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7/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試讀白靈先生《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

      也不過是幾年前,購得白靈先生的《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囫圇鯨吞之後,這些文字對我不過是排列整齊的平版鉛印罷了。一年之後,出差數週,因故斷絕大部份資訊管道之際,老天給了個機會重新靜下心,讀這本《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
      書沒有序,只在後面有篇「也是後記」。詩人寫了,「求取“表現的完美”而非“脫軌的快樂”,應是一個詩人對藝術忠誠的基本原則和態度」,從文字的觀點看自己的界限。或是像詩人另外寫了,「書名或可部份的傳達筆者在追求詩藝術時不擬自我設限的強烈願望」。我現在比較懂了,特別是反覆讀著詩人結尾寫的,「當別人試著描摩你的軌跡,或自以為預期的極限已踮腳可望時,反而是一個詩人背起筆囊、捲起袖子,重新搬移他的國界,甚至自備粉刷以抹去原有國界的時候」。
      還有什麼比「推倒自己國界」更近身謙卑、更勇敢,更厚實的抱負。第二年重讀《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藉著全書得以觀詩人胸襟,追逐想像詩人的氣度與儀態。在某個方面,確定文字對我不再是平版的鉛印,而是一種具體起伏的風貌。閱讀的樂趣,在發現自身的不足;創作之所以令人振奮,或許在於發現「推倒國界」的可能。
      於是,在〈嘉峪關〉裏,「帝王號令奔馳到此/卻讓一排長城勒住/諭旨坐上城樓」。這一勒,方向、時空的限制就啟動,隱隱的拉扯後面的每一章節、每一句。〈週末茶樓〉中,「每一支煙的豪氣/都按熄在茶桌上//.../長街張開V字型的大口/將一輪落日緩緩嚥下」。連週末都在簡樸的字眼中別有味道,再三咀嚼源源映照出的現代人有氣無力。
      〈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需要多唸幾次,一直到「一次溫潤的握手/相互停泊的眼色/一朵雲翻譯成另一朵雲/最難得的是,用寬容混合彼此/湧動,並以雲朵相互包裹」,理解經由前文的鋪陳,至此溫熱有力。而「炎夏,劈閃電的利刃為地球的旋轉充電」又表現出詩人敏銳寬廣的視野。
      〈神仙的丹爐〉,何其的細膩想像。而〈雨後針葉林〉中「...水滴/像整樹用力釣住的一顆光/...//最後以一層層霧,脫殼而去」,以蒸散的說法,輕巧的轉折意趣橫生。〈圓木〉、〈原點〉諸篇,多餘的文字都只會是贅述。閱讀有趣、令人振奮,或許除了發現「推倒國界」的可能,還有引領心的視野。
      所以,《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