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原載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六期熱愛雜誌
【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這是一個很令人爭議的問題,G&L為讀者請來同志教師保羅為讀者現身說法,且聽他怎麼說。】 「刻板印象」,是指對一件事物的想法及觀念,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樣那麼的難以更改、抹滅,但究竟是好是壞呢,可能就很難加以評定了。 一般人看到「老師」這個名詞時,會有一定的印象;就像看到「同志」這個名詞時,一樣也會有一些既存的印象。而當這兩個名詞連結在一起而成了「同志老師」 時,可能就不容易讓一般人有什麼刻板印象了,因為,在以往的社會中,即便存在著這樣的人,可能也不太為人知曉;一般社會大眾也很可能因為不希望有這樣的人存在而產生視而不見的情形;甚至有些根本不相信世上會有同志的人,就更不會相信世上還會有同性戀老師了。而還有一些人,則是抱持著「同志怎麼可以當老師」的想法,這些人當然就更不願看到這兩個名詞之間會有什麼連結了。 【消除刻板印象】 而到底「同志適不適合當老師呢?」這個問題,就像前面曾提到的,因為一般社會上可能還「不太看見」同志老師,所以還沒怎麼注意到這個問題;相對的,反而是同時又是同志又是老師的這個族群,會對這個問題「念茲在茲」,甚至困擾著某些人很長的時間。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對某些人造成困擾,我想基本上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他自己對這兩個名詞的刻板印象太深;另一個原因則是他擔心自己同志的身分一旦曝光之後,老師的身分將不保。 首先,一般人想到老師,總是聯想到神聖、德高望重;而想到同志時,卻是聯想到愛滋病、道德淪喪。但情形果真如此?當老師的人一定要神聖不可侵犯、道貌岸然的樣子才能傳道、授業、解惑嗎?這也說到了這個問題的核心,我們對所有的職業、人物、性傾向…,都存在著奇怪的刻板印象,比如:模特兒一定要高大貌美、學生一定要乖乖聽話, 不可染髮,一定要有所謂的「學生的樣子」…等等,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應該如此」的。但你/妳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什麼是「一個職業應有的樣子」? 仔細想過後,你將發現:「統一的儀容或舉止,是國家控制人民最好的利器」這個事實。國家或中產社會普羅大眾總是希望有一個安和樂利、經濟穩定的社會,無 法忍受多元活潑的想法。因此這也就造就了「學生該乖巧聽說」、「老師該嚴肅」、「清潔隊員該衣著不整」…等等刻板印象。所有人都被丟進一個個固定好了的模子,努力「扮演」好自己的「樣子」。所以社會上一旦出現了活潑有思想的學生、課堂上唱作俱佳、愛染髮的老師、名設計師突然用中年人走服裝秀…等等,都被視 為妖魔再世,或引起喧然大波,徒遭人非議。我們被「一個人應該有應該要有的樣子」這種想法套牢了,禁錮了數千年之久。 【夫子,傳道授業解惑】 現今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多少的家長仍是要求自己的子女有個好成績最重要,至於他的子女如何成長及長成如何都彷彿變得不重要了。而老師們當然樂得輕鬆 囉,只要他找到一個能把學生逼出好成績的方法,他簡直就等於是在「蹺腳捻鬍鬚」了。只要學生拿得到好成績,其他德行再爛,家長也不會責怪老師不具備「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但為什麼當老師具備同志身份時,就不再談「職業道德」而只著重在「道德」了呢? 老師的職業道德就是「傳道、授業、 解惑」,說的明白些就是:一個老師的責任應是認真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課業維持高度興趣,教導學生成為獨立批判思考、尊重他人的「全人」。「同志」並不是用來評斷一個老師是否適任的一個職業道德指標,只要任何一個人符合「傳道、授業、解惑」這樣的職業道德,都可以為人師表。 至於「同志到底道不道德」答案就和「異性戀到底道不道德」的答案是一樣的。有些人會說:「怎麼回答呢?異性戀裡有操守高尚的人,但作姦犯科的人也少不了啊!」那為什麼當對象變成是同志時,卻不見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而是「一竿子打翻一船『同志』」呢? 【道德:衡量自己的尺】 如果我們想再深究下去,還可以先來想一下,到底「道德」是什麼呢?大家應該同意,道德是次於「法律」層次的規範,是人們出於「自我要求」的標準。是了,重點就在這兒,既然是每人心中的一把「尺」,這把尺似乎是用來衡量自己的,拿來衡量及要求別人並不恰當。 很多愛管閒事的人會說:你應該怎樣、怎樣才是合乎道德的。更有人把這把「尺」具體化後,歸類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值得思考的是,同志難道會因為 自己愛慾的對象是和相同性別的人,就會變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了嗎?同志老師們,因為自己是個同志,就會變得不會教書,或是教育專業能力不足,甚或不具教育 職業道德了嗎? 一個人並不會因為他或她是個同志,就不「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一個老師並不會因為他是同志就不適任。因此大眾對同志的「不道德」印象也就不攻自破,因為同志非關道德。 【保守力量的反挫】 針對「同志是否適合當老師」這個議題,台灣立報曾電訪幾位家長、老師及校長,並在今年五月八日在該報性別教育版中發表一篇報導,報導中提到,同志老師對 學生可能造成影響的程度,不同的立場有不一樣的看法,但原則上是──「不知道就好」。甚至有一位退休的校長認為:即使是學校男女老師談情說愛,也是不被允許,教師的戀情應盡量以低調的處理。這位退休校長還表示,同志可能「與異性交往有挫折,而和同性比較要好一點。」 上述的報導,處處暴 露出目前台灣學校環境中的「黑暗面」。台灣目前的學校,幾乎都以「管理」的角度取代了學校原來應有的「教育」立場。在便於管理的原則下,學校要求一致性。 任何與原有概念不同或新異的事物,都會讓學校管理人員產生不安,無法管理,不知所措。如同前文中提到的「統一的儀容或舉止,是國家控制人民最好的利器」。 從校長「不知道就好」的心態中就可窺知一二了。 【因同志的身份,更認同弱勢的學生】 而該退休校長所說「同志可能只是與異性交往有挫折,而和同性比較要好一點」,就更讓人為台灣的學校環境擔憂。同志朋友們沒有人是因為與異性交往受挫後才 轉對同性產生好感,反而是從小時候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的對象是相同性別的人。這位校長的話充分顯露出,台灣的教育相關人員對於不明白、未曾聽聞的事物的 不假思索。他們傾向以既有、淺薄的思考力去猜測這些未知的事物,在尚未瞭解這些事物時,卻又加諸他們的價值判斷。這樣的理解過程也曝露了「異性戀是唯一合法性傾向」這樣的想法。這些不思學習的人,本身沒什麼「身教」,又怎麼好意思要求學生努力學習?慣於不怎麼思考就對自己不熟的事物付予價值判斷,又怎麼培 養他們的學生具有多元、批判思考的能力?如何讓他們的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事?」 在學校的教學上,因為自己同志的弱勢身分,讓我在學校環境中更能體會「弱勢學生」的處境。在升學導向的學校環境中,有太多成績不好或行為不符合一些奇奇怪怪的校規、班規…等等標準的學生, 被貼上「壞學生」或「問題學生」的標籤,但這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是只知讓學生取得高分,卻不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老師所教壞的;有些行為不好的學生, 也只不過是某些不思改進自己教學方法,而只知複製教科書內容放錄音帶的「問題老師」所製造出來的產物。惟有不再信守「棒下出高分」的準則,真正體會並尊重 個別差異的學生,再加上個別化教學的原則,對學生才是有真正的幫助的。所以我反而認為:同志才是適合當老師的人。 【愛情──兩情相悅,非關道德】 我最大的困擾是什麼呢?也許很多人會為我回答:當然是怕自己同志的身分被曝光囉!身為一個同志,除非他身處的環境是對同志非常友善,否則哪一個同志會不擔心自己同志身分有一天被曝光?為什麼「同志被視為次等公民一般,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談自己想談的戀愛,光明正大的和自己所愛的人生活在大太陽底下」?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並不是我最憂慮的事,會讓我感到憂心的是:「萬一我愛上了我的學生,那該怎麼辦?」 每天都得面對一個自己深愛的 人而不能表達愛意這也倒罷了,好不容易突破了自己羞澀的心防想向自己所愛的人表白示意時,還得面對旁人「怎麼能愛上自己的學生」這樣無情的質疑。雖然異性 戀老師也會面對這樣的質疑,但沒有一個異性戀老師有這樣的擔心:萬一愛上了自己的學生,那該怎麼辦? 回頭想想,老師和學生為什麼不能 談戀愛?同志老師們心中更常產生這樣的疑問。中國人被五倫綱常的觀念束縛已久,只要跨越這個界限,便會面對亂倫的質疑。同志老師的師生戀情,更會面對家長的另一個質疑:「你是不是把我的小孩帶壞了啊?」原本不被接受、鼓勵的師生戀,因為加入同志的因素,在這裡更顯得坎坷。 很多家長仍不 願意自己的子女在國、高中時談戀愛,更或許有一些老師,就是認定「未成年前不應該談戀愛」。結果變成現代人在學生時代只知道念書、考試,完全忽略人格成長 的重要性,變成了一個「只會背書、不會思考」的背書機器,一旦考上大學或脫離原生家庭的掌控後,反而變得恣意去過自己以前所不能過的生活。接下來可能是大 人們的抱怨:「現在的小孩真不懂事,現在的小孩真沒生涯規劃…」等等,然而大人們在抱怨之餘,有沒想過大人自己該負多少的責任?師長們的刻意監控,所受到 的反挫可能遠比順從大的多,社會新聞中的學生為情自殺及其他各種原因的情殺事件,居然還不能打醒這些試圖掌控一切的師長們。 或許有些 家長不反對子女在求學時候談談「兩情相悅但又不影響課業」的小小戀愛,但當子女戀愛的對象是老師時,心湖中更會興起一堆不該有的煩憂。要是戀愛對象還是同 性的老師,對家長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如果老師因為談戀愛而怠忽職守,當然是老師的不對;但若師生相戀,讓師生兩人皆能在愉悅的心情中「教學相長」,那又 何苦定要拆散師生之間的一段良緣呢? 師生相戀的確有與一般戀人不同的地方,例如在班級教學時,可能會因為老師太過照顧自己的戀人學生而造成「差別待遇」、老師在處理學生成績時可能會耍弄一些技巧而使自己的戀人學生得到高分;更值得注意的是:萬一分手時,兩人能不能順利的將戀人身分轉換回原本的師生關係?如果相戀的師生都能考慮到上述的這些情形,甚至想到的更多,旁人反對或不贊同的意見都是顯得多餘的;即使雙方考慮欠周詳,旁人也不該有負面的情緒反應,因為感情畢竟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沒有義務對兩人以外的人負責。 師生是否要相戀,那是「那對師生」自己該去思考、選擇 的,就像身為國中男性老師的我,選擇不對我的男性學生「起心動念」;而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卻因為與一位女性學生相戀,出於自願的選擇辭去教職;我也相信, 還會有其他正在和同性學生熱戀的老師。但重要的是: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旁人(即便是家長、校長或其他人)是無權為我們下什麼決定的。我所要表達的是:沒必要禁止學生談戀愛,沒必要禁止師生戀,沒必要禁止同性的師生談戀愛。而師生戀遇到是同性時,其實和一般的師生戀是一模一樣的,不會因為對象是同性而更特殊。 【教育為消除刻板印象的根本】 為什麼會有這些刻板印象?又要如何來消除這些個刻板印象?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媒體該負完全責任!媒體總是為了報導一些較為聳動、煽情的新聞來製造賣點,而報導時又已加入了先入為主、事先預設的刻板印象,所以報導出來的新聞當然就更加強了這些刻板印象。所以媒體是幕後的元凶! 但是我卻認為是台灣的教育體系造成了這一切,教育要付絕大部分的責任!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之下,只要求學生考高分,根本就不重視學生們是否具有思考、辯證的能力。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是只要把標準答案背下來就好,不准也最好不要去質疑課本上所說得內容到底正不正確。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成人,對事情又怎會有自己的想法? 舉例來說,大家幾乎都是在「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美滿的日子」這樣的童話中長大的,但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真的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美滿的日 子嗎?除了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結合在一起之外,究竟有沒有別的可能呢?白馬王子和白馬王子在一起會不會幸福?白雪公主和白雪公主在一起會不會快樂?如果有誰在童年時向大人提出這樣的質疑,不被大人斥為無聊、神經病、心理變態,甚至不被痛打一頓才怪。於是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繼續過著他們不知到底是不是幸福快樂美滿的日子,而那些想和白馬王子在一起的白馬王子,以及想和白雪公主在一起的白雪公主,只好強壓下自己的想法,並極有可能在「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不正常」的心態及罪惡感下長大。 如何消除刻板印象?當然還是得從教育做起! 教育的過程當中,除了要讓學生們成為一個具有思考、批判、辯證能力的公民之外,還要讓學生們懂得尊重。學生懂得思考,能夠對課本及老師所說得內容提出質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則是指學生們要學會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現在是個多元的世界,光是男人、女人這樣的概念,就會有像男人的男人、像女人的女人、像男人的女人、像女人的男人、想變男人的女 人、想變女人的男人…這麼多的可能,學生們又怎能還停留在二元思考、要求什麼都要有標準答案的世界中呢! 【教師同盟的誕生】 誰該來為消除「一般社會大眾對同志的各種正負面的刻板印象」盡些心力?也許有人會把箭頭指向國內的第一個同志教師團體──「教師同盟」。教師同盟正式成 立於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廿五日,雖然全國已有約七十位同志老師加入,但對大半加入同盟的成員而言,同盟是他們參加的第一個同志團體,甚至於可以說,加入同盟是他們踏進同志圈的第一步。同志老師似乎比其他職業的人更怕自己同志的身分曝光,同盟讓他們覺得是一個安全性及同質性都頗高的同志團體,所以他們才敢踏出 了他們的第一步。 或許有人會想:那就不必指望這個號稱國內第一個同志教師團體能為同志平權教育盡些什麼心力了!但同盟仍然以極有限的人力,辦了非常多的活動。例如兩週一次的聚會活動、聯誼性的談話會、會心團體、音樂及電影欣賞會、旅遊活動來凝聚向心,也安排了多場與性別意識、同志平權運動相關的講座來自我成長充實,更於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假陽明山舉辦了全國第一屆同志教師成長營隊。例行聚會之外,同盟也撰文發表於自立早報、立報、人本教育札記等報紙、雜誌媒體,更應邀參與製播「我們一家都是G」節目中的「我們都是好老師」單元。民國八十七年五月起,更是和「同陣」、「同志助人工作者協 會」及「QC」等團體籌辦「同志諮詢熱線」之募款、義工培訓、接線等工作,為同志平權運動盡棉薄之力。 【消除刻板印象,人人有責】 除了同志老師們可以為同志平權教育盡一分心力之外,其他人要如何著力呢?同志老師畢竟只是同志族群中的少部分,但如果每位同志都能「從自己做起」,多充實自己讓自己能夠「多元思考」,並「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再去影響自己身邊的人,也成為一個能夠「多元思考」,並「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當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時,刻板印象也就會越來越少,而終將抹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