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雜談 part 18 有關一些讀者的疑問

最近寫了一些應景的東西,然後聽到有讀者來問,似乎有人覺得筆者都是在亂寫,沒有一點根據。
恩恩,好問題,這個答案的確是沒錯。為何說亂寫?這是因為資訊來源的問題。一般的讀者沒有訓練過,很難從新聞中看出一些隱含的消息,有的則是需要專業背景支持,有的則是需要消息來源,但大體上來說,一個人怎樣去談論一件新聞,大致上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屬於哪一種「流派」,他的思想方法大概出自哪裡,或是他個人的背景大概是怎樣等等。總之,這些東西都是「沒有根據」的,不然若今天筆者宣稱,某些人是某些派系的,會不會有人不相信?
保證會,尤其是牽涉到太多人的問題。例如這次天安艦的事故,發生當天筆者就跟朋友詢問消息了,那兩位朋友的答覆是「一句話都不可說」。好吧,那麼筆者大概就知道,這件事情牽涉到的很有可能是情治系統,如果不是,那通常會得到其他的答覆。而且很有意思的,透過一些人側面了解到的消息,主要有兩大方面,其一是金正日並不知道攻擊命令誰下的,其二是他知道也下令,但不知道下面的人竟然搞這麼嚴重。簡單說,當筆者得到兩條不同的消息,可以得到一個交集,那就是金正日的控制出問題。
再來,是美國的態度,一切都表現得太過完美,完全不像是歐巴馬政府會幹的事情,而且軍方連F22跟海狼都派出去,這可不是單純的威嚇而已,而是真的可能在必要的時候幹下去,敲掉北韓的海空軍。那麼美國是真的假的要打?坦白說不知道,但依照配合這麼好的狀況來說,這就算不是預定的情節,也是劇本的發展之一。
還有,金正日事發後急忙到北京,是很不尋常的舉動,完全跟以前不一樣。更別提超現實主義國家俄羅斯,事後一聲都沒吭,到最後才附和發表兩句話,叫美國等不要太超過。俄羅斯不是佛心來著,在這種北韓主動討打的狀況下,出頭是會被幹的,天知道檯面下金正日去談了甚麼條件讓俄羅斯支持。這當然有可能是美國趁勢把西太平洋的勢力圈重新定義與推進,俄羅斯覺得美國賺夠了,該緩一緩。總之,狀況很多。
筆者之所以通篇唬爛跟推測,主因有兩個,其一是北韓的資訊太少,都是間接的資訊,在不知道北韓實際的權力結構目前狀況下,根本就很難判斷真實狀況。其二是得到的資訊雖然頗有可信度,但兩條資訊還有衝突到,表示這連消息來源本身都很混亂。一般來說,這會出現在「亂」的國家,比較穩定的不會這樣。
簡單說,的確是唬爛,因為真的沒資訊,如果有哪些高手可以弄到北韓內部資料,懇請高人不吝指教。筆者已經在情報系統那邊碰兩次軟釘子,看來是不可能給任何消息,那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這種系統跟結構的問題,如果讀者有經驗,就會知道筆者大概在戰略研究上屬於哪一種類,這就不多說。我們就先看看技術出身的人怎麼看這件事,第一個是看殘骸,當所謂的泡沫噴射痕跡出現,馬上一票人就跳起來,因為這代表的就是確實天安艦被攻擊,不是撞沉的。第二個是看美韓演習的時間、位置,然後反推北韓潛艇的出發、就位等時間,來判斷攻擊的可能,這一點是有不少專家持反對意見,但至少可以說明技術背景的人會怎樣看待這些事件。
不過,就算你知道北韓有潛艇,你可不可以看到他就擊沉?很多問題不是純軍事的,還有國際政治等等問題,沒那麼單純,如果今天筆者很直接了當告訴讀者,這件事情的真實狀況是「巴拉巴拉」,那不是代表筆者屬於情治單位人員,就是在徹底虎爛。
了解一些狀況並沒有想像那麼難,難在你能不能相信事實。例如DPP眾所皆知有好幾個派系,新潮流、美麗島等等,但有多少人知道KMT也有,而且更多?洪門、青幫也算某系統之一,你信不信?馬總統、蕭副總統是不同派的,吳院長離的更遠?這些東西若不知道,怎麼看的懂現在上層的人怎麼在玩政治?但問題若出在你「不相信」呢?
為何不相信?因為把問題道德化了,例如陳水扁貪汙,所以這個問題是道德問題,絕對不能妥協。當你這樣想就完蛋了,歷年來多少政府大型工程,是一些人在背後橋的?一來一往幾百億你信不信?如果人家把國庫的錢幾百億挪到口袋叫做合法,陳水扁放了幾億到口袋叫不合法。那筆者傾向這個法律系統有問題。
總之,這種人的問題複雜異常,沒那麼單純,但如果讀者能對這些政客所屬的系統有所了解,他們的黑手、白手套是哪些人,金主是誰等等都可以知道,那就會對一些政治人物的詭異行徑感到可以理解了。當然啦,能夠理解不代表可以接受,這是兩碼子事。
有些說法真的很有意思,之前有人批評筆者是鈕先鍾的徒子徒孫,而且還沒學精。笑話,筆者從沒去念過戰研所,跟鈕先鍾老師的連繫就只是那幾本書,更何況筆者寫過的東西,批判他老人家的還不少,當時還被淡江戰研的朋友虧說很有膽,他還不敢寫。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觀察一下這些年來,戰研體系跟國關的人,這些有名的老師跑的地方跟上的課,自己去推測看看學術界內鬥到哪個狀況,許多事情說開了是很難聽的。
作為一個業餘的研究者,所學所讀目前都是自己啃書啃出來的,還包括跟正規的國關與戰研所畢業的朋友多年討論,才能有今天小小的一點獨立價值觀,許多觀點都是到處碰到處問,才慢慢得到自己的一些想法。例如大學的時候接觸到歷史方面的人,學到歷史界怎麼切入戰略這一塊,在理科本行上認識不少高手,可以輕易算出兩岸空軍的各種數據,也了解到技術出身的人怎樣去看戰略這一門很大的學科。研究所的時候接觸不少經濟跟心理學的東西,也見識到這兩方面的人如何看待戰史,怎樣理解戰略的理論。每一個階段都碰過不同的學派,也才慢慢掌握到一些很基本的東西,筆者並不是說這些人不是專家,都不懂,而是切入角度與價值觀的問題,會讓不同學科與學派的人,面對各種戰略理論跟國際問題與戰史解釋上,都有其強項與弱點,這沒有誰比較強的問題。唯一不變的是,「你沒學過就是不會」,不過筆者的經驗是,多的是完全沒學過,卻可以看看新聞就發表其高見的高手,以及從沒碰過相關理論,但卻可以認為別人的所有方法論,都是道聽塗說。
最後給各位讀者一句話,是筆者這些年研究這些戰略問題的一些小心得,無論是看美中衝突、中東烽火、朝鮮風雲與台海對峙,基本上都可以適用。
「內心熱情澎湃、外表冷若冰霜」
死一個人是一個悲劇,死一百萬人是一個統計數字。很殘忍的問題就是,筆者看如何解決這些國際問題,傾向功利主義的最大原則,而不是拿一張無辜死難幼兒的照片,來告訴大家誰是邪惡的一方。
「拯救了一個可以親眼看見的兒童可以使你內心充滿喜樂;害死了看不見的數萬冤魂卻不會讓你感到良心不安」
嚴格來說,我們大家都是偽善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