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說,還是不說?

如果每件事情都可以這麼單純的解釋、解決, 那就好了。

在現今的社會風氣下,標榜著多元的言論、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樣貌去作任何的呈現,但是我們的行為往往是背道而馳,所謂多元的什麼經過我們的言行舉止後,似乎都被簡化,甚至永遠都只有對與錯的兩元發展了。這就是我們認知多元發展的臺灣環境,希望大家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用過去的傳統思維以及框架來斥責你說你怎麼會這樣想,這樣想是錯的,你這樣想有顧慮過誰誰誰的感受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自己!」但說出這句話的人,想到的難道不也是自己嗎?就因為你的想法不是他的想法,這樣而已。

而我們的想法和立場又是什麼? 如何產生?是怎麼樣的思路?

這絕對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從小到大接受著不同的影響,舉凡家庭的教育、學校的環境、師長的感化、新聞的資訊、社會的道德觀、法律的規範…種種的因素,但當今天我們被馴化成一個乖巧的孩子時,我們必須一概的接受所謂長輩的觀念、吸收教科書的文字、承受考試的選擇題與是非題,然後慢慢的把我們思維變得越來越像甚至一模一樣,因為我們習慣了,我們會認為過去都是這樣、老師都是這樣教、爸媽都是這麼說,怎麼可能會是錯的呢?
當然絕對不是誰就是對的、錯的,因為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當我們不去面對和思考的時候,那我們還知道什麼?有些時候我們會為了追求氣氛的和諧、對方的認同、上位者的要求,亦或是討好一些人事物而沉默、妥協,但是這些都是自己想要的嗎?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尊師重道,所以我們會很乖的將所有作業完成、將填空題一一的填鴨,然後用數字來標籤化別人,但其實也是方便別人來分類我們。被制度化下的我們看似擁有著極為自由的話語權力,但我們其實還是用著我們過去所被教育的做法去指正別人。
我們不需要為反對而反對,也不需要激進的反抗,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只需要用自己的觀點看看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然後勇敢的討論、與彼此來場思維上的交流,即便我們可能都源自相同的教育體系,但我們擁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與背景、我們都過濾著不一樣的資訊、我們都是不一樣的自己,這才會是臺灣多元的開始。
有時候把事情複雜化,才會讓我們想的多一點, 畢竟解決事情的方式不只一個。 死亡或許會是一個事件、一個生命的結束, 但無法解決事情的根本。
責任編輯:林忠毅 核稿編輯:黃琬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