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台灣的民族主義(三)

二、國民黨的做法
國民黨在塑造民族主義上是相當成功的,雖說跟共產黨比還是差了一大截,但在台灣已經足夠。首先,利益共生讓進入體制內的人,願意去相信國民黨創造的故事,故事本身的對錯並不重要,對多數人來說,故事主要的目的是創造出與同儕的連結。其次,普遍教育讓兩千多萬人都受到相同的記憶影響,而實際上若沒有受到特別的際遇,或是現實生活上遭受到打壓,多半的人都不會去將過去的記憶作掃描除錯的動作。(註:除非你升遷確實遭到打擊,所謂的背景不夠好,不然多半的人是不會去在乎過去的記憶。但這也有分別,你可以接受總經理是老闆兒子空降,是因為公司是他家的;但很少有人會接受空降一個部長,是因為國家是他們家的。實際感受的不公平,也是要有不同的比較基礎,亂比只會讓人覺得找藉口。)
這一批支持者,大致可以分成有現實利益共生的軍公教人員,但這批人因為政黨輪替的原因,近年才進入體制內的比較少,加上地方執政的政黨也不同,模糊化有利於中下層官員的生存。另一批則是以少婦為主,這並不是婦女本身喜歡這一套意識,原因還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因為傳統上女性的晉升有限制,受到打壓而產生「我族」意識的人很少,第二類是台灣教育體制並沒有教人思考,成年成家後並沒有任何動機去修正過去的記憶,就以成本考量上來說,花時間照顧家庭與工作賺錢比較實際。(註:第一,女性光是去跟男性對抗不公平就還沒完,除非女性重新變回附屬地位,不然女性通常會先去追求現實的性別公平。第二,花時間思考、找資料確認自己的正確或錯誤是很傷神的,被動接收自己喜愛的、既有慣性的資訊是輕鬆的。問題從來就不在笨不笨上,在於懶不懶。)
當然,國民黨想型塑的民族主義沒有那麼單純,但因為以台灣土地為主的台灣民族主義,詮釋權幾乎都被民進黨搶走,在政治上來說選擇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等同毀滅自己的政黨基礎。這個過程在李登輝時期本來可以逆轉,多數人並不想流血革命,也不想搞清算鬥爭,畢竟軍公教人員等人數雖然較少,但也不是極少數,且多數民眾也不是毫無機會進入這個體制,若李登輝成功的改造國民黨,將中國國民黨「實質」轉變成台灣國民黨,民進黨今天也別想政黨輪替成功。(註:宋楚瑜可沒說自己是中國民族主義者,他只是很簡單的接收反李登輝一派,反李登輝的人很多,不是只有新黨,李登輝失敗不代表中國民族主義就占了多數。)
當然,局勢的發展我們都很清楚,李登輝在2000年總統大選後就被黨內鬥爭鬥下台,這固然跟權力鬥爭有關,但以結果論來說卻是不幸的。主因分為兩個,一個是原先被李登輝主政時邊緣化的非主流派,又以各種型式回到國民黨內,並有不小的影響力。另一個理由是,國民黨從此之後再也沒機會獲得台灣民族主義的詮釋權。(註:因為找不到這種專家,想要做民族主義的研究,找到可資利用的共同符號,可不是隨便路上抓一個人就會的。一個腦袋瓜裝滿中國民族主義者,一輩子都會看其他民族主義者不順眼。)
Alex null on Unsplash
民族主義本身是有排他性的,這是塑造「我族」與「他族」的必然結果,且實際上必須在「我族」內的政治、經濟環境上創造公平的機會,才可有效保障「我族」的有效範圍。民進黨一直在做這件事,這個台灣民族主義的塑造本身就不是錯誤的,只是排他性的本質,一定會導致台灣與中國臍帶的永久斷絕。這就像是美國獨立出英國一樣,美國開始講述自己的歷史故事。(註:美國也沒在課本裡把英國講成妖魔鬼怪,事實上也不需要,美國與英國並不是因為不同文不同種才分離的,同文同種與同國家同民族本來就是兩回事。)
這個排他性過程,要會有共同的符號與故事來創建自我的認同,不少台灣本土派人士想要創造福佬話的發音、文字系統,重新建立一套台灣的歷史故事,這都是一個必然且自然的過程。這個過程就跟我們小時後不斷敘述相同的歷史故事,使用相同的注音符號、繁體字,並無二致。
國民黨的反制作法是,將台灣民族主義的發源從根斬斷,意即接受與繼承原有的大中國民族主義,將台灣民族主義貶為不需要發展的一部分。簡單說,就是「我們已經有一套更好的,幹嘛再去發展另一套?」這種說法對於絕大多數的民眾來說,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因為創建一套系統,等於是要原有系統的民眾,重新去適應一套不熟悉的東西。(註:筆者個人也不喜歡,不贊成新的一套語文架構。但這跟對與錯無關,是個人喜好問題。筆者的個人喜好也可能是不對的,就如同作弊考一百分的人,除非極不要臉,通常不會大肆宣揚一樣,因為自己也知道作弊不對。)
國民黨的作法政治正確,換筆者來當黨主席會做得更絕,但這方法的副作用非常強烈。第一,中國民族主義的詮釋權現在在中國共產黨手上,國民黨在台灣對內闡述的,不過是「特殊的中國民族主義」,共產黨根本不會接受你這套國民黨的中國民族主義,這使得國民黨在意識形態上不可避免的要與共產黨趨同。第二,對台灣內部來說,中國民族主義沒有土地依歸,台灣民眾無法產生故鄉、家園的認同感,想要依靠過去的故事來維繫,又會在資訊自由下顯得荒誕不經。(註:現在誰會相信偉大的蔣公是因為看了鯉魚逆流而上才奮發向上的?造神跟說故事不一樣,以前只會造神,現在當然就不會說故事。)
這遂使國民黨無法使用民族主義當作號召民眾的符號,國民黨使用的是「只談經濟」,換言之就是將政黨「去政治化」。但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政黨不可能沒有政治成分,所以國民黨灌輸民眾的概念,就是把文化意涵、政治手段,全部用經濟來包裝,試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除了賺錢其他都是假的。(註:以個人來說,這道理還說得過去,但實際上沒有一個人是只想要錢的,錢向來都只是獲取優渥生活的媒介,只強調賺錢其實忽略了很多其他需求。)
如果要走這種徹頭徹尾的腓尼基人風格也不是不可以,問題就在於實情根本就不是這樣。國民黨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文化上是保守的,甚至在經濟上也是保守的,是一個徹底的保守政黨,不希望在現有的利益基礎上做出任何改變。這套說法之所以可以獲得其支持者的忠誠擁戴,道理與前段相同。一則保障利益分配沒有變化,獲取部分軍公教體系與傳統地方人士的支持;二則保證一切都不會改變,吸引多數不希望有大變化的民眾支持。
這種意識形態的不一致,所產生的矛盾是很致命的。很可惜,致命的是全體台灣民眾,失去主體意識的台灣,民眾必須找尋其他的「我族」,這等於是把自己的未來賭在是否有願意接受的「他族」。(註:白話文來說,就是我們要把自己的生命寄託在其他人的善意上。理論上來說,現在處於某國的霸權時代,這種做法其實是合理的,但這應該是期望霸權永久強盛,而不是期望霸權的對頭崛起才對。)
國民黨的民族主義塑造與民進黨一樣,都是有政治與選舉意義在的,只是國民黨的選擇,會無可避免的塑造出極端的兩種人,一種是認同中國為母國,另一種是徹底的反對中國。現階段台灣的價值認同錯亂,意識形態混亂不一,國民黨要負非常大的責任。(註:從根源來說,這跟長期以來強調儒家思想有關,這套思想從董仲舒開始,就一直是統治者的工具,統治者有多重標準,一般民眾則無標準可言。這種教育下訓練出的人,當然會以統治者的利益為考量出發,不會雙重標準才奇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