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內容預告:性學 x 醫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性由心生】
2016年年中,我寫下《「性」其實不只是「生殖器」而已,它牽涉到非常多的「___」》發表在自己的臉書帳號。獲得了驚人的迴響,許多甚少聯絡的臉友甚至留言分享自己的經驗,更有好幾位傳私訊詢問令他們「害羞」的問題。
那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暢談性事和對於性的觀點,對大部分人來說仍需極大的勇氣。自己則或許能擔任某種橋樑,協助人回到對己身情感、性事的自我對話,或是從多一點(自然或社會)科學、少一點恐懼的視角,重新欣賞自己。可惜當時的發想出於種種因素而中斷...
(終極目標是性別族群間的性與情感關係和解,進而降低性暴力機率,但論述要轉很多圈,這裡先不詳聊。)
【終於比較接地氣了?】
2019年年初,就讀政大法科所碩一的我,應徵進醫改會擔任研究助理。「助理」當然含括眾多瑣碎的庶務工作,但前輩們從不吝惜給我「研究」的訓練機會。而醫改會著名的「醫療爭議諮詢」服務(線上及電話上,無面對面),則讓我能從(主要為)病方的描述中,拼湊出醫療現場可能的樣貌(但醫改會也理解病方觀點可能會與醫方很不一樣),理解現行醫療制度應能更好的面向,並藉醫改會彙整的資訊來嘗試協助民眾。
醫改會在性質上,與我過去待過的NGO有一點非常不一樣——它更「接地氣」。過去工作的組織主要專注環境、人權、性別、民主的國際在地化,這些議題不是不重要,只是對許多只想把生活過得安穩的民眾來說,很遙遠。
然「醫療」就不一樣了,每個人一輩子至少都看過一次醫生、服用過藥局買的藥品、進過一次醫院或診所,加上台灣的健保制度讓民眾生病就醫的比例相對高於他國。因此,醫療現場的情緒、醫療政策的動靜,更容易讓民眾感受到差異,也更容易因資訊的不對等或期待的落差,而產生困擾、疑慮,甚至糾紛。
我觀察到的是,醫改會通常從結構性問題著手,倡議並不特別針對醫療體系中的哪個群體;且做足功課,不願隨便出招。但畢竟任何倡議導致的政策調整,都可能造成利害關係者的相對剝奪感,或者政策執行過程中,再次因醫療組織長期的內部問題,間接壓迫了醫療工作者。醫改會遂逐漸被污名化成「仇醫團體」。
雖然是兼職的,但作為一名員工,我隨著醫改會同仁們一起接下民眾求助的電話,一起檢視醫療政策執行的狀況。最重要的發現是,即使醫療相關法規已經往愈來愈友善病患或盡可能平衡各方權益的方向發展,許多民眾或醫療工作者仍不清楚自己可以如何善用政府資源(如向健保局衛生局申訴或申請調處)來確認自己的權利範圍,進而爭取權益。
【充滿滄桑感的三個體悟】
2019年秋季,我的指導教授於大學部開設「性別思維與當代批判」課程,自己獲任用為助教。很喜歡老師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請助教一起設計流程讓學生之間盡量充分對話並請我和另一位助教在學期的最後一週向大學部同學分享自己的心得。
我記得對他們說,大學時被同事問過為什麼不除手毛、為什麼不化妝而心中OS:「甘你屁事!」的故事;參與公眾事務的過程中遇到極富攻擊性的酸民時,如何用「反駁金字塔」(hierarchy of disagreement)作為回擊或忽略的參考指引;自己如何從這門課不斷反省「二元對立」與自己的關係。
最後並與這些表現出色的大學生們分享,近幾年自己最大的體悟有三:(1) 不同人的生命經驗,有不同的侷限;(2) 詞不達意,比我們以為的更常發生。當我們能以一個更大的格局來理解前述兩點,許多人乍似不合理的思維及行為,便不再那麼令人意外了。
第 (3) 個體悟便是:慈悲。有時候,即使很清楚問題不在我們,選擇「慈悲」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更能讓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當然慈悲還是與「鄉愿」有別,這邊暫不贅述了!)
【先說了然後想辦法練起來】
時間拉回到2020年,過去這段時日的經歷、內心不斷的對話以及對於接下來職涯的思考,都讓我決定,從現在開始,再次書寫與發布,主題將聚焦於:Sexuality & Sexology(性的整體概念、社會的性、性別、性的自然科學,這兩個詞目前華人世界還沒有很一致的翻譯)以及 Medical Dispute(醫療爭議)。
一方面藉書寫持續梳理、辯證,歡迎不同的觀點「以文會友」;另一方面則希望能創建出一個安全而溫暖的空間,讓同樣關心類似議題或為此所擾的朋友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這樣的過程期待是互相信任、共同成長的,發展方向暫不設限,可能什麼都會嘗試一點。或許當社群逐漸成形,會在天時地利人和時,成為彼此的隊友、一同革新!
【用以承載這些內容的平台】
王彥涵 / Sexuality & sexology / Medical dispute:FB粉專,留有2018選舉時的內容,剛轉型準備寫前述形態的文章(但不排除偶爾寫點別的)。即時短文,完整長文都發。
方格子(@JWYH):較有架構中文文章的彙整地,Sexuality & Sexology 和 Medical Dispute主題會是大宗,不過可能也各種議題想寫就寫。目前內容極少。
Wix.com(E.r.o.s.):尚未上線的網站,中文內容會同步至此,計畫與其他致力於Sexuality & Sexology 的朋友共同創作,會有英文內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剛好與朋友討論「口交」這件事,她說她不是很習慣,也談不上喜不喜歡,不過她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協助她技巧更好一點。我回答她的第一句話是:「心理建設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性」其實不只是「生殖器」而已,它牽涉到非常多的「認知」。
最近剛好與朋友討論「口交」這件事,她說她不是很習慣,也談不上喜不喜歡,不過她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協助她技巧更好一點。我回答她的第一句話是:「心理建設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性」其實不只是「生殖器」而已,它牽涉到非常多的「認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多年前的電影節,選了一部日本電影觀看,一方面是卡司太誘人,一方面是想知道,導演會怎樣演繹,因為小說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
    △小故事     今天突然想到小學時的一件事。   小學時的其中一位體育老師每當體育課遇雨時,總會跟我們說,於是整個梅雨季就讓我們聽了不少關於學校、關於軍中的鬼故事。   對,就只有鬼故事。   例如「半夜中山室遇到紅衣女鬼梳頭,頭髮越梳越長。」   或者「學校從前是墓地所
Thumbnail
OU-EN CAFE 最新主題蠟筆小新「佔領咖啡廳大作戰」!滿滿的蠟筆小新元素從門口就開始,讓人目不轉睛!
Thumbnail
你能夠坦然談論性嗎? 從小到大,談論性的機會寥寥可數,難以隨意和身邊人提起,擔心自己的性不被他人所接受,想了解也不知如何開口,不確定談論到什麼地步會被接受,好像任何事只要和性有關就變了質。
Thumbnail
針對人工生殖法以及其中的代孕生殖,本系系學會過去一學年共進行了四次讀書會,從法學、倫理學、社會學、哲學與醫學等面向探討及反思該議題。與此同時,歷經數次修法公聽會與公民論壇,我國衛服部於2024年5月公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
Thumbnail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家庭照顧者總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生命線與張老師等提供接線服務的組織,一同發表以「同儕支持」、「接線與倡議」以及「回應危機」為主題,於2022年12月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 
Thumbnail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家庭照顧者總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生命線與張老師等提供接線服務的組織,一同發表以「同儕支持」、「接線與倡議」以及「回應危機」為主題,於2022年12月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多年前的電影節,選了一部日本電影觀看,一方面是卡司太誘人,一方面是想知道,導演會怎樣演繹,因為小說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
    △小故事     今天突然想到小學時的一件事。   小學時的其中一位體育老師每當體育課遇雨時,總會跟我們說,於是整個梅雨季就讓我們聽了不少關於學校、關於軍中的鬼故事。   對,就只有鬼故事。   例如「半夜中山室遇到紅衣女鬼梳頭,頭髮越梳越長。」   或者「學校從前是墓地所
Thumbnail
OU-EN CAFE 最新主題蠟筆小新「佔領咖啡廳大作戰」!滿滿的蠟筆小新元素從門口就開始,讓人目不轉睛!
Thumbnail
你能夠坦然談論性嗎? 從小到大,談論性的機會寥寥可數,難以隨意和身邊人提起,擔心自己的性不被他人所接受,想了解也不知如何開口,不確定談論到什麼地步會被接受,好像任何事只要和性有關就變了質。
Thumbnail
針對人工生殖法以及其中的代孕生殖,本系系學會過去一學年共進行了四次讀書會,從法學、倫理學、社會學、哲學與醫學等面向探討及反思該議題。與此同時,歷經數次修法公聽會與公民論壇,我國衛服部於2024年5月公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
Thumbnail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家庭照顧者總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生命線與張老師等提供接線服務的組織,一同發表以「同儕支持」、「接線與倡議」以及「回應危機」為主題,於2022年12月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 
Thumbnail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家庭照顧者總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生命線與張老師等提供接線服務的組織,一同發表以「同儕支持」、「接線與倡議」以及「回應危機」為主題,於2022年12月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