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企劃自己成為品牌,有什麼撇步?

他雖年輕但是急於成功,所以很積極地參加很多活動,每一場活動之後,也都主動與講者做進一步的交流,還大膽要求對方加入臉書或IG為好友,然後po合照、tag對方,以便日後跟他們請教更多問題,更重要的是累積人脈。他喜歡這樣的「累積獎章」,看著好友和按讚數一直增加,他說,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要讓人們認識、接受、信服於,要懂得行銷宣傳自己,打造「我」的這個品牌。他認為在這個時代,任何人能都能透過網路、社群,將自己熱愛的事以及所知所學,轉變成品牌,廣為人知,自然就會成功。
往成功之路沒有捷徑
近來很流行一個詞,叫做「個人品牌」,網路和社群軟體的蓬勃發展,徹底打破了傳統內容和資訊的產生及傳播方式,許多人都能藉由這些社群平台發表言論,希望通過網絡的傳播力量,放大自己的說話聲量,人人都想擁有自媒體,企盼發揮影響力,甚至成為商機,所以個人品牌經營的線上課程成為顯學,很多人用力買、努力學,「名師」越來越多。
但品牌利基點應該是在個人專業上,也就是個人能力夠不夠有紮實,所言所行是不是有內涵,人有品,才有外顯的「牌」。如果只靠行銷、只累積人脈,都是表層和表象,能力不強的人認識誰都沒有用,真正的資源和人脈都是用能力換來的,而且是等價交換,能力越強,所能獲得的資源就越多。能力和專業的奠基是先選擇一個領域,才有辦法專注且深入的建立專業知識,當選擇太多領域而無力深耕,就很難做到有品牌價值。
專業知識能幫助我們獲得「專家權力」,這是來自於專長、技能和知識的一種權力。當然這邊提到的專家,並不是如學者教授那樣地成為一代宗師,而是在影響力能擴及的範圍內,能解決大部分這個領域的相關問題。建立名聲及影響力的第一步就是分享,分享是個人品牌的開始,但大部分的人都過度在意品牌外在的妝點,卻忽略最重要的核心—堅持創作。
就算品牌外顯再有特色,如果沒有持續產出有感有用的內容,也無法存活下去,當然也不會有影響力。如果一開始默默的潛水、紮實地產出,開始累積一些受眾,會發現自己漸漸能掌握關鍵,知道要運用一些行銷策略,加強曝光,然後會漸漸測試出最適合自己,也最具代表的方式,風格也就會慢慢的被形塑了。
真正重要的不是網路形象多麼良好,創作風格多酷、多醒目,而是到底做多久了?內容有沒有價值?能不能讓別人有感?如果剛開始兩個月、三個月,當然沒有辦法摸索出什麼所以然,但如果能沈住氣,好好的累積作品與實力,人氣不夠或聲量不大等問題,也會在精煉的路上一一解決。
除了運用網路上教的各種套路,試做、打磨成適合自己的,還需提升其他關鍵能力,尤其是企劃力。企劃利用在自己身上,就是找自己的故事,要重新發現自己。市面上太多的書和理論,都過於複雜和重複陳述,其實只要掌握三個核心關鍵,就是要先定義自己,發現達成目標的阻礙,找方法去做、修正、再做。

若要拆解成為「企劃自己」高手的步驟,第一步當然要具有企劃力的基本知識,第二步就是洞察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了解目前自己的能力狀態;第三步要正確的分析問題,從中不斷地問「為什麼」,在經驗中累積智慧;才能達成第四步,有縝密的思考構面與脈絡,萃取個人的獨特風格和價值;也要做到第五步隨時瞭解外界的變化,因應修改或求變。
從個人形象、自身任務、核心價值,以及夢想願景,賦予個人獨特的樣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個人當作經營一個事業體來看,他人是顧客,如果要能共好,就需要透過交換,讓雙方都能滿意,也許是金錢、時間、服務;也或許是知識、情感、作品/產品。要針對TA(重要受眾)用他可接受的語言、方式溝通,才能有效連結。如果「賣相」不佳,只能從情境營造中,引發對方的情感和情懷,提升對方的接受度;或是調整自己,做好個人的作品/產品、服務,讓對方有好的感受體驗。
做很多事,不一定成功,沒有思考而做重複的事,卻是徒勞無功,要先有持續改善的方法。知名帶路人 #洪震宇 曾提出「三個一」的看法,可以幫助自己定位。找到專一的意義,全力投入;尋求唯一的創意,盡力發揮;找到獨一的生意,五力全開。我們的日常,成為別人的收藏,形塑他人的感官體驗與思維認同,體驗設計的前提是,有脈絡才能熱絡,有細節才有感覺。
重視細節、品質,並能主動,反覆修正才能進化。跟很多人學,要成為自己的方法;不靠外力,自己找解方,才能內化於心。常檢視自己,目前的能力、經驗、資源,能滿足受眾嗎?有哪些落差?如何有策略地強化?修正、行動、試煉,這樣,自然就形塑了個人品牌的不可取代性。
用一句話定義自己,會想說什麼?定義角色+定位核心價值,常常問自己「喜歡自己什麼特質」、「如何運用在日常或工作中」、「做得最好、最開心的是什麼」。找個讓別人對自己有識別度的特色或賣點。「我能成為希望成為的那種樣子」才是企劃自己做為個人品牌的實現。可以尋求自己的 #人生教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