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街——營地大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澳門街」系列:澳門常被稱作「澳門街」,但其實這小城內,確實有不少街道有其故事,遂以這系列,談談這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事。】


raw-image

老一輩的人有句老話:「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以三個形象的字眼來描繪三地的格局,但其實,這名字除了是指向澳門面積細小這一事實外,也因爲澳門開埠初期,撇除農田民居及沿岸漁家之外,就只有一條商業街——今天的營地大街。

營地大街舊稱大街,又叫澳門大街。話說當年葡人於媽閣廟附近登岸,不斷向明政府提出長期居澳的要求,最終,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正式獲准,但活動範圍只限於能在媽閣附近,以及大炮台與崗頂山之間一帶;明政府更在大街兩端建立兩道門:紅窗門和石閘門,更建起軍事營地,葡人在這一帶居住和經商,久而久之,就成了這條營地大街,也就是澳葡初期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這一點,由議事亭(今市政署大樓)都位於此可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vis Sio (蕭家怡)的沙龍
5會員
22內容數
澳門的精彩在賭場以外、街頭巷尾當中。 這是我一直相信,也努力在推廣的事;假如你想多認識澳門、了解這個全世界最富有的地區,在賭場的聲色犬馬外還有些甚麼的話,希望我的文字能令你向答案走近一點點。
2020/04/24
福隆新街是澳門一條有名的老街,西北起福隆下街、清平新街和清平直街的交匯處,東南止於紅窗門街。中學時候的我愛到福隆新街,多數取道新馬路旁的東方斜巷,沿路轉往天通街直走,不消三分鐘就能走到。雖然如此,我相信新馬路上那些絡繹不絕的遊客中,其實沒有太多人知道這條街的存在,而到過福隆新街的,則多數是為了那
Thumbnail
2020/04/24
福隆新街是澳門一條有名的老街,西北起福隆下街、清平新街和清平直街的交匯處,東南止於紅窗門街。中學時候的我愛到福隆新街,多數取道新馬路旁的東方斜巷,沿路轉往天通街直走,不消三分鐘就能走到。雖然如此,我相信新馬路上那些絡繹不絕的遊客中,其實沒有太多人知道這條街的存在,而到過福隆新街的,則多數是為了那
Thumbnail
2020/04/03
距離農曆四月初八尚有一些日子,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項澳門民間節慶傳統「舞醉龍」,就當是向昨日辭世的劉惠洪師父道別。
Thumbnail
2020/04/03
距離農曆四月初八尚有一些日子,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項澳門民間節慶傳統「舞醉龍」,就當是向昨日辭世的劉惠洪師父道別。
Thumbnail
2020/04/02
一場令人擔憂不已的疫症,有千百種閱讀、分析的角度:有人談到了政治體制與抗疫之間的關係;有人看到了公共衛生的漏洞與可能的應對;有人看到了動物在其中的身影與吶喊 — — 不論是被認為是源頭的野生動物,抑或被棄養、被搶購的寵物,而這種吶喊,既無聲,又無助。
Thumbnail
2020/04/02
一場令人擔憂不已的疫症,有千百種閱讀、分析的角度:有人談到了政治體制與抗疫之間的關係;有人看到了公共衛生的漏洞與可能的應對;有人看到了動物在其中的身影與吶喊 — — 不論是被認為是源頭的野生動物,抑或被棄養、被搶購的寵物,而這種吶喊,既無聲,又無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香港開埠前和初期的文化處境,如何催生出「粵語文化」?
Thumbnail
香港開埠前和初期的文化處境,如何催生出「粵語文化」?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之三﹕移民城市 當我們說 ❙香港❙ 是一個「移民城市」,我們一般以18世紀中期前後為界線,即 ❙英國❙ ❙維多利亞女王❙ 頒佈《英王制誥》(Letters Patent),宣佈設置「香港殖民地」的1843年4月5日。 1841年時的 ❙香港❙ 人口約有 5,650 人,差不多一個半世紀後的1994年
Thumbnail
之三﹕移民城市 當我們說 ❙香港❙ 是一個「移民城市」,我們一般以18世紀中期前後為界線,即 ❙英國❙ ❙維多利亞女王❙ 頒佈《英王制誥》(Letters Patent),宣佈設置「香港殖民地」的1843年4月5日。 1841年時的 ❙香港❙ 人口約有 5,650 人,差不多一個半世紀後的1994年
Thumbnail
城門,曾經是入城及出城必經之過道。
Thumbnail
城門,曾經是入城及出城必經之過道。
Thumbnail
老一輩的人有句老話:「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以三個形象的字眼來描繪三地的格局,但其實,這名字除了是指向澳門面積細小這一事實外,也因爲澳門開埠初期,撇除農田民居及沿岸漁家
Thumbnail
老一輩的人有句老話:「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以三個形象的字眼來描繪三地的格局,但其實,這名字除了是指向澳門面積細小這一事實外,也因爲澳門開埠初期,撇除農田民居及沿岸漁家
Thumbnail
【「澳門街」系列:澳門常被稱作「澳門街」,但其實這小城內,確實有不少街道有其故事,遂以這系列,談談這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事。】 十月初五街之所以為人認識,也許要感謝張智霖與佘詩曼,當年大台一套《十月初五的月光》,令人人都知道澳門有條十月初五街。但究竟十月初五日發生何事,特別到要以此來作為街名?
Thumbnail
【「澳門街」系列:澳門常被稱作「澳門街」,但其實這小城內,確實有不少街道有其故事,遂以這系列,談談這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事。】 十月初五街之所以為人認識,也許要感謝張智霖與佘詩曼,當年大台一套《十月初五的月光》,令人人都知道澳門有條十月初五街。但究竟十月初五日發生何事,特別到要以此來作為街名?
Thumbnail
由於工作關係,我常有機會跟不同人接觸,因利成便,這也就成了我收集不同香港人的「澳門想象」的來源。他們當中,有跟我說起從前在澳門的美食回憶,也有談及一些我也沒有機會看過的美麗景色,但在這眾多想象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某文化界前輩的一句歸納︰「聲色犬馬杏仁餅」,還記得聽到這話時,我笑了笑然後回應
Thumbnail
由於工作關係,我常有機會跟不同人接觸,因利成便,這也就成了我收集不同香港人的「澳門想象」的來源。他們當中,有跟我說起從前在澳門的美食回憶,也有談及一些我也沒有機會看過的美麗景色,但在這眾多想象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某文化界前輩的一句歸納︰「聲色犬馬杏仁餅」,還記得聽到這話時,我笑了笑然後回應
Thumbnail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Thumbnail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Thumbnail
香港新中史學社 27/07/2018 緒論 既然這個所謂“中國”的圈養概念已是那麼模糊, 那麼香港又是否“自古以來”便屬於這個圈呢?#鄭培凱 說 「九龍城宋王(皇)臺附近早前因港鐵沙中綫工程發現嘅宋
Thumbnail
香港新中史學社 27/07/2018 緒論 既然這個所謂“中國”的圈養概念已是那麼模糊, 那麼香港又是否“自古以來”便屬於這個圈呢?#鄭培凱 說 「九龍城宋王(皇)臺附近早前因港鐵沙中綫工程發現嘅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