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經驗與思考:溝通與醫療場域的碰撞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年準備□□醫院的內科醫師講習課程,如果不在用途及內容上費心,兩小時的上課內容,準備起來不困難。如果將目標設定在專業分享,以及難得進入研究場域蒐集醫護的第一手經驗上,從題目到研討問題則都需要花很大的時間設計思考。
溝通要進入醫療場域
這次我回鍋了一個多年前在另一個場合分享的題目「醫病關係的新里程碑:健康素養的養成」。當時的對象是全院演講,大家明顯對於培養民眾健康素養這個主題不太熱衷。因為多數醫護人員因為工作的型態,迫切想要解決的是此刻與眼前的問題。這種長遠的願景,還是讓長官與高層去頭痛吧。
這次我將內容更為明確化到,要能醫病共享決策,醫病關係必須是詮釋(醫生是諮詢者與諮商者)或是商議模式(醫師為朋友)的關係。醫病關係要改善到民眾與大眾能有互動與溝通,甚至批判層次的素養,醫病共享決策才有可能。演講內容中,我綜合了三四篇相關研究報告的內容,提供增進民眾互動及批判面一併素養,對於醫病溝通以及關係的影響,提供一些視野與想法。講完後
,多位醫師很想討論:如果病情就是這樣,治療的方式也就固定
,病患與家屬有多少決定權 (醫師雖然提的是問題,但對他們來說根本是個rhetorical question)?我的回答澄清,所謂的醫病共享決策,並非在最後一刻才決策,而是在有症狀,或是平日門診時就開始與醫師共享對於治療與健康的資訊與進程。病患的決策並非是簽署「知情同意」的那刻,像是在閻羅王面前,別無選擇的被迫簽署。所以民眾與病患對於健康與疾病的素養,應推進到有症狀時就開始,而且應從不同途徑,(提供詢問或資訊方式)蒐集適用的醫療資訊。
溝通進入醫療場域的經驗
接下來又問:「很多名醫診間外,門庭若市,進到診間時,病患不就等著由醫生來決定治療方式?病患有多少決策空間?老師你的看法?」(好像又是一個禮貌認為,醫病共享決策的空間非常受限)。我提到,健保讓病患有機會逛醫生,逛醫院的同時,病患進入診間從不同的醫生口中蒐集與比較資訊,同時也在感受對醫生的kimochi(感覺),用台語說就是「醫生緣」。醫術高不高明固然是一種就診的考量與感受,但我過去的研究資料也顯示,民眾會比較醫生的病情說明方式與態度,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解釋或說明治療方式,或聽幾句病患的感受與牢騷的醫生,決定將自己的健康託付在哪為醫師之手。有「醫師緣」之後,才可能有醫病共享決策。當時,我沒說清楚的部分是,將健康託付在醫師之手之後,病患與家屬會願意在醫師的帶領與培力(演講中有解釋這個詞),投入參與治療與健康的進度,才不致導致病患與家屬不願承擔疾病與治療必然的結果,走上醫療訴訟之途。
座談中,我拿了實證(證據導向)與常民(經驗)專家的主題,與分組研習的醫學教師討論。此次各組都只有三位,多半是新生代的主治醫師。它們分別提出了一些議題:年輕醫師常被質疑診斷與治療的可信度;民眾根深蒂固的信念(如:發燒吃退燒藥就好,不須吃抗生素等;或堅持要吃保健食品)不是實證專家能搖撼的信念;所謂經驗的專家,並不是醫藥的經驗,而是被照護或是生病的經驗,實證的結果是經過嚴格的檢驗與篩選(醫師滔滔不絕,我很難插嘴);新生代的醫生知道病患所搭配保健食品,多半不會阻止,而是說不確定是否有用或對身體會有長期的負面影響,不會強硬阻止。
我也提到常民經驗對照病友會之間的差別。民間的非公開病友群組,分享的經驗從新的療法與用藥,醫療費用(單次化療需在付費櫃台的金額),甚至對未來的不確定與心情低落等等問題。我特別提到,病友提到,社會氛圍以及醫師組的病友會中,不斷強調積極樂觀,勇敢面對的病人,讓他們陰鬱低落時,也不方便在眾人面前透露。因此只能從非公開的常民社群中,尋求過來人與同路人的理解。醫師們詢問我,雖然很多治療都有負面與黑暗的歷程面,但總不好在一開始或是公開場合就提負面與黑暗面。我以說服研究中的發現建議,對於有涉入經驗/知識的受眾,雙面並陳(two-sided messages)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說服方式。除了正面有利的訊息外,負面的訊息,無須太強烈嚇壞受眾,而是一些預警(fore-warning)讓病患在決策或接受治療前預作為準備。這樣的建議,醫師們似乎能夠接受。
這幾年,不知是否是新生代的醫護人員較願意討論溝通與醫病關係的議題,還是我對於醫療現場實際的了解掌握得較為精準,提出的案例與建議比較能符合需求,每次課後的感覺,無論在「施」與「受」兩方面的收穫與感受比早幾年好很多。趁著記憶鮮明時,快點記錄下來。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陳柏翰與國民黨保守派的跨世代溝通為什麼年輕人仍想待在一個以守舊,抱持著與千禧世代想法背道而馳的政黨? 他是陳柏翰,擁抱著千禧世代的價值觀,或許是最不國民黨的國民黨人,但或許在這個社會,七八年級生成為主力後,對他的評價也會瞬間改變。
Thumbnail
avatar
李紅瘦
2021-08-11
設計你的目標,翻轉你的思考──跨領域、改變與創新創意的引路人「設計思考」 圖片來源 前言──來自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風潮 談及設計思考,就必須要提到2005年,著名軟體公司SAP創辦人普拉特納(Hasso Plattner)和創新設計顧問公司IDEO創辦人大衛凱利(David Kelley),在史丹佛大學成立了一個特別的學院:哈索 ‧ 普拉特納設計學院 Hasso Pl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21-05-11
閱讀筆記|跨能致勝: 多元涉獵與跨領域思考,頂尖大師更像是把瑞士刀職場上,總是提到要培養一技之長,成為專家,展現價值,才能往上晉升。最好職業生涯從事的工作彼此相關,延續每一段工作經驗。如果是一個做不久就不斷跳槽,而且產業別間又沒有太大的關連,在人資的眼中,絕對是不適合的求職者。但是世界的頂尖成功人士,真的是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嗎?
Thumbnail
avatar
羅波尼
2021-04-07
[純個人經驗,不保證最低收益、不能取代正規醫療]健身房:受傷谷底慢行與不知不覺的持續走高在世界與生命的變動中,發現自己受惠於健身房的訓練,一路上受了許多善意協助,意識到並深深感謝健身房運動的好處,真的不只是身體動作、體態等等,更是腦袋心理都受惠,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挑高健身房到底是啥想法,也不是自己已經到達什麼玉山高度,只是想分享我的思考,一個幸運的運動苦手能持續運動的經驗。
Thumbnail
avatar
挑高健身房
2020-08-07
[純個人經驗,不保證最低收益、不能取代正規醫療]健身房:平凡的開始與天打雷劈的轉變從小做為跑不快、跳不高、打不到羽毛球的好成績學生,沒有困難的從學校畢業後,運動自然是和我無緣的。上班族的長時間通勤與長期加班,漸漸感到身體僵硬疲憊,似乎是大家說的需要運動的意思,但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的運動小白就是拖拖拖地沒有固定運動。直到
Thumbnail
avatar
挑高健身房
2020-07-31
【拾藏幕後】盛浩偉:「召喚臺灣文學:關於故事、改編、非虛構寫作與轉譯的經驗與思考」自臺灣文學學科建置以來,到今日,已然累積許多研究成果,既拓寬了視野,也加深了我們對文學、對臺灣的認識。然而,在知識專業化的趨勢之下,臺灣文學學科無可避免地和其他所有學科一樣,都面臨到學院與一般社會大眾之間的隔閡,或者說「時差」:學院認知走在很前端,但一般社會大眾普遍的認知卻可能停留在二、三十年前……
Thumbnail
avatar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
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