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性騷擾零容忍,有規範更要態度正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要說「性騷擾零容忍」很容易,要訂立一個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也不困難(通常名稱會長成「性別平等...」),真正的問題在於——發生疑似性騷擾時,主管、人資、幹部能否不受到「#完美被害人迷思」(myth of an ideal victim)影響,

(1) 立刻確實地介入保護疑似受害者,(2) 並啟動調查。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的: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關於職場性騷擾,當時碩論的其一起心動念就在於想知道:
► 為什麼組織內使用申訴機制的比例遠低於性騷擾的發生比例(盛行率)?

開始訪談之後,聽到各種荒腔走板的故事:

▷ 受害者想申訴,組織內受理窗口反問:你有證據嗎?有證據才能申訴。

⇒ 一般而言,決定能否申訴的條件在於「申訴人是不是組織員工、發生時是否屬於工作往來之範疇等」,換句話說採「#形式審查」,不能「實質審查」,也就是 #不能用「是否足以證明有性騷擾疑慮」來決定要不要受理。

法律規定有人申訴、受理後——也就是「疑似」——就要調查了。 為什麼?
由於調查就是為了借助一個相對客觀的第三方,來讓疑似加害人、疑似受害人都能充分將雙方認知到的狀況說出來、各自呈交佐證啊!雇主來做這第三方是因為雇主比受害者有資源去進行相關物證、證詞的蒐集。

▷ 組織內受理窗口在調查過程裡,不斷跟非調查人員、非當事人在公開場合討論案件,還直接臆測這應該是感情糾紛。

⇒ 徹底違反保護當事人隱私的原則與規範,而且沒有充分證據前提下就企圖將其他人的認知從性騷擾導向感情糾紛,造成受害人二次傷害。此案最後仍證明確實為性騷擾,過程太離奇此不贅述。

▷ 組織調查過程中,有性平委員直接聯絡受害者,嘗試開導她「不要走錯路,栽培一位OO不容易」言語間已經帶有懷疑、譴責受害者意味。
調查程序完成後,公文告知受害者:「雖有性騷擾行為,但由於雙方關係尚有資訊不清楚之處,故不宜認定為性騷擾。」

這個案件,受害者接下來向地方市政府申訴,結果為性騷擾成立。
被申訴人不服,訴願被駁回、行政訴訟敗訴,維持「性騷擾成立」之結果。

問及對於歧視、霸凌或性騷擾的因應態度,「零容忍」根本儼然標準答案;但說是一回事,做又完全是不同故事。
真正考驗一個組織的,是發生疑似案件時,有職權者能否區分接下來要下的判斷,究竟是自己的偏見、迷思,還是真的「秉公處理」?
更甚者,當有職權者A欲踐行程序正義,而有職權者B不想處理時,組織裡的其他人怎麼辦?只能選邊站?有沒有更好的做法?

在眾人面前掛保證這種光鮮亮麗的事,誰都會;而對的事情通常涉及艱難的選擇,且容易招來利害關係者、嘗試隱瞞真相者發出的攻擊、詆毀。
2018年時,我經歷過做正確的事的痛苦過程,也還好當時有盟友一起努力。至今5年過去,值得欣慰的是,我看到台灣公眾討論對於疑似性騷擾案件態度上的整體轉換。

前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 #謝曉星案 ,被雜誌爆料後,謝曉星的公開發言裡,沒有使用「立刻否認+說自己被陷害」這樣過往常見的回應公式(心理學上稱為 deny, attack, and reverse victim and offender,DARVO)。調查報告並將「性騷擾」、「#性別騷擾」二者定義論述得淺顯易懂,且邏輯清楚。

前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局長 #丁允恭案,丁為公務員而被監察院彈劾,懲戒法院判決提及:「性別平等為社會和諧之重要基礎,性騷擾嚴重破壞社會秩序,被上訴人為高階公務員,當無不知之理」。

近年爆出疑似性騷擾事件後,大小政黨、公家機關,大都對疑似受害者採用溫暖的語言,並且承諾將調查、將改善。法院在論述上,也更積極地使用「性別平等」一詞,突顯出性騷擾的重點 #不在性,而在 #平等 有沒有被看見與尊重。

順道一提,很常出現一種論述「那誰隨便都可以說他被性騷擾啊,定義這麼模糊」。

⇒ 法律面而言:法院當然有規則來檢驗是否為「遠超乎常理的玻璃心」好嗎?法院會用「#合理個人」、「#合理女人」等概念來審酌主觀要件,並與客觀要件交相參考。

⇒ 生活面而言:那就跟誰都可以說他被誰欺負一樣意思啊,「欺負」的定義這麼廣泛。重點就不是這個人被怎麼了,是當你聽到的時候,怎麼回應比較符合 #你的做人原則

身邊仍有遭到過度追求、被職場性騷擾,而難以循管道咎責,僅能先機警自保的朋友。讀著新聞、判決、資料,有時候還是覺得頗為挫折。但我也感受到面對性平事件的態度和環境在台灣有所改善,雖然非常非常緩慢。

Keep calm, and carry on.

以上內容如資訊有誤,懇請聯繫指正。十分感謝!

※ 此作品採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清楚提及著作人姓名。

【參考資料】

全國法規資料庫,《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13條。
全國法規資料庫,《性騷擾防治法》:第7、8、10條
全國法規資料庫,《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訂定準則》:第7~12條。
高鳳仙,《性侵害及性騷擾之理論與實務》,(2019):94~110。

picture credit: https://poster.keepcalmandposters.com/default/6214446_keep_calm_and_carry_on_promoting_gender_equality.png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yance 瞧焉思的沙龍
27會員
50內容數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性別騷,動!
2024/01/26
這一段的笑點可能是: (1) 身體任何部位流血都不可能像月經一樣啊! (2) 切除性器官導致下面出血聽起來好慘;月經雖然帶著重要的生物上意義,但大部份時候讓女性感到不方便與難為情。兩件事聽起來似乎都不是讓人太開心——生理女性笑可能是因為難以理解誰會想擁有月經?生理男性笑可能是連結到自我的閹割焦慮..
Thumbnail
2024/01/26
這一段的笑點可能是: (1) 身體任何部位流血都不可能像月經一樣啊! (2) 切除性器官導致下面出血聽起來好慘;月經雖然帶著重要的生物上意義,但大部份時候讓女性感到不方便與難為情。兩件事聽起來似乎都不是讓人太開心——生理女性笑可能是因為難以理解誰會想擁有月經?生理男性笑可能是連結到自我的閹割焦慮..
Thumbnail
2023/06/20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在描述性騷擾行為上,雖生動卻相當不正確。 這句話沒有表達出來的前提是:當Y基於某原因而對X做出了「未先明確徵得X同意(consent)的行為」,這行為對X而言「越過某條身體界線或心理界限」(以下統稱「界線」),而X於「消化/處理」(process)此疑似性騷擾的行為時...
Thumbnail
2023/06/20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在描述性騷擾行為上,雖生動卻相當不正確。 這句話沒有表達出來的前提是:當Y基於某原因而對X做出了「未先明確徵得X同意(consent)的行為」,這行為對X而言「越過某條身體界線或心理界限」(以下統稱「界線」),而X於「消化/處理」(process)此疑似性騷擾的行為時...
Thumbnail
2023/01/03
❝大多數被害人,如果面臨陌生人的侵犯,一定馬上反擊,但面對自己信賴之人,如老師、父母或親人,通常是呆在那邊,腦筋一片空白,不知發生什麼事情,或沒有情緒❞ 我認為這段話相當直截了當地擊破了一個每次發生性騷擾或強制性交案件,許多人最常陷入的迷思問題:「當下為什麼不強力抵抗?是不是拒絕表達得不夠明確?」
Thumbnail
2023/01/03
❝大多數被害人,如果面臨陌生人的侵犯,一定馬上反擊,但面對自己信賴之人,如老師、父母或親人,通常是呆在那邊,腦筋一片空白,不知發生什麼事情,或沒有情緒❞ 我認為這段話相當直截了當地擊破了一個每次發生性騷擾或強制性交案件,許多人最常陷入的迷思問題:「當下為什麼不強力抵抗?是不是拒絕表達得不夠明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性騷擾主要的特徵是對他人進行性方面的騷擾或冒犯,並且造成對方感到不舒服、恐懼、困擾或羞恥等不良情緒,甚至影響到他人正常生活的進行,或損害人格尊嚴。 性騷擾的定義是什麼? 根據「性騷擾防治法」第二條,性騷擾是指除了性侵害犯罪以外的行為,涉及以下兩種情形之一: 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的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
Thumbnail
性騷擾主要的特徵是對他人進行性方面的騷擾或冒犯,並且造成對方感到不舒服、恐懼、困擾或羞恥等不良情緒,甚至影響到他人正常生活的進行,或損害人格尊嚴。 性騷擾的定義是什麼? 根據「性騷擾防治法」第二條,性騷擾是指除了性侵害犯罪以外的行為,涉及以下兩種情形之一: 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的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
Thumbnail
最近性騷擾議題很多人提,連帶也讓實務現場案件或諮詢變多,而這也讓制度設計上很多問題被更加突顯,因為這有太多狀況是現行法規無法妥善處理的,在這邊跟大家介紹一下,也希望未來修法能處理這個部份。 現形性騷擾有三部法律在規範,首先是性騷擾防治法,這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法令:再來是性別工作平等法 ,處理的
Thumbnail
最近性騷擾議題很多人提,連帶也讓實務現場案件或諮詢變多,而這也讓制度設計上很多問題被更加突顯,因為這有太多狀況是現行法規無法妥善處理的,在這邊跟大家介紹一下,也希望未來修法能處理這個部份。 現形性騷擾有三部法律在規範,首先是性騷擾防治法,這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法令:再來是性別工作平等法 ,處理的
Thumbnail
不囉唆,先看法條: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雇主應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其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 雇主於知悉前條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第一項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之相關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以上是
Thumbnail
不囉唆,先看法條: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雇主應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其僱用受僱者三十人以上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 雇主於知悉前條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第一項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之相關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以上是
Thumbnail
近來臺灣版的#Metoo事件愈演愈烈,許多受害者紛紛跳出來指證加害者的性騷擾情事。 根據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統計,2022年雇主違反性騷擾防治申訴案件件數,全國受理件數高達165件,評議103件,成立則有47件。 面對性騷擾事件,雇主應當如何因應?本文帶大家從性別工作平等法的規定及法院相關見解
Thumbnail
近來臺灣版的#Metoo事件愈演愈烈,許多受害者紛紛跳出來指證加害者的性騷擾情事。 根據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統計,2022年雇主違反性騷擾防治申訴案件件數,全國受理件數高達165件,評議103件,成立則有47件。 面對性騷擾事件,雇主應當如何因應?本文帶大家從性別工作平等法的規定及法院相關見解
Thumbnail
要說「性騷擾零容忍」很容易,要訂立一個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也不困難(通常名稱會長成「性別平等...」),真正的問題在於——發生疑似性騷擾時,主管、人資、幹部能否不受到「#完美被害人迷思」(myth of an ideal victim)影響, (1) 立刻確實地介入保護疑似受害者,(2) 並啟動調查。
Thumbnail
要說「性騷擾零容忍」很容易,要訂立一個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也不困難(通常名稱會長成「性別平等...」),真正的問題在於——發生疑似性騷擾時,主管、人資、幹部能否不受到「#完美被害人迷思」(myth of an ideal victim)影響, (1) 立刻確實地介入保護疑似受害者,(2) 並啟動調查。
Thumbnail
【法律爭點】 校園或是公務機關的職場霸凌防治申訴成立與否之決議,該決議是否為行政處分?而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Thumbnail
【法律爭點】 校園或是公務機關的職場霸凌防治申訴成立與否之決議,該決議是否為行政處分?而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