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12月的簡短書評

《反覆練習末日》
第一次遇到王信益是在小型的詩評會,我讀著他尚未出版的作品〈眼睛〉:
許久無人造訪的洞窟 / 火的心事 / 碎成青苔
初次覺得有點難讀,後來慢慢揣摩詩的意象,又覺得他應該是非常內斂的一個人。
今天再度遇見,原來他已經出版《反覆練習末日》,讀著同名的詩作一樣帶著節制感,最喜歡結尾:「抱緊身上的刺 / 反覆練習末日」。從日常生活經驗發想的主題,末日有時候是毀滅,卻也可以是重生的契機,我們每天都試著從末日存活。
末日前我們可以思念、繼續嬉鬧、或者持續祈求災難前的方舟。反覆練習之下,也許能夠找到一條更好的路,讀著這本詩集就像循著指引,從「末日海灘」、「星球潮汐」、「深淵甦醒」,詩集以作品〈擁抱〉結束。
裡面的句子當然可以再更雕琢或精煉,但我想這就是王信益的風格吧。
看完《月津》之後,我覺得這本是巴代未完成的作品。設定在道光年間的鹽水港,船隻進出口貿易盛行,港邊的「羅漢腳」隨時準備上工搬運,吸引許多商行競爭,鹽水也是藝術氣息濃厚的繁華小鎮。
從泉州入港的柳紀明,跟著一群羅漢腳生活在小屋,打零工的同時認識古阿萊等原住民。除了展現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以外,巴代也藉由柳紀明的角色,調和這兩種族群,讓古阿萊、蘇奈、西蒙、拔初能夠從零工轉為種植甘蔗,再讓葉開鴻收購轉賣。
但是在這種架構之下,巴代埋下同志元素,讓柳紀明時不時偷看古阿萊,然而其他人卻想把柳紀明與蘇奈湊成一對。認定未寫完的原因之一便是:「道光年間的同志應該如何書寫?」在描述羅漢腳的集體生活時,巴代很自然地將男人之間的感情進化成同志戀情,而其他人似乎沒有大驚小怪,甚至也出現一對「夫妻關係」的羅漢腳。這種非常曖昧的手法讓讀者(我)有點摸不著頭緒。
不過有一段很精采的情節,當柳紀明、蘇奈、古阿萊三人睡在通舖的時候,那個晚上的情愫顯得相當複雜。
其次便是語言問題,在不同種族與階級的相處過程當中,彼此應該如何說話才能對應到自己的社會地位。《月津》並沒有相當明顯的分界,同時跳脫時代感,讀起來每個角色說話都比較貼近現代。
最後是結局突如其來的船長戲碼:「王仔說話的聲音近乎哭嚎,那種壓低聲響半泣半訴的說著話,他見柳紀明縱身入水,像是帶著自己的心事落水,令他心頭一陣莫名的暖意。」(頁252)這是讀者第一次知道船長的內心,但卻是小說的最後一頁。如果要再詳細處理,應該是可以再延伸成另一個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貓奴、看起來像教機械科的英文講師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