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時看到業主大人在搬砂子和水泥,原來他們打算修理屋外凹凸不平的地面,並加蓋一個帳篷,打造燒烤歡聚的空間。
作為共居的一分子,我立即拋下背包,極速換了村姑工作服,心裡懷著那共建家園理念的觸動,抓緊能動手參一腳的機會。
第一個工作就是久違的Plastering (泥水抹灰),在菲律賓的永續生態設計(Permaculture)農場實習時,最多機會練習的就是這項技巧,萬萬想不到遇上在菲國時的同一困難:語言不通。
在菲國時我的合作伙伴是只懂說Tagalog的工人,這一次是來自河南口音很重的親戚代表,即使非常努力的去聆聽,還是聽不懂他的指示,明明他說的是國語啊…….
不妄語、不發問的學習
掙扎了十分鐘我放棄了,採取在菲國時的策略,不妄語、不發問,把100%的注意力投放在觀察他如何行動,盡量去感受他的需要和配合。
抹灰時,我的腦袋一直浮現一位矇面的菲國工人的樣子,那時候畢竟是在工程的工地裡工作,要關注的細節委實多不勝數,而對我這個明顯不在行的哈比女而言更是蠻大的挑戰。
有一位當地的泥水工人了解到我是外國人聽不懂他們的語言,每次都會主動前來多加教導,慢慢地一步一步去展示如何能達成工作。當我的動作有誤的時候,他就去挑跟我手持一模一樣的工具,靜悄悄的走過來我身旁,重覆我的動作搖頭,然後糾正和示範。
水泥工需要在菲國猛烈陽光下工作,多數人會以圍巾蒙臉避免曬傷
雖然所有工人都包裹到看不到臉,因著他的專注,總能讓人在人群中認出他,彷彿散發著特異的光芒。
偶爾趁著空檔,我會躲在他身後看他工作,他對於眼前的工作總是謹慎的操作,我猜他其實有一點完美主義吧,在一些難以平整的角落,他也會花上十多分鐘,溫柔的多番推泥,修正一個坑洞。
原來他專注工作的身影和耐心的無言教導,一直存活在我的腦海之中。
我默默的在心裡向這位前輩道謝,嘗試回憶他的教導,跟眼前的這位河南代表合作,總算順利完成任務。
共建文化還有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平衡所有人的意見。
一直以來我的原則是,每個參與者的意見也是重要的意見。
只要那個人的意圖是善的,即使他以暴躁的方式表達,也該被重視。
不過坦白說,要轉化紛爭成正念,一點都不容易,幸好業主大人也是一位由衷希望每個人都開心、努力去滿足大家願望的人,咱倆就聯手一唱一和去整理大家的意見:
鄰居長者:「只有水泥和砂怎麼行!?不夠堅固啦!加料唄!」
我:「確實以前學自然建築的時候,有說需要加入一些粗纖維品或碎硬物充當鋼筋 (例如椰子鬚/稻稈),有類似的東西嗎?……哎,那個瓷磚好像挺美能用得上耶?」
業:「啊對,可以廢物利用!加這個進去弄個字好不好?!就弄個福字!」
這突如其來的創意令我倆好興奮,跑去瓷磚堆蹲下,撿起散落在不同角落的白瓷方塊來清洗乾淨,過程中居然展開「福」怎樣寫的爭論,原來大家心裡想的一個是繁體,一個是簡體。
業主大人最後說:「現在在香港,要拼就拼個繁體吧!」
以方塊磚拼湊一筆一劃,福字就成形了。
業夫:「唉!才這麼一個字,其他空間是空的,多難看啊!」
丈夫如此評價,業主大人也不禁洩氣,氣餒地說:「那隨便加幾塊就算了……」
看得我也開始著急,我退一步離場深呼吸一下,一個想法和難得的標準國語一併脫口而出:
「那不如在這邊弄個心型包圍著,被心(幸)福包圍一下不是挺好嗎!?」
業主大人開懷大笑,我倆來回走了幾遍去收集更多白瓷磚來堆砌「心福」,本來打算棄吃晚餐趕工,但被眾人拉進飯廳,看到他們從河南家鄉帶來的野生採摘竹荀,和自家從水溝捕獲和煙勳的黃花魚,忍不住就坐下。
河南親戚還不停給你盛飯說:
「今天搞的都是家鄉的綠色食品,多吃一些!」
家鄉菜永遠是難以複製的人間美味,可能我的食相太猴急,河南親戚開口道:
「來年冬天來我們家吧,到時候帶你去山裡面親手採回來!」
簡直是夢寐以求的邀請啊!請務必帶我進山裡去 Please!!!!!!!!
雖然很想細嚼享受家鄉美食,但深怕泥水乾掉難以塑形,業主大人和我還是鯨吞眼前的一頓飯,飛奔到外頭去繼續幹活。
「啊!這邊的心歪掉了!!!」
業主大人一邊仰天長嘯,一邊怪責自己手賤多放了幾塊瓷磚。
「搞不好另一邊也多放幾個就平衡了啊…….」
兩人遲疑地去補充材料,試試看能不能化腐朽為神奇。
「還是歪掉…….」
「哎,歪掉的心又怎樣?親手造的有另一番真實的美感啊」
「嗯,好像也不錯」
業主側頭看著足下的「心福」,笑著緩緩地吐出這句話,感覺她是接納了,接著心安理得地收拾去。
而我,無比感激不用遠奔海外、在本土足下就能體驗共建生活,也是屬於我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