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教宗的承繼 】省思與反省的救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下微雷: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2013年教宗本篤十六世與繼位教宗方濟各的互動和背後的故事。本篤十六世的名字是「若瑟 · 拉辛格」,德國人;方濟各的名字是「喬治 · 馬里奧 · 伯格里奧」,阿根廷人。為了簡化描述,以下都用教宗名號稱呼他們。
我沒有什麼固定的宗教信仰,大多時候是抱持研究人類文明的精神去探索這些宗教的內涵和存在意義,一直到某年我玩了一款遊戲叫生化奇兵無限,才開始對基督文化裡的救贖概念產生濃厚興趣。
加上身邊有一些朋友開始推薦,便決定在奧斯卡頒獎前把這部片看完。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我知道幾部以基督教為主題的電影,像是馬丁史柯西斯的沉默、抹大拉的馬利亞、眾星雲集的諾亞方舟、蝙蝠俠的出埃及記,但我一部都沒看過,所以無從比較,但我很高興『教宗的承繼』是我接觸的第一部宗教電影。
故事從2005年的教宗選舉開始說起,電影鉅細靡遺地交代了秘密會議的過程。在教宗過世的15-20天內,各地天主教會的樞機必須趕到梵諦岡參加教宗選舉,全程不對外開放,儀式過程非常莊重,有許多象徵性的儀式,例如用紅線串紙,投完的票要燒掉等等。
如果成功選出教宗,禮拜堂的煙囪就會冒白煙,反之則是放黑煙。投票會一輪一輪地進行下去,直到有某位樞機成功取得三分之二的票數。
透過這部電影,一般人也能一窺教宗秘密選舉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新鮮,這是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習俗,而且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仍有巨大的影響力。
2012年的天主教發生多起醜聞事件,重創了梵諦岡在世界上的地位,本篤十六世承受巨大壓力,進而有了與方濟各對談的契機。
劇情的核心就是兩位前後任教宗在思想上的碰撞,本篤十六世是一位性格溫和,對基督的理解偏向保守的教宗(至少在電影裡的呈現是這樣),方濟各則是一位活潑、熱愛足球、親近世人的阿根廷神父,思想上偏向改革派。
兩位的價值觀截然不同,這讓他們每次的對談都充滿火花,在溫和的表象下其實是鏗鏘有力的想法和批判,他們對基督的願景也截然不同。
但電影想呈現的不是立場差異,而是他們如何認識彼此,最後成為莫逆之交。
本片的敘事重心是方濟各這位人物,劇本花了很大的篇幅講述他為何會放棄婚姻,選擇走進神職,以及他曾經鑄下的大錯,那份無法放下的愧疚和悔恨,進而帶到了本片的主旨『救贖』。
阿根廷在70-80年代經歷了軍政府的恐怖統治,九千名異議分子遭殺害,超過三萬名阿根廷人失蹤,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方濟各的衝動行為導致他沒能保護好教會的同伴。
這段往事有點像「返校」,都是一時間的錯誤抉擇導致身旁的人被國家暴力給吞噬。電影重現當時的情景,將那些殘暴行徑放到螢幕上,也找了年輕的演員飾演方濟各,我非常訝異這部片是有野心的,劇本想探討的議題不只是宗教。
儘管兩位教宗的地位崇高,但在鏡頭的捕捉下,他們更多時候只是兩位信仰基督的老人,也會分享自己的喜好,談論過去的日子,傾聽對方的人生。
飾演方濟各的喬納斯·普賴斯,以及飾演本篤十六世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兩位演員大多時候都在談話,卻彷彿真的經歷過那些事情,那份情緒非常真實,在電腦螢幕前甚至不太容易分神。
這部片雖然是講述基督文化,但背後想傳遞的內涵其實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其實是一個人在面臨精神壓力、人生煩惱和負面情緒時,所需要的宣洩出口。
在這個時代,把神掛在嘴邊似乎顯得很愚昧、很好笑,但隨著貧富差距的惡化、消費主義的盛行、社交平台營造的表象,我們對信仰的依賴其實並未減少,只是替換成別的事物。
基督也隨著時代的浪潮正逐漸改變,對教義的解讀並非一成不變,世界上有保守的基督,也有願意傾聽和改變的基督,也許在更加庸碌的未來世界,人們也更需要被傾聽、被接納吧。
avatar-img
53會員
135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鬼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電影標題,Birds of Prey乍看之下是講這個小隊的故事,但實際上全片的焦點和目光都是哈莉·奎茵,如果把標題改成《小丑女大解放:猛禽小隊》,就會是一部非常符合標題的電影。 但華納把電影名稱弄反了!
這是一部強調視覺感受和意象的作品,沒有龐大的戰爭場面或激烈的火力對抗,甚至可以說,這部片絕大多數的戰鬥都是極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但觀眾在螢幕裡投射的對象終究是人,我們想看到角色在故事裡發生了那些事情,這點1917完全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它所有的場面都是以「人」為出發點,是人對週遭事物的感官反應。
這是一部以黑幫為主題的電影,加上艾爾·帕西諾和勞勃·狄尼洛主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蘭西斯·柯波拉的教父,在一些事件的描述和處理也有幾分神似之處,但愛爾蘭人並不是純粹的黑幫電影。 它比較像是透過幾位江湖人物來講述人生的電影,鬥爭和槍殺的場面不算少,暴力直白的程度頗有早期電影的硬派氣息......
Little women沒有很明確的主要故事,只是單純講述四位女孩如何發展各自的人生,鏡頭離這幾位人物非常近,觀眾彷彿與她們活在同個屋簷下,能直接感受她們的喜怒哀樂。 電影並非直線敘述,而是透過七年前後的交互剪接來交代劇情,讓故事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你會好奇這個人物是如何蛻變.....
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部電影,是在某篇報導看到這部片與哈波李所撰寫的小說「梅崗城故事」有關聯,這年頭要在主流媒體看到這部小說的身影還挺不容易的,這引起我很大的興趣。以下會提及小說的劇情。
這個心得會以初次接觸影集的角度來分享,雖然我有玩過遊戲也讀過小說,但我必須坦承,我對劇情的印象其實不深,畢竟短篇集是多年前讀的,頂多記得一些大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設定,所以我的立場會稍微中間一點,就是俗稱的李姓中壢啦。
根據電影標題,Birds of Prey乍看之下是講這個小隊的故事,但實際上全片的焦點和目光都是哈莉·奎茵,如果把標題改成《小丑女大解放:猛禽小隊》,就會是一部非常符合標題的電影。 但華納把電影名稱弄反了!
這是一部強調視覺感受和意象的作品,沒有龐大的戰爭場面或激烈的火力對抗,甚至可以說,這部片絕大多數的戰鬥都是極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但觀眾在螢幕裡投射的對象終究是人,我們想看到角色在故事裡發生了那些事情,這點1917完全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它所有的場面都是以「人」為出發點,是人對週遭事物的感官反應。
這是一部以黑幫為主題的電影,加上艾爾·帕西諾和勞勃·狄尼洛主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蘭西斯·柯波拉的教父,在一些事件的描述和處理也有幾分神似之處,但愛爾蘭人並不是純粹的黑幫電影。 它比較像是透過幾位江湖人物來講述人生的電影,鬥爭和槍殺的場面不算少,暴力直白的程度頗有早期電影的硬派氣息......
Little women沒有很明確的主要故事,只是單純講述四位女孩如何發展各自的人生,鏡頭離這幾位人物非常近,觀眾彷彿與她們活在同個屋簷下,能直接感受她們的喜怒哀樂。 電影並非直線敘述,而是透過七年前後的交互剪接來交代劇情,讓故事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你會好奇這個人物是如何蛻變.....
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部電影,是在某篇報導看到這部片與哈波李所撰寫的小說「梅崗城故事」有關聯,這年頭要在主流媒體看到這部小說的身影還挺不容易的,這引起我很大的興趣。以下會提及小說的劇情。
這個心得會以初次接觸影集的角度來分享,雖然我有玩過遊戲也讀過小說,但我必須坦承,我對劇情的印象其實不深,畢竟短篇集是多年前讀的,頂多記得一些大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設定,所以我的立場會稍微中間一點,就是俗稱的李姓中壢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這是一部講述網球名將大小威廉斯的父親「理查威爾斯」的傳記電影,描述這位一家之主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將女兒一步步培養成職業網球運動員。 這部電影雖然是個人傳記,但伴隨主角身分的種族議題也無所不在。作為當時網壇中唯一的黑人家族,他們的膚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社群就是族群的象徵,榮辱與共,沒有人能夠
Thumbnail
以下有劇情微雷: 在漢文化的傳統教育中,謙虛、謙卑、感恩等倫理價值一直是每個家族的座右銘,也被社會奉為美德,但在大海的另一邊,在遼闊的美洲大陸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1950年代,漫長的公路上有許多汽車餐廳,但大部分的餐廳都有幾個通病:環境髒亂、出餐很慢、高錯誤率、客群複雜等等.....
Thumbnail
被教廷強行擄走的六歲猶太男孩艾加多,他知曉了聖經中猶太人背叛耶穌的故事,背負著這份承載了千年的原罪,他爬上十字架拔出了耶穌掌上的釘子,看著他落地後離去,男孩才從這場夢中醒來。這是《教宗家的小兒子》電影當中筆者最愛的一場戲,魔幻寫實的風格沈浸在一場難以複製的夢境,讓天真純潔的孩子看透這段宗教故事的本質
Thumbnail
今日我們去教堂參觀,往往能看到美輪美奐的宗教圖畫。不過,基督教畢竟不能偶像崇拜。從四世紀他們可以建造大型教堂開始,就有許多人反對教堂裡掛基督或聖人的圖像。 其中一個反對聖像的名人,是賽普勒斯城市薩拉米斯的主教,埃批方尼斯(Epiphanius of Salamis)。 主教先生最有名的反聖像故事
Thumbnail
原始禱告的另一個例子,是教父奧古斯丁所著的《懺悔錄》。Confessiones是本書原拉丁文名稱,與動詞confiteor有關。這動詞在中世紀拉丁文語境有三個意思:承認自己的罪、承認某事屬實、讚美。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這是一部講述網球名將大小威廉斯的父親「理查威爾斯」的傳記電影,描述這位一家之主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將女兒一步步培養成職業網球運動員。 這部電影雖然是個人傳記,但伴隨主角身分的種族議題也無所不在。作為當時網壇中唯一的黑人家族,他們的膚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社群就是族群的象徵,榮辱與共,沒有人能夠
Thumbnail
以下有劇情微雷: 在漢文化的傳統教育中,謙虛、謙卑、感恩等倫理價值一直是每個家族的座右銘,也被社會奉為美德,但在大海的另一邊,在遼闊的美洲大陸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1950年代,漫長的公路上有許多汽車餐廳,但大部分的餐廳都有幾個通病:環境髒亂、出餐很慢、高錯誤率、客群複雜等等.....
Thumbnail
被教廷強行擄走的六歲猶太男孩艾加多,他知曉了聖經中猶太人背叛耶穌的故事,背負著這份承載了千年的原罪,他爬上十字架拔出了耶穌掌上的釘子,看著他落地後離去,男孩才從這場夢中醒來。這是《教宗家的小兒子》電影當中筆者最愛的一場戲,魔幻寫實的風格沈浸在一場難以複製的夢境,讓天真純潔的孩子看透這段宗教故事的本質
Thumbnail
今日我們去教堂參觀,往往能看到美輪美奐的宗教圖畫。不過,基督教畢竟不能偶像崇拜。從四世紀他們可以建造大型教堂開始,就有許多人反對教堂裡掛基督或聖人的圖像。 其中一個反對聖像的名人,是賽普勒斯城市薩拉米斯的主教,埃批方尼斯(Epiphanius of Salamis)。 主教先生最有名的反聖像故事
Thumbnail
原始禱告的另一個例子,是教父奧古斯丁所著的《懺悔錄》。Confessiones是本書原拉丁文名稱,與動詞confiteor有關。這動詞在中世紀拉丁文語境有三個意思:承認自己的罪、承認某事屬實、讚美。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