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內向才不是缺陷「安靜是種超能力」任何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發光

    說起來慚愧,身為心理系校友,竟然從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
    去年初某個在誠品閒晃的周末假日,偶然翻到「安靜是種超能力」這本書,我承認最初只是被帶有女神氣質的作者封面照片吸引,但這本偶遇的書,卻在我站著在書店看完整本,感覺腳痠到不行後,對自己有點古怪有點彆扭的個性,有了一點點微小的喜歡,是過去從不曾有過的。
    我喜歡在廣告公司發想企畫、執行一個又一個專案、忙到整週無法闔眼也不覺得辛苦,但廣告公司工作的某些部分,卻讓我常常感覺自己實在「很廢」。
    記得還是小AE時,有次需要隻身出席客戶的記者招待會,因為活動並不是我當時的公司承辦,只是做為向客戶致意的角色前往,在現場沒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做,認識的客戶代表也正忙著團團轉,會場一個人都不認識,但媒體朋友們各自都聊得很開心,距離活動開始還有30分鐘,這樣繼續呆站在會場一角實在太古怪,所以我索性走進高檔的會場洗手間,自己坐在馬桶上撐過這「很廢」的30分鐘。
    所有需要社交的場合都讓我高度緊張,擔心自己的問題太蠢、回應不夠有趣、說得太少或想得太多,尤其沒有目的,只是隨口聊聊的場合真的是特難應付的,不想說太多但也不想少了禮貌,搞得連搭電梯遇到喜歡攀談的鄰居都會立刻煞車,假裝要接個緊急的電話趕緊閃掉。
    這樣子沒用的我,特別羨慕那些隨時都能機智回應、隨時都能侃侃而談清楚表達腦中想法的人,這樣子沒用的我,其實一直很懷疑我在這個社會、在這個特別需要社交能力的廣告媒體圈裡,能不能成功?

    你也會害怕搭電梯遇到有一點認識的人嗎? 你也無法和陌生人自然的開始聊天嗎? 你也常常有很多想法,但總是無法勇敢地說出口嗎? 你也常常會因為這樣的自己和自己生氣嗎?
    這些困擾我從來沒有向誰提起過,我認為只是因為我能力不夠、歷練不夠,只是因為我還不夠強,而沒有想過其實是造物主賦予的本質上的不同。
    就像有些人和朋友吃飯聊天,就能感覺舒壓療癒,但我只有一個人靜靜地沉澱,才能釋放一天的壓力重新充電;有些人喜歡團體運動,但我只有在一個人靜靜的努力時,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有些人需要一群人一起激盪發想出好點子,但當我在一群人當中,通常腦袋裡都是漿糊…這樣的我也許和別人不同,但我終於了解到這無關好壞、只是不同。
    內向者vs.外向者,或許就像性別、性向,幾乎是無法改變的「人的本質」,內向者不需要努力的變成外向者,因為這樣根本放錯重點。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本質,然後根據自己的特性,做最好的準備工作。
    在「安靜是種超能力」書中,作者提到很多內向者面對職場的實用方法,例如:如果不擅長團體會議,那麼改和下屬一對一溝通。如果不擅長和陌生人聊天,那麼事先研究對方的背景興趣,就可以減少擔心話不投機。
    無法改變你的處境,那就改變你面對的方式
    在眾人面前說話就會大腦當機無法思考的我,每當工作需要我站出來時,總需要如臨大敵的提前準備,因為我知道站在台上的我,絕對只是一具活屍,大腦無法運轉甚至還會失去呼吸的能力。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事前把所有要傳達的內容,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漏的全部背下來,Pitch的時間有多長就背多少,6分鐘?6個小時?我都背!
    上台說話會緊張其實並不奇怪,但我連和下屬說話都會手心冒汗,所以我的筆記本裡,也可以看到每天要和下屬說話的內容,不管是溝通方向、討論進度、激勵團隊我都得事先做好準備、擬好講稿,才能看起來比較從容。甚至每當團隊招募新人時,也是讓我緊張不已的時刻,我常常在面試新夥伴的場景對自己感到荒謬,為什麼面試官的心跳需要這麼快啦厚~

    我仍然羨慕能輕鬆交上新朋友的外向者,但我也接納就是比較怕生、容易緊張的自己,了解內向者有些天生不足,也有許多獨特之處。
    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更加敏銳,我們容易緊張所以更謹慎做足準備,我們不會是發光的明星但仍可以承擔重大責任,我們無法交友四方但總有能深刻談話的好友,我們喜歡思考、我們擅長專注、我們特別享受孤獨…我們也許是人類中的少數,世界對我們的了解也許有限,但我們仍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接受任何有趣的挑戰,對世界發出自己真誠的聲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吉爾的第三人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