為電腦配音,賦予它說話輕柔、童稚、脆弱人性的一面。電腦Edgar不僅有學習資料,分析或模仿聲波的能力,甚至演進到與人類對談關於「愛」是什麼的大哉問。它彷彿從嬰幼兒狀態、成長為叛逆少年,善妒也敏感。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WarGames 戰爭遊戲》是 "Ready Player One"的重要參考之一,主角必須解開由一位逝去先知者所發明並隱藏的遊戲關卡後門,方能開啟下一個遊戲直到遊戲結束。同樣有著青春世代對抗成人世界的精神,諸多角色設定調性與中心思想,都將成人世界問題的解方,交於象徵希望的年輕世代手中。
鐘樓怪人在教堂鳴鐘拍攝當天遇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這個鐘聲不僅在片中有所象徵,以後世眼光來看更是警世之鐘。它讓電影在世代政治不正確,不同種族所受壓迫(畸形人、吉普賽女子)、不公平與欺壓等議題之下,被拉高到更強大的意義層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杜琪峯深受黑澤明的影響,他曾經說過《鎗火》(1999)那種靜中有動,是源自黑澤明的《七武士》(七人の侍,1954)。後來的《柔道龍虎榜》(2004)不但令人想起黑澤明的《姿三四郎》(1943),更於最後字幕表明是「向黑澤明導演致敬」。
Thumbnail
狂言和泉流 狂言是日本傳統藝能,從650年前的武士時代,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淵遠流傳迄今,而直至200年前才以書面的方式記載著各式詞賦及表演方式,今日首次體驗能樂的滑稽與樂趣! 現場主持口譯的大澤小姐及親切且專業的狂言師野村太一郎,用能樂的影片(附子-主角:太郎冠之)及親身示範哭、笑、動物叫聲的肢
Thumbnail
  作者:魔幻蕈菇   作品:本來面目-白蛇佚傳   類型:民間傳說改編、愛情、非人、多元性別   一直都很喜歡流傳的民間故事被改編成另一種版本。   什麼黃帝很腹黑,蚩尤是悲劇英雄,這些都是創作的無限可能誕生出的結果。   咳,扯遠了。白蛇佚傳裡的法海動了凡心,對象還是男子!
Thumbnail
自從看過兩部由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所執導的電影,分別為 2001 年的「陰陽師」和2003年的「陰陽師2」之後,就喜歡上日本作家夢枕獏的「陰陽師」系列作品。也將所有"陰陽師"相關系列的電影都看過了,而個人比較偏好日系陰陽師的電影作品。   日本平安時代(約西元 794 年),當時世界明暗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是枝裕和平穩細緻的鏡頭語言,依舊能顯現出坂元裕二對於角色情感細膩刻畫,也透過羅生門的敘事手法將故事疊出不同層次,層層挖掘。搭配上坂本龍一配樂,平和卻帶點抑鬱的琴聲成為電影重要基調,記憶尤新的是那一聲聲低沈的長號,代替我們將不敢傾訴的秘密宣洩出來。
Thumbnail
看完濱口龍介的《邪惡根本不存在》,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如同墜入五里霧中?但仔細想想,好像也沒那麼難懂:濱口故技重施,施展他曾使用過的敘事詭計,但這次被翻轉的不只是劇情和角色關係,還有電影所圍繞的概念本身。這是觀賞《邪》的趣味之處,也是考驗審美之處。在不合邏輯的劇情背後,濱口所做的是對文明與野蠻的再思考
Thumbnail
近日看完的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作者 宮尾登美子,曾獲得女流文學賞、直木賞、太宰治賞等多項文學大獎,大河劇 義經、 篤姬 也是由她的原著小說改編拍攝製作的,在日本是很有份量的女性作家。 我看過多部由她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其中以導演 五社英雄 拍攝的女性三部曲,鬼龍院花子的一生、櫂、陽暉樓 這三部電
Thumbnail
NHK大河劇《致光之君》以紫式部為主角,探討平安時代日本文學作家的生平與寫作動機。本文淺談古典日文與假名書道的基本辨認概念,而大河劇也展現出編劇的仔細觀察與腦補歷史外的空白。 (有人發現這次的摘要是AI幫我擷取的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杜琪峯深受黑澤明的影響,他曾經說過《鎗火》(1999)那種靜中有動,是源自黑澤明的《七武士》(七人の侍,1954)。後來的《柔道龍虎榜》(2004)不但令人想起黑澤明的《姿三四郎》(1943),更於最後字幕表明是「向黑澤明導演致敬」。
Thumbnail
狂言和泉流 狂言是日本傳統藝能,從650年前的武士時代,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淵遠流傳迄今,而直至200年前才以書面的方式記載著各式詞賦及表演方式,今日首次體驗能樂的滑稽與樂趣! 現場主持口譯的大澤小姐及親切且專業的狂言師野村太一郎,用能樂的影片(附子-主角:太郎冠之)及親身示範哭、笑、動物叫聲的肢
Thumbnail
  作者:魔幻蕈菇   作品:本來面目-白蛇佚傳   類型:民間傳說改編、愛情、非人、多元性別   一直都很喜歡流傳的民間故事被改編成另一種版本。   什麼黃帝很腹黑,蚩尤是悲劇英雄,這些都是創作的無限可能誕生出的結果。   咳,扯遠了。白蛇佚傳裡的法海動了凡心,對象還是男子!
Thumbnail
自從看過兩部由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所執導的電影,分別為 2001 年的「陰陽師」和2003年的「陰陽師2」之後,就喜歡上日本作家夢枕獏的「陰陽師」系列作品。也將所有"陰陽師"相關系列的電影都看過了,而個人比較偏好日系陰陽師的電影作品。   日本平安時代(約西元 794 年),當時世界明暗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是枝裕和平穩細緻的鏡頭語言,依舊能顯現出坂元裕二對於角色情感細膩刻畫,也透過羅生門的敘事手法將故事疊出不同層次,層層挖掘。搭配上坂本龍一配樂,平和卻帶點抑鬱的琴聲成為電影重要基調,記憶尤新的是那一聲聲低沈的長號,代替我們將不敢傾訴的秘密宣洩出來。
Thumbnail
看完濱口龍介的《邪惡根本不存在》,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如同墜入五里霧中?但仔細想想,好像也沒那麼難懂:濱口故技重施,施展他曾使用過的敘事詭計,但這次被翻轉的不只是劇情和角色關係,還有電影所圍繞的概念本身。這是觀賞《邪》的趣味之處,也是考驗審美之處。在不合邏輯的劇情背後,濱口所做的是對文明與野蠻的再思考
Thumbnail
近日看完的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作者 宮尾登美子,曾獲得女流文學賞、直木賞、太宰治賞等多項文學大獎,大河劇 義經、 篤姬 也是由她的原著小說改編拍攝製作的,在日本是很有份量的女性作家。 我看過多部由她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其中以導演 五社英雄 拍攝的女性三部曲,鬼龍院花子的一生、櫂、陽暉樓 這三部電
Thumbnail
NHK大河劇《致光之君》以紫式部為主角,探討平安時代日本文學作家的生平與寫作動機。本文淺談古典日文與假名書道的基本辨認概念,而大河劇也展現出編劇的仔細觀察與腦補歷史外的空白。 (有人發現這次的摘要是AI幫我擷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