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3/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深入奇蹟16: 你和你的細菌

如果,我們把人體比喻成一個「超級生命體」的話,最基本的建構單位應該是「人體細胞」,這是人體中最小且可以自給自足的單位,而且均源自於單一的受精卵,攜帶相同的遺傳訊息。
人體的細胞數目繁多,但到底有多少,可不容易估計,只是因為一篇廣被引用的論文,所以一些讀者可能會聽過人體內細菌是細胞數量的10倍說法,然而根據最新的估計,細菌和細胞的數量比可能是1 比1。(有興趣的朋友可見這篇報導。)
這些活躍的生命可說是人類的第二基因體,而科學人能夠認識這些微生物可溯自於荷蘭的黃金時期。
當時,許多人因貿易而致富,中產階級開始出現,開始有閒暇興趣,其中包括了住在台夫特的雷文霍克。
雷文霍克是一位布料貿易商,閒暇時喜歡研究如何磨製光學鏡片,磨好以後,他就拿著自製顯微鏡,以自己的好眼力東看西看,就這樣在1674年的夏天,成為第一個看見水中微生物的人。
雷文虎克的顯微鏡(圖片來自德國古騰堡大學)
雷文虎克的顯微鏡(圖片來自德國古騰堡大學)
西元1676年,雷文霍克彙整了自己的資料,包括從自己嘴裡刮出的蛀牙菌還有其他發現,送到倫敦皇家學會,意外引發一群人湧到台夫特觀看這些充滿生命力的小宇宙。
百年之後,西元1776年,霍爾威爾也寫了一封信給英國皇家學會,指「大量在空氣中漂浮卻無法捉摸的微生物」,是引發流行性疾病(尤其是天花)的主因。
經過近一百年的醞釀,西元1870年,柯霍登場,以一絲不苟的精神研究炭疽桿病,不但證明炭疽桿菌確實可以造成動物和人類疾病,也革新了這個領域的研究方法,被視為微生物學史上關鍵性的轉折點。
爾後,細菌們成了人類誓言對抗的惡毒加害者,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人視細菌為健康大敵,欲除之而後快。
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學人試圖尋找那些在「抗菌戰爭」中,現代文明人所失落的「盟友」。
這些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罹患過敏、氣喘、糖尿病還有許多文明病的關鍵在於腸道失去了許多過去一起合作的古老盟友。在歐美的生活方式影響下,腸道菌種已日益縮減,造成人體這個生態系的諸多問題。
或許,一些菌種就像免疫系統的訓練員一樣,能夠協助系統健康發展,有效抵禦外來的侵害。
關於這點,有機會到離現代文明較遠的地方旅行者或許比較容易有親身體驗 ----有些食物,當地居民食用沒有症狀,但現代文明人吃了就立刻「水土不服」。
所以,你想擺脫文明的詛咒,取回你的腸道多樣性嗎?
也許你可以參考「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商周出版)一書,兩位作者很仔細地收羅了各式不同的科學觀點,幫助你做出選擇。
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 德文版
我們的一生都離不開細菌,而細菌本身也各有各的基因體,彼此間有競爭也有合作,一如賽倫加蒂大草原一樣,會不斷產生新的動態平衡。如何平心看待細菌和人類的微妙關係,應該是值得長期關注的健康課題。
你想和他人交流什麼樣的細菌?又會因細菌阻斷了你與多少人的交流?
想信我們都可以從近來的新聞事件體會到仇視細菌可能引發的人際爭端。另一方面,你的細菌也確實會影響你和他人的交流。
你並不只是你。你和你的細菌是不折不扣的共生體。
不過,本書收集的資料龐雜且牽涉相當的專業知識,也許比較適合對微生物領域熟悉者閱讀。當然,另一方面,最難以接受本書觀點者,也可能是承繼十九世紀末根深蒂固的「除菌觀念」的醫界或衛教界人士。
要與處在不同動態平衡中的人們談細菌,絕非易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