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穿越媒體業深邃的人性迷宮:《鏡子森林》觀後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有一部探討新聞媒體生態的台劇《鏡子森林》,以台灣的重大社會議題,切入新聞從業人員面對的諸多抉擇與道德關卡,那些堅持與無可奈何是如此熟悉,在同業與同溫層中引起不小的討論。
《鏡子森林》第二季承襲第一季扎實的主題設定,討論都市更新爭議,隨著劇情開展,一步步拼湊出謎團的全貌——政府、民間、媒體乃至於黑道在土地利益之前,上演的多方角力。身為一名記者在風暴中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拿捏自己的立場?
《鏡子森林》第二季以都市更新爭議為核心主題。(圖片來源:民視提供)
無論是第一季或第二季,《鏡子森林》始終環繞著這樣的叩問:究竟當記者是為了什麼?真相又是什麼?誰定義的正義是真正的正義?讓我忍不住回憶起體制內八年的點點滴滴——

「你為什麼來當記者?記者是很廉價的。」

猶記2008年金融海嘯,我從台大經濟系畢業,把大學課堂報告所寫的文學評論當作履歷附件,竟然被財經周刊錄取,於是我在某間壽險公司公關室遛達時,一位外型玲瓏可愛的日報記者認真地問我,「你為什麼來當記者?記者是很廉價的。」
或許她礙於台大的錄取分數與我的玻璃心,不好意思把PTT鄉民的「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順口溜搬出來。
每個人投身新聞業的初衷各自不同,二十出頭的我很無知,沒修過新聞寫作課,連新聞倫理都沒讀過,只記得新聞學守則第七條:「實務和學術有很大的落差。」但哪個學門不是如此?我對記者之路沒有預設,倒是掛記大學裡被文壇讚譽年少出傑作的小說家們,相形之下,自己的作品文學性不足、現實感零落、世界觀淺薄,但技不如人可以磨練,記者職涯是我創作修行的起點。
姚淳耀在《鏡子森林》中飾演侯方平。(圖片來源:民視提供)
話雖如此,長久活在升學環境的我,極度欠缺《鏡子森林》劇中侯方平那樣的社會化圓滑,應對進退比余志揚更直線白目,遇上葉順天這類草莽豪傑會張口結舌,碰到蔡重生、柳肇維、陳振凱此等體面廟堂人物又被唬得一愣一愣,工作能力無疑是劣化版的陸子文,在各種精神衝擊焦頭爛額下,回到家瞪著電腦螢幕半天下不了一個大小標,眼巴巴看著前輩高明出手就是卓越新聞,總編輯王慈希、上司白正祥等沒把我這個無效人力釘得飛上天,才是見鬼了。

跑新聞第一關:克服自己的無知

話說跑新聞第一關要突破的,是自己的無知。無知最可怕的地方,在分辨不出誰是操縱金錢與權力的那雙「看不見的手」,於是天真地以為「政治歸政治、XX歸XX」,而真實世界的邏輯,就像侯方平遞給葉順天的那杯鳳梨牛奶,滋味十足衝突且複雜。
當我逐漸摸到這一行的條條框框,能與黨工、特助、地方消息人士在聚餐時大話政治時,印象深刻席間一位媒體界前輩、現任不分區立委忽然微笑:「這裡是不正常人類聚集中心。」我請教前輩何出此言?她說:「絕大多數人在意的是吃喝玩樂,頂多看娛樂八卦抒壓,你信不信,我們這種滿嘴政治的同溫層,其實超級稀薄的?」
即使沒人在乎你在乎的事,仍有記者如高明視第四權為使命,訂婚奉茶的當兒還頻回公務簡訊,接著銷婚假奔赴現場……這份工時超長、酬勞通常不值一哂的工作,真值得生死相許?
記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像彭育安一樣想去聯誼、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或是經營一份和新聞無關的夢想——畢竟,做出「成功的卓越新聞」講實力也講運氣,有時記者戮力剝開事件的洋蔥,把最辛辣的真相一層一層掀出來,即使被嗆到淚流滿面,點閱數可能僅「極樂台北」腥羶色八卦的幾分之一。
掏出自己的心卻不被讀者見待很痛苦,但第一線常常來不及對自己的心靈CPR,「流量為王」的主管莊愛玲便揮鞭要大夥兒快點往前,市儈作風不免惹人齒冷心冷,但人家背負的可能是一個部門、一間公司的興亡,無暇顧及個人感受,反正受不了就登出,這一行永遠不缺新鮮的肝與熱切的理想主義者。
《鏡子森林》描寫了許多記者與政府官員之間的利益糾葛。(圖片來源:民視提供)
我在體制內存活八年,經歷了財金、政治線,參與過網路媒體的創業,現在轉職為自由寫手,追趕跑跳碰地兌現創作夢。電視、報紙、網路媒體頻繁出即時,應付完實體版外還要求線上影音,我一方面慶幸自己可以豁免與日俱增的勞碌,另一方面,歷練過「新聞是怎麼鍊成的」,我也有了不同的讀者視角,現在閱讀每一則報導,我都會直覺地拆解它的金權結構。

鏡子森林:對台灣媒體生態精準到位的一擊

《鏡子森林》讓觀眾不必忍受連年的職場風雨,就能一窺台灣媒體生態的理想與實務,政治控更能挑出無數台灣社會事件的彩蛋,盡情拉現實人事時地物對號入座,若要我雞蛋裡挑骨頭,是為了突顯理想型角色的衝突,偶有台詞太刻意為之,與實際語境有落差,但絕不妨礙《鏡子森林》是一部演技到位、結構完整、人性深邃的台灣職人劇。
自從韓劇與陸劇崛起,台劇沉寂多年,近幾年台灣接二連三的推出本土的社會寫實題材,令人驚喜不已。《鏡子森林》從揭露新聞界生態開始,一路探討新聞媒體中的道德與正義,在假新聞氾濫的此刻,觀眾或許更能體會其中滋味。
《鏡子森林》第三季即將在2/28開播,根據網路上的消息,第三季的背景將是市立醫院整併案跟人球案,楊謹華飾演的高明即將回歸調查組——讓人更加期待,第三季將會開展出什麼精彩的劇情?
avatar-img
1.6K會員
157內容數
關注社會階級、金錢與權力,分享相關文學、社會科學的閱讀及訪談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農曆年後,武漢肺炎疫情弄得人心惶惶,客人詢問養生館的生意有沒有受影響?茶行幹部表示除了小姐藉故請假沒太大差別,妹仔還是比客人多,客人要求她推薦個大尺敢玩,要有顏值、有加值做S,並且送音樂(口交)、送口爆,「有沒有聽說可以不戴套的?」 「擔心武漢肺炎,卻不擔心其他病毒嗎?!」
「我不曉得這些暈船暈到吐滿地的客人平常在幹嘛,但太多人過的不是生活,就只是還有呼吸心跳而已,這種人最需要有個目標框住他。」 受訪者代號「小主管」的應召站幹部說,雖然是花錢來溫柔鄉找解語花,但誰不想轟轟烈烈來一場?也不乏小姐想拉著客人脫離慾海,在枕邊呢喃:「你這麼想救我,就娶我回家啊……」
武漢肺炎肆虐的現在,竟然有報導標題殺人說性工作者「戴罩不戴套」,是以為武漢肺炎大流行,世界上其他病毒就銷聲匿跡了? 男女跨性別的性工作者最深惡痛絕的奧客行為第一名,莫過於「客人死都不戴保險套」——於是我想在騙點閱數的標題殺人法之後,聊聊近代八大、保險套與糾紛處理的兩三事。
受訪者談起做八大容易去碰藥的原因,很多是想要快速減肥,止住身心的病痛,撐過違反生理時鐘的班表,但精神上的孤獨與絕望更是要命,離開紙醉金迷的狂宴,只能對自己施予針劑和藥物,才能熬過漫長的平日。現行遊走法律邊緣的八大體制存在許多問題,但有起碼的邏輯、庇護可尋,當個人失格於此,也差不多等於被人世放棄……
茶行受理了客人的預約,就必須把服務做好做滿。 後場的電話此起彼落,客人到指定地點時先打給幹部,由幹部知會顧店的行政客人的姓名、是新客熟客、哪位幹部趴來的、預約還是現場選妃,當行政確認客人身分、點檯哪一位小姐後,再回報給幹部,幹部會在客人完事後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
圈外人乃至於八大人都存在迷思——賣身沒有學歷與年資經驗的限制,只要肯放大尺度就賺得到錢,何時下海或收山都隨個人高興。當性產業的基層不斷浮動,後場就必須更加上緊發條,才能讓交易順利運作。然而,尤走在法律邊緣的八大工作,能找到適合的專業經理人嗎?
農曆年後,武漢肺炎疫情弄得人心惶惶,客人詢問養生館的生意有沒有受影響?茶行幹部表示除了小姐藉故請假沒太大差別,妹仔還是比客人多,客人要求她推薦個大尺敢玩,要有顏值、有加值做S,並且送音樂(口交)、送口爆,「有沒有聽說可以不戴套的?」 「擔心武漢肺炎,卻不擔心其他病毒嗎?!」
「我不曉得這些暈船暈到吐滿地的客人平常在幹嘛,但太多人過的不是生活,就只是還有呼吸心跳而已,這種人最需要有個目標框住他。」 受訪者代號「小主管」的應召站幹部說,雖然是花錢來溫柔鄉找解語花,但誰不想轟轟烈烈來一場?也不乏小姐想拉著客人脫離慾海,在枕邊呢喃:「你這麼想救我,就娶我回家啊……」
武漢肺炎肆虐的現在,竟然有報導標題殺人說性工作者「戴罩不戴套」,是以為武漢肺炎大流行,世界上其他病毒就銷聲匿跡了? 男女跨性別的性工作者最深惡痛絕的奧客行為第一名,莫過於「客人死都不戴保險套」——於是我想在騙點閱數的標題殺人法之後,聊聊近代八大、保險套與糾紛處理的兩三事。
受訪者談起做八大容易去碰藥的原因,很多是想要快速減肥,止住身心的病痛,撐過違反生理時鐘的班表,但精神上的孤獨與絕望更是要命,離開紙醉金迷的狂宴,只能對自己施予針劑和藥物,才能熬過漫長的平日。現行遊走法律邊緣的八大體制存在許多問題,但有起碼的邏輯、庇護可尋,當個人失格於此,也差不多等於被人世放棄……
茶行受理了客人的預約,就必須把服務做好做滿。 後場的電話此起彼落,客人到指定地點時先打給幹部,由幹部知會顧店的行政客人的姓名、是新客熟客、哪位幹部趴來的、預約還是現場選妃,當行政確認客人身分、點檯哪一位小姐後,再回報給幹部,幹部會在客人完事後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
圈外人乃至於八大人都存在迷思——賣身沒有學歷與年資經驗的限制,只要肯放大尺度就賺得到錢,何時下海或收山都隨個人高興。當性產業的基層不斷浮動,後場就必須更加上緊發條,才能讓交易順利運作。然而,尤走在法律邊緣的八大工作,能找到適合的專業經理人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我是公孫石,在大學時攻讀新聞與傳播學;讀書時的志願是當戰地記者,現職是網絡傳媒的特約記者。 有一日,我如常在某間茶舍內一邊喝茶一邊趕稿時,發現了一個被遺在地上的公文袋。 我撿起了公文袋,看完裡邊的文件後,我毅然決定——   「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真相報道出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防雷提醒】 「為什麼不相信共事多年的人,卻相信毫無實據的謠言呢?」 網路的虛實和科技所帶來的世代差異我認為是《奪命炎上》這部小說最核心的兩個議題。故事的第一個章節,由一位猶豫是否轉發疑似兇殺案的推文的大學生初羽馬開始,展現出一般人對於網路訊息的掙扎:既想參與,又怕被假訊息騙而惹禍上身。(小說中
Thumbnail
一打開就捨不得闔上的小說,直擊娛樂記者與媒體圈的核心,還有那個龐大複雜的利益共犯結構。
Thumbnail
新聞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新聞事實的敏銳度,還需要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他說,許多人進入新聞業後都會感到沮喪和無力,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付出的行業。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我是公孫石,在大學時攻讀新聞與傳播學;讀書時的志願是當戰地記者,現職是網絡傳媒的特約記者。 有一日,我如常在某間茶舍內一邊喝茶一邊趕稿時,發現了一個被遺在地上的公文袋。 我撿起了公文袋,看完裡邊的文件後,我毅然決定——   「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真相報道出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防雷提醒】 「為什麼不相信共事多年的人,卻相信毫無實據的謠言呢?」 網路的虛實和科技所帶來的世代差異我認為是《奪命炎上》這部小說最核心的兩個議題。故事的第一個章節,由一位猶豫是否轉發疑似兇殺案的推文的大學生初羽馬開始,展現出一般人對於網路訊息的掙扎:既想參與,又怕被假訊息騙而惹禍上身。(小說中
Thumbnail
一打開就捨不得闔上的小說,直擊娛樂記者與媒體圈的核心,還有那個龐大複雜的利益共犯結構。
Thumbnail
新聞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新聞事實的敏銳度,還需要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他說,許多人進入新聞業後都會感到沮喪和無力,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付出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