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9/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國豬肉價大漲,「肉票」重現?

豬肉漲價,你該怎麼辦?
經濟學告訴我們,此時我們有幾種選擇:
第一,少吃豬肉,多吃其他食物,或者,乾脆不吃豬肉,這是「替代品」思考方案; 第二,到市場上搶豬肉,這是「不理性」的行動方案; 第三,改吃素!

替代財與替代效果
替代財(Substitutes Goods):當有兩件財貨,某件財貨的價格提高,需求量下降時,會使得另外一件財貨的需求量提升,則這兩件物品稱之為「替代財」。 替代效果(Substitution Effect):指的是當物品價格變動時,消費者會用比較便宜的財貨去替代比較貴的財貨,這時候需求量的改變就是「替代效果」。 舉例來說,米和麵包彼此是替代物品,當米漲價時而麵包價格卻沒有變動時,這時候消費者選擇少消費米而多消費麵包,此時替代的數量稱之為「替代效果」。
各位猜一猜,一般消費者會選擇方案一,還是方案二,或者是方案三?(請投票......),好吧,我直接告訴各位,選的是方案二,到市場上搶豬肉。不信嗎?看看下面這則新聞,你就相信了。

中國豬肉價格上漲,狂搶豬肉
在供給緊張的情況之下,消費者因為預期心理作祟,會推升商品的售價,熟悉供給需求模型的朋友馬上就可以推導出,在其它條件不變之下,需求會右移,導致均衡價格上漲,均衡數量增加。(想像一下,每次發佈颱風警報時,菜價就馬上應聲飆漲,颱風都尚未造成損失耶!)
接下來,如如果依前例颱風登陸,當然會造成農作物損失,依據供給需求模型,均衡價格會再推升,均衡數量減少。
要是市場上出現搶購風聲呢?根據經驗告訴我們,物價會旋風式飆漲,大家都是先搶先贏,再度推升物價。
這時候,政府只能開倉賑災,透過提高供給的方式,將市場價格快速平抑下來。
中國大陸因為非洲豬瘟影響,豬肉的供給大幅減少,假定大陸人的需求不變,未產生替代效應的話,直接推論的結果是,大陸豬肉將供不應求,豬肉會大幅漲價。
豬肉漲價,市場上怎麼因應呢?按自由市場的思維是價高者得,因為出價最高的消費者就是需求最高的人,照理,資源(豬肉)就應該優先分配給出價最高的人,好讓他們順利可以在中秋節烤肉!
沒錯,中秋節快到了,大陸人會不會像臺灣人一樣愛中秋烤肉?這會讓豬肉的需求變高。
側面得知,政府開始在關心臺灣豬肉價格,因為烤肉節快到了。讓人民可以安心快樂烤肉,才可以在明年順利投票!

「肉票」出現
這個「肉票」,絕非經濟學上的「糧食券」,只是攤商一時的權宜之計,有拿到「肉票」的消費者才可以買豬肉。
其實,「肉票」就是一種入場券,一種選擇權,一時管制的權宜措施罷了。當然,這個「肉票」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有個人拿到一公斤的「肉票」,不代表他有一公斤的豬肉,只是他有一公斤豬肉的購買選擇權。如果他發現臨時不想吃豬肉了,他可以跑到市場上將買權賣掉,就有其他人願意接手。
要是我是豬肉攤老闆,我熟悉市場經濟操作原理,我可以在市場上發行「肉票」,同時開放交易,先賺一手,然後在肉攤上哄抬價格再賺一手,當豬肉奸商,海削消費者一筆,嘿嘿!
因為「肉票」上沒有約定價格,肉攤照理沒有違約的問題,他一樣可以哄抬價格,直到官方干預為止。
這時候,豬肉的需求彈性非常的陡,經濟學上稱之為「無彈性」,意思是,消費者對於豬肉價格的漲幅趨近無感,任憑肉攤老闆喊價。

需求彈性
「需求彈性」(Elasticity of Demand)又稱為「價格彈性」,指的是當需求價格變動一單位時,需求量變動的情形。一般而言,財貨價格與需求數量是反向的,需求的價格彈性係數為負數。
需求彈性有以下幾個情況:
  1. 當「需求彈性」的絕對值小於1時,這個財貨稱為「無彈性」,也就是說商品價格產生變動時,對需求量的影響較小。
  2. 當「需求彈性」的絕對值大於1時,這個財貨稱為「有彈性」,也就是說商品價格產生變動時,對需求量的影響較大。
  3. 當「需求彈性」等於0時,則代表完全無彈性,即此財貨存在著與價格無關的剛性需求,此時,需求線是一條垂直線。
  4. 「需求彈性」為無限大時,則代表該財貨具有「完全彈性」,即使價格產生輕微變動也會使得需求量全部消失,此時,需求線是一條水平線。
不同的需求彈性

「肉票」不是「食物券」
大陸攤商的「肉票」因為不是政府的配給制,所以不能用「食物券」的想法套進去。
「食物券」是一種補助機制,也就是一種社會福利,除非大陸的豬肉缺乏形成一種恐慌,市場失靈時,政府才會以公權力的角色介入。
譬如政府發行「豬肉券」,上面載明可以購買的數量向攤商直接兌換,這時候就是一種實質的兌換權,而非選擇權,價格受到政府管制,肉價就不會被哄抬。然後攤商就手上的「豬肉券」向政府換取貨幣。
當然,「豬肉券」還是有機會在市場上流通,對豬肉需求不高的人,還是可以私底下將配給的「豬肉券」賣掉,換取貨幣,「豬肉券」還是會形成黑市交易。

提高豬肉供給靠外國豬「精液」!
中國大陸的豬隻供應不足,怎麼辦?提高供給啊,也就是提高豬隻的生產效率。
新聞報導說,統計數字發現,中國公豬製造下一代的能力不如西方豬,在丹麥每隻母豬平均可生育27到28隻小豬,在中國的數字大約是19隻,這明顯看到的是「豬隻生產效率不足」。
引進國外強壯的公豬精液,讓母豬的生產數目提高(直接提高生產效率),但真得辦得到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