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淺釋2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般若品第二〉
原文: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淺譯:
「若自悟者」:若是自己明白了。
「不假外求」:不假,就是不假藉;外求,就是向外馳求。這是說你若自己明白,不需要向外馳求。
「若一向執」:一向,就是以前由來;執,就執著。
你若從來就執著,「謂須他善知識」:說必須要外邊的善知識,才能令你開悟。
「望得解脫者」:希望得到解脫者。
「無有是處」:你盡向外馳求,是不對了!你應該要自性自悟,自己知道自性本具的般若;你若盡向外馳求,這就是錯誤了!
「何以故」:什麼原因呢?為什麼說向外馳求是錯誤呢?
你要知道,因為你「自心內有知識」:自己自性裏,有真正的善知識;這個善知識,也就是你真正的智慧。
「自悟」:你善知識自己明白。
「若起邪迷」:假設你自己起了邪迷。
什麼叫邪迷?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你不明白什麼呢?不明白什麼是不正當的。譬如有一切嗜好的人:賭錢的,這是賭錢的邪迷;抽菸的,這是抽菸的邪迷;好色的,這是好色的邪迷;好喝酒的,這是好喝酒的邪迷。
這種邪迷,你不要以為是不要緊的,就因為這個不要緊,所以就愈迷愈深。小迷,你若認為不要緊,就變成大迷;你再覺得不要緊,就由大迷,變成老迷;老迷,你再認為不要緊,就變成死迷,到死的時候都迷,都不明白。啊!這是最可憐的。你看!由小迷變成大迷,由大迷變成老迷,由老迷變成死迷,最初就因為有個邪迷。
「妄念」:就是不真的念頭、不實在的念頭,虛妄不實,盡打妄想。
「顛倒」:怎麼叫顛倒?明明知道事情是不對的,還要去做,這是顛倒。明明知道不對,一定要說是對,這是顛倒。
你所愛好不合法的事情,你要去做,這是顛倒;不單你要去做,而且還要影響其他的人,跟你一樣,這是顛倒。所以這種顛倒,說起來太多了!想學佛法的人,一定要不顛倒,一定要不邪迷,那才能有所成就!
「外善知識,雖有教授」:外善知識就是良師善友,雖然教化你,你若是不聽,那他也沒有辦法的。
善知識,不像警察,你不守法律,他會把你抓去放到監獄裏;善知識是沒有監獄的,你不聽,就希望你慢慢改過。善知識所教化的眾生,這聽話的眾生,善知識一定歡喜;不聽話的眾生,善知識也不會惱怒他,但是心裏就有戚戚焉,就不太歡喜。
「救不可得」:善知識沒有法子救得了你。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你要在你自性裏,生出來正真般若。
正,就是不邪;真,就是不妄;般若,這是真實的般若智慧;觀照,就是用般若的慧劍,斬斷一切的邪迷,斬斷一切的妄念,斬斷一切的顛倒。如果你不用智慧的寶劍,把邪迷、妄念、顛倒都斬斷,那你就是愚癡,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做顛倒的事。
「一剎那間」:是很短的時間。
「妄念俱滅」:所有的妄念就都滅了。怎麼會滅呢?就因為你智慧劍這一照,就把妄念消滅了;就像雪,經過太陽一曬就化了,沒有雪了。
「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你若認識你自己的本性。
「一悟」,主要在這一悟,這一悟,就到佛地。
你若一迷,怎麼樣啊?到了什麼地方去了?就到了鬼地。一悟到佛地,一迷就到鬼地。一悟就是用智慧劍,把你的邪迷斬斷了,明白了!明白就是佛。覺者佛也,迷者眾生。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般若品第二〉
原文: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浅译:
「若自悟者」:若是自己明白了。
「不假外求」:不假,就是不假借;外求,就是向外驰求。这是说你若自己明白,不需要向外驰求。
「若一向执」:一向,就是以前由来;执,就执着。
你若从来就执着,「谓须他善知识」:说必须要外边的善知识,才能令你开悟。
「望得解脱者」:希望得到解脱者。
「无有是处」:你尽向外驰求,是不对了!你应该要自性自悟,自己知道自性本具的般若;你若尽向外驰求,这就是错误了!
「何以故」: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说向外驰求是错误呢?
你要知道,因为你「自心内有知识」:自己自性里,有真正的善知识;这个善知识,也就是你真正的智慧。
「自悟」:你善知识自己明白。
「若起邪迷」:假设你自己起了邪迷。
什么叫邪迷?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你不明白什么呢?不明白什么是不正当的。譬如有一切嗜好的人:赌钱的,这是赌钱的邪迷;抽烟的,这是抽烟的邪迷;好色的,这是好色的邪迷;好喝酒的,这是好喝酒的邪迷。
这种邪迷,你不要以为是不要紧的,就因为这个不要紧,所以就愈迷愈深。小迷,你若认为不要紧,就变成大迷;你再觉得不要紧,就由大迷,变成老迷;老迷,你再认为不要紧,就变成死迷,到死的时候都迷,都不明白。啊!这是最可怜的。你看!由小迷变成大迷,由大迷变成老迷,由老迷变成死迷,最初就因为有个邪迷。
「妄念」:就是不真的念头、不实在的念头,虚妄不实,尽打妄想。
「颠倒」:怎么叫颠倒?明明知道事情是不对的,还要去做,这是颠倒。明明知道不对,一定要说是对,这是颠倒。
你所爱好不合法的事情,你要去做,这是颠倒;不单你要去做,而且还要影响其他的人,跟你一样,这是颠倒。所以这种颠倒,说起来太多了!想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不颠倒,一定要不邪迷,那才能有所成就!
「外善知识,虽有教授」:外善知识就是良师善友,虽然教化你,你若是不听,那他也没有办法的。
善知识,不像警察,你不守法律,他会把你抓去放到监狱里;善知识是没有监狱的,你不听,就希望你慢慢改过。善知识所教化的众生,这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一定欢喜;不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也不会恼怒他,但是心里就有戚戚焉,就不太欢喜。
「救不可得」:善知识没有法子救得了你。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你要在你自性里,生出来正真般若。
正,就是不邪;真,就是不妄;般若,这是真实的般若智慧;观照,就是用般若的慧剑,斩断一切的邪迷,斩断一切的妄念,斩断一切的颠倒。如果你不用智慧的宝剑,把邪迷、妄念、颠倒都斩断,那你就是愚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做颠倒的事。
「一刹那间」:是很短的时间。
「妄念俱灭」:所有的妄念就都灭了。怎么会灭呢?就因为你智慧剑这一照,就把妄念消灭了;就像雪,经过太阳一晒就化了,没有雪了。
「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你若认识你自己的本性。
「一悟」,主要在这一悟,这一悟,就到佛地。
你若一迷,怎么样啊?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就到了鬼地。一悟到佛地,一迷就到鬼地。一悟就是用智慧剑,把你的邪迷斩断了,明白了!明白就是佛。觉者佛也,迷者众生。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真的不是隨口說說的!我用三年來印證牟尼精舍蔡阿伯所說的話,所言真實不虛,絕對不假。   幾年前我的父母親相繼過世,只留下一棟老房子。在接觸精舍學佛修行前,我過得非常窮苦潦倒,工作際遇很慘,怎樣都做不住,常常失業;最窮時連看病幾百元的掛號費都拿不出來。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近來聽一位師兄談論到某位修行人,這位修行人年輕時非常認真修行與布施,還曾出了著名的勸世書籍,幾乎修行人都看過他的書。不過,他後來學了不該學的法門,弄得滿腦邪淫,色考沒過,最後身敗名裂。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未學佛修行前的我,殺生、邪淫、口業、飲酒、蹺課、迷戀網路遊戲、音樂、偷拐搶騙、辱駡頂撞師長、各種壞習慣壞行為、惡念頭惡想法……等等,幾乎無惡不作,尤其是犯邪淫、殺業、口業最為嚴重。但我從小沒有接受過正當的倫理教育、因果教育,不知這都是在造業,給自己的未來挖坑洞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真的不是隨口說說的!我用三年來印證牟尼精舍蔡阿伯所說的話,所言真實不虛,絕對不假。   幾年前我的父母親相繼過世,只留下一棟老房子。在接觸精舍學佛修行前,我過得非常窮苦潦倒,工作際遇很慘,怎樣都做不住,常常失業;最窮時連看病幾百元的掛號費都拿不出來。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近來聽一位師兄談論到某位修行人,這位修行人年輕時非常認真修行與布施,還曾出了著名的勸世書籍,幾乎修行人都看過他的書。不過,他後來學了不該學的法門,弄得滿腦邪淫,色考沒過,最後身敗名裂。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未學佛修行前的我,殺生、邪淫、口業、飲酒、蹺課、迷戀網路遊戲、音樂、偷拐搶騙、辱駡頂撞師長、各種壞習慣壞行為、惡念頭惡想法……等等,幾乎無惡不作,尤其是犯邪淫、殺業、口業最為嚴重。但我從小沒有接受過正當的倫理教育、因果教育,不知這都是在造業,給自己的未來挖坑洞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