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人際關係中的三個角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Dimitry Anikin on Unsplash
  今天的碎碎唸是幾年前和恩師閒聊的話題——關於人際關係和投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段不健康的關係中大多存在三個角色,即使只有兩個人,也有「跨越兼職」的可能性存在。分別是受害者、加害者和拯救者。關係中不存在「被害」,因為在健康的互動中,人有自由意志,隨時都有選擇;如同前幾天的碎唸中提及:「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受害者與加害者如同社會定義,而拯救者的存在,顧名思義就是想要出人水火的角色。
  舉例來說,一對情侶,女方情緒容易激動、時不時情緒霸凌和勒索,男方喜歡女友平時溫婉可人,當女友情緒上來時,總是告訴自己:「我想幫助她。」在這段關係中,女方的情緒暴力是加害者、男方同時是受害者與拯救者。如若男方認為女方理應接受幫助、因此指責女方不知長進,這個拯救者就轉換成加害者了。核心概念是這樣,所以關係的狀態與角色都是流動的。
  這幾天努力進行說好的療癒,總是想起南方的蛇的故事。在薩滿信仰中,有所謂四大方位與守護,位在生命起點的南方,守護是蛇(Serpent ),象徵了療癒和重生——重生之前必有死亡,南方的蛇的主要議題是「放下」。

  恩師曾跟我分享一個關於「放下」的故事。
  有一個人的至交好友掉進河裡,河水並不湍急、水位其實不高,只要克服一開始的驚嚇、站起來就可以得救了——姑且稱岸上的人是小華,水裡的是小美。(給小明一個機會豁免這次的落水之災⋯⋯)
  小美哭著叫著,緊緊拉著小華伸出來的手,無視小華不斷告訴她:「別怕、站起來就可以了!」小華感到疲憊,卻不敢放手、擔心小美真的溺死。但他又累又無力,幾乎就要被小美給拖下水,隨著時間推移,他也開始感到害怕。
  這時小華的腳邊爬來一條蛇,大蛇在旁看了許久,問了小華說:「你為什麼不放手?」
  小華想都沒想,回說:「我若放手,她就淹死了!」
  蛇又問他:「是你害她掉進水裡的嗎?」小華搖搖頭。蛇再問:「你怎麼肯定放手她一定會淹死?」小華沒有回答,蛇又問:「你不給她機會,她怎麼知道可以靠自己?」
  故事裡的小華就是典型的拯救者,小美是受害者,蛇的四個問句,就是檢視自己是否陷入拯救者情結的方法。
  拯救者情結的深一層信念是「控制」,大多基於「我希望你好」,然而「好」是誰的定義呢?我們又是如何認定這個「好」對當事人來說,一定是正向的改變?如若當事人不接受幫助,我們是什麼感受、什麼心情?又、為什麼對方一定要接受?強加的信念,是對當事人好,還是對我們自己好?我們是否將自己的遺憾投射到當事人身上?
  今天又想起來這個故事,作為給自己的警惕,也和大家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48內容數
我是AkaRi,別稱果凍。 存在目的不是散播歡樂散播愛,並不熱情、並不溫暖、並不永遠向上鼓舞。 只說真實、只說我看到的事情。 歡迎來找我玩。 牌卡/靈擺/療癒/色彩/生命靈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赤璟 AkaR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都擁有選擇,自由意志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強大且崇高的力量。當我們選擇對他人說什麼,或是給出詛咒和祝福時,基於「世界都是我們的投射」,我們其實是對自己的內在說那些話,所以那些詛咒和祝福最後會體現在我們身上。
  這兩天字寫得少了,上週深夜無眠累積的存稿已經見底,剩下的幾篇還需仔細排版調整,不是我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手機可以完成的。左思右想,決定貫徹初衷寫寫這幾天避世、死命躲開政治話題的思想記錄,毫無反應就是閒聊,應該沒有政治、沒有人生,唯有情緒,但求無愧。
  每個人都擁有選擇,自由意志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強大且崇高的力量。當我們選擇對他人說什麼,或是給出詛咒和祝福時,基於「世界都是我們的投射」,我們其實是對自己的內在說那些話,所以那些詛咒和祝福最後會體現在我們身上。
  這兩天字寫得少了,上週深夜無眠累積的存稿已經見底,剩下的幾篇還需仔細排版調整,不是我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手機可以完成的。左思右想,決定貫徹初衷寫寫這幾天避世、死命躲開政治話題的思想記錄,毫無反應就是閒聊,應該沒有政治、沒有人生,唯有情緒,但求無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隨著「健康臺灣」政策與癌症登月計劃的推行,臺灣在癌症研究與治療上迎來新契機。本文回顧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歷史,探討精準醫學的發展及其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性。面對挑戰,強調強化體學研究將成為提高癌症早期診斷及個人化治療的關鍵,確保癌症治療向預防、診斷與精準化的整體提升邁進。
Thumbnail
《魔法壞女巫》劇本改編自2003年的音樂劇《女巫前傳》,為流傳多年的《綠野仙蹤》故事提供了「翻案」,原來人人口中「該死」的西方壞女巫,並非生來就邪惡。事實上,她生下來就因為綠色皮膚飽受歧視,父親只偏愛她的妹妹,她在不被愛的環境中長大,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努力守護好唯一的妹妹。片中她們抵達希茲大學
Thumbnail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探討情侶之間因第三者介入而引發的情感問題和處理方式,並提出要負責的永遠是伴侶自己。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採取警告第三者的方法,但這樣的處理方法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愛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假借愛之名合理化自己的慾望並進而傷害他人,這樣的愛還是愛嗎?這是當時看著貝拉的我不停地在反覆思考的問題。「我也曾經是伴侶偷吃的受害者,我感受過那種心碎的感覺。正因為我痛苦過,我絕對不會故意做這樣的事,但現在的我沒有選擇,因為我愛上他了。」對於我的疑問,貝拉這樣回答。
Thumbnail
人心不古, 不少人利用別人的善心作惡行騙. 行善前要用「純潔像鴿子,靈巧像蛇」這原則小心判斷.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隨著「健康臺灣」政策與癌症登月計劃的推行,臺灣在癌症研究與治療上迎來新契機。本文回顧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歷史,探討精準醫學的發展及其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性。面對挑戰,強調強化體學研究將成為提高癌症早期診斷及個人化治療的關鍵,確保癌症治療向預防、診斷與精準化的整體提升邁進。
Thumbnail
《魔法壞女巫》劇本改編自2003年的音樂劇《女巫前傳》,為流傳多年的《綠野仙蹤》故事提供了「翻案」,原來人人口中「該死」的西方壞女巫,並非生來就邪惡。事實上,她生下來就因為綠色皮膚飽受歧視,父親只偏愛她的妹妹,她在不被愛的環境中長大,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努力守護好唯一的妹妹。片中她們抵達希茲大學
Thumbnail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探討情侶之間因第三者介入而引發的情感問題和處理方式,並提出要負責的永遠是伴侶自己。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採取警告第三者的方法,但這樣的處理方法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愛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假借愛之名合理化自己的慾望並進而傷害他人,這樣的愛還是愛嗎?這是當時看著貝拉的我不停地在反覆思考的問題。「我也曾經是伴侶偷吃的受害者,我感受過那種心碎的感覺。正因為我痛苦過,我絕對不會故意做這樣的事,但現在的我沒有選擇,因為我愛上他了。」對於我的疑問,貝拉這樣回答。
Thumbnail
人心不古, 不少人利用別人的善心作惡行騙. 行善前要用「純潔像鴿子,靈巧像蛇」這原則小心判斷.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