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摘下口罩,投向山的懷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被武漢肺炎的疫情搞到煩悶嗎?那就帶孩子去看看樹吧!
口罩緊緊遮住嘴鼻,雙眼盯著與別人的距離,隨著武漢肺炎的擴散,口罩成為健康的防護罩,人多的室內空間現在不太敢去,想要增強免疫力,其實有帖天然草本配方、養精補氣、去悶解鬱,而且不用花大錢就可以,那就是,走進山裡。
台灣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比起全球平均值多了一倍,隨處可取的山林美宴,許多地方更享有海陸雙拼,其實是台灣人療癒紓壓、強身健骨的抗毒聖品。走進山裡,不妨將自己的感官切換到自然模式,蛙鳴鳥叫、山泉潺潺合奏的是森林交響曲,聆聽,天籟將直竄你放慢的心,想像,萬物將豐富你的情感呼應。
走進山裡,人和花樹蝶蟲等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請讓我們依偎相惜,也請什麼都不留,除了足跡。
內湖大溝溪親水步道,我看見一尊尊土地公。
與山結緣,有著我很深的感念。
山,是我心目中的神殿。
多年前,接爸媽同住,從山腳下的內湖到台地上的林口,或有老伴同行,或是踽踽獨行,老爸臥病前也是在森林步道中,一步步踩踏出「我行故我在」的抗憂步伐。爸媽退休前,沒甚麼遊走山林的逸致閒情,老爸晚年,我不知道他走在林間溪旁的真正心情,但我相信,在他虔誠禮拜過的廟宇之外,山林,是守護過他晚年憂鬱的另一座神殿。特別是離家最近、他最常走的大溝溪親水步道,沿途一棵棵林木像是一尊尊土地公,我後來每走此道,總是在內心向這裡的鬱鬱森林、悠悠雲空致謝,感謝祂們曾經眷顧老爸的心靈。
我年輕時登山經驗少,高二寒假攀登雪山,卻是最早走過的高山足跡。我執起牽手之手,就在陪伴我度過童年的圓山步道。當了爸爸之後,開始帶著妻兒勤走各地山野,去年足跡,甚至攀上德國最高峰。一直到現在,山林,始終是我們全家最感自在的休閒場域。我們也以大自然為師,山林,是我們與孩子共同學習認識大自然與愛護生命的教室
走進山裡,人和萬物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請讓我們依偎相惜。
請愛心「認養」作者第一個書寶寶《解憂書寫:用文字和自己談心的21個練習》
幾年前,先後遇上朋友在事業和健康的人生中途點,多了走在荒野上的夥伴。我們樂與山結良緣,我們也因山結好緣。人生如山,高低起伏都是必然,有登上朗闊巔峰的英氣煥發,也有陰鬱壑谷裡的低身沉潛,一步一腳印,沿路其實都是在刻劃生命的風景
近年來的同學聚會,我試著拉大家走出餐廳,步入山裡,但大夥人總是匆匆回到街區,多半是快進快出,沿路少逗留。那像是一場微旅行,可惜似乎沒人會好好欣賞青山綠林,或者我們只是有各自喜好的風景。
現在每天都受到武漢肺炎的威脅與口罩新聞的轟炸,不僅心情不美麗,生活更是多了未知的壓力。蒼翠的台灣山林,百年來的面積已少了兩成,依然努力淨化著這座島嶼的呼吸,冠狀病毒的威脅卻讓我們喘氣都得注意。「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看看樹吧!」以前很認同這句話,這段抗疫期間讓我們盡管摘下口罩,投向山的懷抱。
我們砍伐山林,山林卻在默默拯救我們。
以大自然為師,山林是我們與孩子共同學習認識大自然與愛護生命的教室。
雪霸國家公園 汶水遊客中心 2015/02
感謝《芋傳媒》刊載於2020/2/10
avatar-img
152會員
140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其實,不知是啥阻擋了我到山林中去? 老實說,在台灣 "沒有那麼難" 把自己置身於樹林之中。 以在台北來說,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都很讚的! 再怎麼不濟~榮星花園、新生公園的樹也挺迷人。
Thumbnail
【文山森林公園_入口】 沒有登山, 只在附近走走, 徐徐微風輕拂臉頰與裙擺, 陽光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 飄散著芬芳酸的草酸香氣, 小池塘裡不時有烏龜探頭, 知了蟲鳴鳥叫的旋律入耳。 人,總是要到大自然走走。 盡情享受洗滌塵世的煩憂。 登山,還不敢。 聽在地人說山是有故事
Thumbnail
在臺灣親近森林很容易,光是北部就有陽明山國家公園和太平山、滿月圓、內洞、東眼山、拉拉山等多個森林遊樂區,夏日走進森林吹自然的空調吸收芬多精很療癒,在瀑布面前吸收負離子更是身心靈的享受,今天筆者和大家分享六首以森林為名的歌曲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進入森林,大自然的溫柔撫慰您的心靈。參加我們的森林療癒活動,感受森林環境的豐沛生命力,透過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培育出的森林療癒師引導,提升專注度與幸福感。報名截止日期:5月10日,報名連結請見內文!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有憂慮就交給森林吧!告訴祂交給祂,祂會用寬大的胸襟包容與接受。<在山上部落長老曾提到> 在大城市永遠不習慣的人 我是一個習慣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尤其在城市中人擠人還有吵雜的感受,特別不習慣,再加上台灣有好多個過敏兒,我也是其中一個,城市的夜生活,有時候讓我覺得身體的活力消耗殆盡。 我記得我小的時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02/05/2021 方寸之間 究竟, 心有多大,山就有多大。 還是, 山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這一年,因疫情的原因,疫情讓國內旅遊精緻化,讓許多人更認識台灣。 2020年是台灣觀光局推動脊梁山脈的一年。 雖然疫情嚴重,但反而相對在某種層度上推動了登山。 我看到以前從來不去登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其實,不知是啥阻擋了我到山林中去? 老實說,在台灣 "沒有那麼難" 把自己置身於樹林之中。 以在台北來說,三峽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都很讚的! 再怎麼不濟~榮星花園、新生公園的樹也挺迷人。
Thumbnail
【文山森林公園_入口】 沒有登山, 只在附近走走, 徐徐微風輕拂臉頰與裙擺, 陽光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 飄散著芬芳酸的草酸香氣, 小池塘裡不時有烏龜探頭, 知了蟲鳴鳥叫的旋律入耳。 人,總是要到大自然走走。 盡情享受洗滌塵世的煩憂。 登山,還不敢。 聽在地人說山是有故事
Thumbnail
在臺灣親近森林很容易,光是北部就有陽明山國家公園和太平山、滿月圓、內洞、東眼山、拉拉山等多個森林遊樂區,夏日走進森林吹自然的空調吸收芬多精很療癒,在瀑布面前吸收負離子更是身心靈的享受,今天筆者和大家分享六首以森林為名的歌曲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進入森林,大自然的溫柔撫慰您的心靈。參加我們的森林療癒活動,感受森林環境的豐沛生命力,透過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培育出的森林療癒師引導,提升專注度與幸福感。報名截止日期:5月10日,報名連結請見內文!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有憂慮就交給森林吧!告訴祂交給祂,祂會用寬大的胸襟包容與接受。<在山上部落長老曾提到> 在大城市永遠不習慣的人 我是一個習慣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尤其在城市中人擠人還有吵雜的感受,特別不習慣,再加上台灣有好多個過敏兒,我也是其中一個,城市的夜生活,有時候讓我覺得身體的活力消耗殆盡。 我記得我小的時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02/05/2021 方寸之間 究竟, 心有多大,山就有多大。 還是, 山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這一年,因疫情的原因,疫情讓國內旅遊精緻化,讓許多人更認識台灣。 2020年是台灣觀光局推動脊梁山脈的一年。 雖然疫情嚴重,但反而相對在某種層度上推動了登山。 我看到以前從來不去登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