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大化常數:取得平衡、創造價值
讀者們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常數等式,不妨試試以下三種方法,來將自己的常數極大化:
1. 等式左邊的平衡點
我曾經說過:
主管的責任,就是在「制度」與「彈性」之間,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等式左邊的兩個因素,經常是「互斥」(mutually exclusive)的;也就是說,兩個因素不可能同時為真、或是同時發生的。
例如我在Facebook第二帳號上的某位朋友,曾經問過我:「請問您會鼓勵年輕人多加入社交活動呢,還是學會獨處? 」
制度是固定的,彈性則是靈活的;社交活動是多人的,獨處是個人的。這些在邏輯學或是統計學上來講,都是「互斥」的。
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則要靠經驗與智慧;當你找到最佳平衡點的時候,也就能夠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常數。
2. 創造價值的目的
如果只是為自己的利益、目的創造價值,不管最後是否得到利益,一定會得到煩惱、挫折、和失敗;但如果是為服務眾人而創造價值,反而會得到包含金錢、事業、成就的巨大回報。
如果是為服務眾人,而創造價值又不求回報,就會得到快樂、幸福。
雖然說,只要努力追求,必定會有結果,但你所追求的目的,確實會影響到最後是否能真正得到自己所要的。
既然常數等於創造價值,那麼每個人的價值觀,就會決定自己的常數的大小;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將常數極大化。
3. 價值的受眾
就以我的Facebook社群經營與發文為例子:若以按讚數來衡量「叫座」程度、另外以文章的專業深度來做為「叫好」程度,那麼可能就是:
叫好度 x 叫座度 = 常數。
「叫好度」就是單一讀者,閱讀我的文章得到的啟發和收穫(價值);「叫座度」則是得到價值的總人數。
所以,在這個等式裡的常數,對我的文章來說,就是「讀者得到的總價值」。
這裡我就面臨了一個兩難的選擇:文章專業度越低,接受的受眾範圍越廣、按讚人數就越多;反之,文章專業度越高、受眾越窄,按讚人數就越少。
不管我怎麼搭配我的文章,似乎已經進入了「常數不變」的困境。
當然,我也可以透過增加發文頻率,來把常數變大;但我的時間和資源有限,透過Facebook文章創造價值,也並不是我退休人生的唯一追求。
那麼,怎麼做才能極大化我的常數呢?
這就要靠市場行銷手法,運用「市場區隔」的概念、再加上「網路社群」的經營手法,吸引更多同樣需要經營管理專業內容的讀者,來成為我的Facebook朋友或追蹤者。
透過我持續多年清理整頓Facebook社群成員、凝聚志同道合的目標讀者群體之後,我發現我的文章不僅受眾人數增加,而且平均年齡也大幅提高了。
我的文章雖然寫得很淺顯易懂,要能夠讀出「感覺」,確實需要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體驗;而經驗當然是沒有捷徑的,所以我文章受眾的年齡自然就偏高了。
總而言之,精準改變受眾,也能極大化你的「常數」總價值。
結語
1990年代,中國有一部里程碑等級的電影《霸王別姬》,這是中國首部、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在坎城影展獲得最高獎項「金棕櫚獎」的電影。
這部電影裡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
您若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人生中有些事情是「互斥」的,必須靠智慧做選擇;而有些事情是有「因果關係」的,種了因,就免不了果。
喜歡在「人前顯貴」是人性,會「人後受罪」也是人性,因果而已。
最近網路上流行給年輕的自己寫封信;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或許會告訴年輕的自己人生的「常數定律」。
但是,我相信15歲或是20歲時的自己,肯定聽不懂這些道理;因為,經驗是沒有捷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