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衝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幾天在面試中得知區內已經有公司因為新冠肺炎導致公司無法出貨而歇業裁員,也有幾家公司原物料的安全庫存量只能撐到3月份,陸陸續續有員工開始計畫轉換工作,影響正在發酵且擴大中。
1684期商業週也寫到相關的報導,台灣大大小小的公司受到疫情衝擊的方方面面,小至化妝品的瓶子缺貨,大至台塑六輕的石化產品無法銷出去。沒想到疫情看似離我們這麼遠卻也如此的近!對於我目前所待的產業來說,所受的負面影響相對小的多,反倒是因為中美戰和新冠疫情使的公司訂單成長,對比其他公司來講,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所以我也提出建議,公司目前的人力缺口,應該盡快在這段時間補上,趁著其他區內公司在釋放人力之際,鞏固並強化我們自己對外的競爭力。所以我們的招募團隊著手投入更多的力度跟資源,把公司品牌形象最大化,招募渠道持橫向擴大且縱向深入經營,以儲備更大的能量。
從這次的疫情可以發現台灣甚至世界對於中國大陸的依賴,中國大陸對於世界有著絕對的影響力,讓許多人吃進了苦頭,尤其是台灣的農業外銷因此受到嚴重的打擊,我想我們確實需要想想這個結構性的問題,雖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去面對,誰也無法保證不會再有新的疫情發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uce Y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人力資源的工作者的我發現不少從業的朋友對於HR工作有一種很難形容的情節,很怕別人認為我們的工作不重要,很擔心別人看不起HR這個職位或工作。說真的,我也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有這樣的感受,所以民間才會流傳我們HR是領著賣麵粉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但以人性來說,我想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什麼性質的
今年的立委選舉,3Q哥成功透過網路媒體空降打敗了顏家,著實讓人看到感受到網路(渠道)對於年輕人(受眾族群)的影響力;近年社群經營熱度極高,包含我自己也非常重視招募在這方面的經營,在去年幫助公司大量布建各個平台,頻繁發布文章、影片以及活動,招募的廣告成效也不斷地提升,在網路上有一定的話題性跟粉絲,建立
        這次武漢肺炎所造成的恐慌不在話下,無論海內外都因為疫情有許多的討論跟檢討,台灣民眾也才因此了解到原來國內自身的口罩供需是不對稱的。而疫情之所以如此嚴重,我想是隱而不報以及科層化組織所帶來溝通效率低落所導致,就許多的報導看起來,這次疫情並非知而不報,是因為起初的發現者通報後,整個國家系
自從接了總務之後,才深深了解到總務工作的多樣性與突發性,許多任務也是過往不會接觸到的,但我不讓自己有袖手旁觀的機會,我習慣一起參與,哪怕是割草園藝、公務車調度或是臨時性清掃工作的支援。 大家可能會認為,公司讓一個時薪相對高的員工去做看似比較低價值的工作,好像不太對,有種浪費的感覺。一直以來我特別不喜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10多年前將研究紀錄發行出來,讓大家看到氣候變遷是很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讓人們不要再忽視這個已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再不面對,以後也無法面對。   就企業而言,我想每個企業也都會有各自不願意面對的真相,有的可能是離職率過高、加班時數超時、品質不穩定、WIP過多、周轉率過
自從2017年回台灣工作後,深深感受到缺工所帶來的衝擊,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把HR招募的狀況報告給公司的高層,很高興我們招募的2人團隊又有了突破,面試邀請數從去年845人成長到今年1219人;面試量從615成長到了854。但我依舊每年大聲疾呼,這大概是極限了,我不確定這樣的量還能維持多久,我們需要減低
        身為人力資源的工作者的我發現不少從業的朋友對於HR工作有一種很難形容的情節,很怕別人認為我們的工作不重要,很擔心別人看不起HR這個職位或工作。說真的,我也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有這樣的感受,所以民間才會流傳我們HR是領著賣麵粉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但以人性來說,我想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什麼性質的
今年的立委選舉,3Q哥成功透過網路媒體空降打敗了顏家,著實讓人看到感受到網路(渠道)對於年輕人(受眾族群)的影響力;近年社群經營熱度極高,包含我自己也非常重視招募在這方面的經營,在去年幫助公司大量布建各個平台,頻繁發布文章、影片以及活動,招募的廣告成效也不斷地提升,在網路上有一定的話題性跟粉絲,建立
        這次武漢肺炎所造成的恐慌不在話下,無論海內外都因為疫情有許多的討論跟檢討,台灣民眾也才因此了解到原來國內自身的口罩供需是不對稱的。而疫情之所以如此嚴重,我想是隱而不報以及科層化組織所帶來溝通效率低落所導致,就許多的報導看起來,這次疫情並非知而不報,是因為起初的發現者通報後,整個國家系
自從接了總務之後,才深深了解到總務工作的多樣性與突發性,許多任務也是過往不會接觸到的,但我不讓自己有袖手旁觀的機會,我習慣一起參與,哪怕是割草園藝、公務車調度或是臨時性清掃工作的支援。 大家可能會認為,公司讓一個時薪相對高的員工去做看似比較低價值的工作,好像不太對,有種浪費的感覺。一直以來我特別不喜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10多年前將研究紀錄發行出來,讓大家看到氣候變遷是很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讓人們不要再忽視這個已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再不面對,以後也無法面對。   就企業而言,我想每個企業也都會有各自不願意面對的真相,有的可能是離職率過高、加班時數超時、品質不穩定、WIP過多、周轉率過
自從2017年回台灣工作後,深深感受到缺工所帶來的衝擊,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把HR招募的狀況報告給公司的高層,很高興我們招募的2人團隊又有了突破,面試邀請數從去年845人成長到今年1219人;面試量從615成長到了854。但我依舊每年大聲疾呼,這大概是極限了,我不確定這樣的量還能維持多久,我們需要減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0年,疫情爆發,當時台灣還沒有感染者出現,但是國際上已經開始有零星的感染者了,全世界陷入了當時SARS的恐懼當中,我本來以為我的生意會一落千丈,沒想到完全跟我想的不一樣,國際間開始積極囤貨,深怕就此國門一關,什麼都買不到,業績好到我都覺得大家是吃錯藥了,手頭上的錢一多,我的想法就是:買
餐飲業缺工、餐飲物價噴漲的原因是 ? 自2022年疫後以來,台灣有下列這些現象 : 現象1. 現今餐飲業缺工很嚴重 現象2. 餐飲業價格上漲很多 現象3. 疫情時,外送業者收入高漲,且產生外送點餐習慣 所以, 假設4. 餐飲業內用的外場人力,偏好薪資成本低廉的年輕打工族群 那麼,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這次的故事要從2022年10月開始說起,為期兩年的多頭波段,誰也沒想到疫情帶來的股市影響不是當年爆發的三個月下跌就結束了,疫情的爆發人數隨著股市一路創下台股新高18000,疫情似乎對股市沒有發揮太大的影響下跌,反而影響的是後疫情時代,居家遠端電腦3C需求暴增,包括市場航運短缺造成半導體業的
Thumbnail
依據未來流通研究所在2024年最新發表的調查統計,台灣TOP 10綜合電商平台合計流量自2020Q4(疫情最高峰時)大幅增長19.2%後,已連續3年陷入衰退。2023Q4於2022Q4年減2.9%的基數上再度下跌12.7%。持續下滑的流量走勢除了反映出電商產業於疫情紅利風口期結束的警訊外,也意味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0年,疫情爆發,當時台灣還沒有感染者出現,但是國際上已經開始有零星的感染者了,全世界陷入了當時SARS的恐懼當中,我本來以為我的生意會一落千丈,沒想到完全跟我想的不一樣,國際間開始積極囤貨,深怕就此國門一關,什麼都買不到,業績好到我都覺得大家是吃錯藥了,手頭上的錢一多,我的想法就是:買
餐飲業缺工、餐飲物價噴漲的原因是 ? 自2022年疫後以來,台灣有下列這些現象 : 現象1. 現今餐飲業缺工很嚴重 現象2. 餐飲業價格上漲很多 現象3. 疫情時,外送業者收入高漲,且產生外送點餐習慣 所以, 假設4. 餐飲業內用的外場人力,偏好薪資成本低廉的年輕打工族群 那麼,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這次的故事要從2022年10月開始說起,為期兩年的多頭波段,誰也沒想到疫情帶來的股市影響不是當年爆發的三個月下跌就結束了,疫情的爆發人數隨著股市一路創下台股新高18000,疫情似乎對股市沒有發揮太大的影響下跌,反而影響的是後疫情時代,居家遠端電腦3C需求暴增,包括市場航運短缺造成半導體業的
Thumbnail
依據未來流通研究所在2024年最新發表的調查統計,台灣TOP 10綜合電商平台合計流量自2020Q4(疫情最高峰時)大幅增長19.2%後,已連續3年陷入衰退。2023Q4於2022Q4年減2.9%的基數上再度下跌12.7%。持續下滑的流量走勢除了反映出電商產業於疫情紅利風口期結束的警訊外,也意味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