憍慢自大,如盲執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憍慢自大,如盲執燭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法句譬喻經‧多聞品》,在《大正藏》第 4 冊 578 頁下欄到 579 頁上欄。

過去,佛在拘睒尼國美音精舍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廣說佛法。當時有一位婆羅門的修道人知識廣博,通曉萬事,遍讀各種經典,世間事無不通達,但是他卻貢高我慢,自以為天下無雙,到處找對手較量高低,但都沒有人敢出面回應他的挑戰。

這位婆羅門經常在大白天拿著火把在城市中行走,人們問他:「你為什麼大白天還拿著火把走路呢?」

婆羅門回答:「世間上的人太愚癡、太愚昧了,什麼也看不見,所以我拿著火把要照亮他們啊!」就這樣,遍觀世間,都沒有人敢出面與他辯論。

佛知道這位婆羅門過去世的福德善根成熟可以度化,但卻因為貢高我慢、沽名釣譽,沒有思惟無常迅速,而自負憍慢放縱,這樣子繼續下去將來必墮太山地獄,經歷無數劫受無量苦,想要求出離,恐怕遙遙無期。

於是,佛陀便化作一位賢者,在市集店鋪上坐著,等婆羅門到來時,佛便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婆羅門回答:「因為世間眾人都愚鈍昏昧,不論白天、黑夜都看不見光明,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所以我拿著火把來照亮人們!」

賢者再問婆羅門:「經中有四明法,你知道嗎?」

婆羅門回答:「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四明法?」

賢者說:「所謂四明,第一、要通曉天文、地理,知道春夏秋冬四時調和之理;第二、要明了星象之學,能分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事;第三、明白治國安邦之道,教化人民,領導有方;第四、懂得用兵之道,保衛疆域固守無失。你身為婆羅門,知道有這四明法嗎?」

婆羅門心裡感到非常慚愧,自嘆不如,於是將火把丟棄在地上,很恭敬地合掌對佛懺悔。

佛陀知道婆羅門的心意,於是恢復佛身,相好莊嚴普照天地,並以清淨的梵音為婆羅門說了一首偈頌:「若多少有聞,自大以憍人,是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

這首偈頌的意思是:「無論你多麼的博學多聞,如果驕傲自大而輕慢他人,就好像盲人拿著燭火,雖然能夠照亮他人,但是卻照亮不了自己!」

佛陀說:「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比你更愚昧無知的了,竟然在大白天拿著火把在大城市上行走,其實你所知道的,只不過如一粒微塵罷了!」

婆羅門聽完佛的開示之後,羞愧得無地自容,立刻向佛陀頂禮願意成為佛的弟子。

佛很慈悲地接納他成為沙門,這時沙門心開意解,妄念止息而證得阿羅漢果。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做學問、研究教理是用來淨化身心、利益人群的,並不是用來炫耀自己、輕慢他人!

印順導師勉勵我們:「要用學問,不要被學問用。要為自淨其心而學,為利濟人群而學,不要做一般世俗學問想。」

如果只是知識的堆積,而不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改變自己的習氣,頂多只能成為學者,但不能成為聖者,我們不要錯把學者當做聖者。我們學就要用,就像蠶吃了桑葉,牠吐出來是蠶絲;如果蠶吃了桑葉,吐出來還是桑葉,那有什麼用呢?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

所以,希望大家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並如法依法而行,能夠淨化身心,讓自己得解脫,也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究竟解脫。

以上以這些與大家共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2024/08/06
反省自己很重要‼️
Sherlock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6
真的。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Sherlock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7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2024/08/07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2024/08/01
聽聞智者的開示,不但自己今世能獲得利益,連妻子、子女、兄弟、朋友也能得到利益,而且也能獲得後世的福樂,甚至能成就聖人的智慧。攝心正念才能理解佛法的深義,理解義理則持戒清淨不會毀壞戒行,受持正法依法而行的人,由此便能快速得到安樂。
2024/08/01
聽聞智者的開示,不但自己今世能獲得利益,連妻子、子女、兄弟、朋友也能得到利益,而且也能獲得後世的福樂,甚至能成就聖人的智慧。攝心正念才能理解佛法的深義,理解義理則持戒清淨不會毀壞戒行,受持正法依法而行的人,由此便能快速得到安樂。
2024/07/29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2024/07/29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