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已開跑3週了!雖然時間焦慮一直糾纏著我,但今天想藉著系刊主編的邀請來聊聊學期初的大事件──選組。
從我們踏入建築系以來,每個設計題目都會有一個指導老師,在升上高年級的過程中,便漸漸瞭解每個老師的背景、個性以及帶設計的方式,四年級時,我們開始可以根據老師們所提出的議題來選組,而到了五年級,我們又該根據甚麼來選組?我認為這又要回歸到一個問題,你想要做怎麼樣的畢業設計?是想要簡簡單單畢業就好?還是你想要幹大事?
由於實習時與同事閒聊後,我所認為的畢業設計除了要大膽外,還需要一個清楚的脈絡來論述,也就像是寫論文一樣(日本的學生這方面都好強...),所以我會希望我的指導老師是個可以接受極端的想法,然後能夠找出我在論述時的矛盾點並且不斷地提出問題,讓我能夠不斷思考的人,也因此我才選擇成為信穎老師的召喚師。
簡單來說,先確認自己的態度,接著瞭解自己要甚麼,再去找出適合自己的指導老師。
而選組時要遞上的作品集,我得承認我一直不敢碰這個東西,一方面是我一直沒有意識到作品集的重要性,導致留下來的資料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完整,另一方面作品集就好像在不斷翻著自己的黑歷史一樣,我沒這個自信把這東西給別人看,不過作品集還是要做的,那要怎麼做呢?我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也是我的體悟。
- 每個作品的過程、圖面、模型都要完整地記錄、整理,避免將來發生要甚麼沒甚麼的情況。
- 多看看別人的作品集,觀察排版形式、內容編排等等。
- 作品集不等於作品的集合,不需要把所有作品都丟上去,看的人會很累,挑幾個高質量的擺上去就好,儘量減少暴露自己弱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