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貿易戰打得激烈,美國政治圈的「廣編稿」開始多了起來;別以為美國的「智庫」、「研究機構」、「前白宮/國安/軍方官員」都很中立,官員只要一卸任、避過旋轉門條款,很多都會變成公關業者。
這些廣編稿之中,有一個主流論調是「最近美國變弱了」;但這句話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法和期待結果:
1. 「美國軍備弱化,無法因應中國武力崛起」
這種通常來自軍工企業有關的公關公司或智庫,希望美國本身和海外的武器銷售不要有空檔(軍購案經常在合約或生產計畫結束之後產生空檔)。
或者也可能是政府本身/國防部授意說客影響議會預算編列、或是外國政府遊說美國政府繼續軍購好搭便車。總之就是讓國防單位獲得更多可運用的預算,不要因為「已經很強了」、「不需要更多了」而被砍。
2. 「川普強硬對中貿易戰,導致削弱美國本身實力」
這是近期開始出現的論調;這個邏輯是否成立見仁見智,姑且算它成立好了(不成立的話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說法的基本用意,很明顯在於透過民意施壓的方式,希望降低川普在貿易戰中所使的力道,並且讓他遭受美國內部的檢討、在接下來的選舉中腹背受敵。這一招是老美常說的「undermine」或「undercut」(簡單說就是「挖牆腳」)。
接下來我們應該還會看到更多「前白宮/國安/軍方官員」投書到美國各大主要報刊講這些事情(其中當然也可能包含台灣找的公關),國內媒體也可能會挑一些比較「有趣」的來轉載。他們怎樣講都有理,但我們就是知道一下背後其實都有用意,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