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兒時的就醫經驗

我出生的六零年代醫學還不發達,印象中小村莊裡就只有一間小診所,所以村民都是小病自己吃成藥,吃不好才看醫生,大多數人都沒進過大醫院,因為在那個沒有全民健保的時代,醫院會在病人入院之時先收一筆保證金的,免得病家付不出鉅額醫藥費。而成藥也不是在西藥房買的,而是俗稱「寄藥包」的商業模式。
  透過網路蒐尋即可找到數筆相關資料,「昭和年間,日本藥商杉澤榮貫堂將富山縣的『先用後利』賣藥制度引進臺灣,1940年代彰化地區有一批人受僱於杉澤榮貫堂,在全臺各地配置藥品,此為臺灣人將日本『家庭配置』改稱為『寄藥包』的肇始。 戰後寄藥包主要提供合格藥廠製造的家庭藥,影響所及使臺灣民眾養成生病時先以自療為主,求診為輔的醫療習性。」印象中藥袋子裡有專治拉肚子的藥,有吃咳嗽喉嚨痛的,還有一瓶虎標萬金油,固定一段時間就會有人自動上門補貨,順便收取相關費用,我家通常會把藥袋掛在神明廳牆上,一方面明顯易見,一方面也可預防小朋友誤食,而且左鄰右舍家中也都有「寄藥包」,有時某種藥吃完了,卻不見補貨的人時,也會上別人家先寄用一包。
  但有些疾病卻非得上診所不可,例如高燒不退,這時家人就會帶著我去看「王醫師」,王醫師是個外省人,講台語時有個很怪的腔調,他最常下的治療方式就是打針,所以天氣變冷家人要我穿上厚重彆扭的大衣,最常聽到的恐嚇台詞就是:「到時候感冒了,就去給王醫師打針」,這時所有的小孩都會乖乖地聽話,大家都怕死打針了。
  從診所的川堂直直地往後望是一個美美的花園,而花園後的住家是一棟二層樓的洋房,傳說中洋房裡有村中唯一的浴缸,但一切都是傳說,因為沒有人有機會進去過。王醫師的太太是本省籍,大人都說醫生娘最好命了,三餐及打掃都由傭人代理,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照顧一條白色的北京狗。
  有時運氣好或症狀不嚴重,王醫師會只給藥、不打針,小診所沒有護士配置,只見醫生在桌上一字排開好幾張正方形的薄紙,然後依序在上面放上一些形狀、顏色不一的小藥丸,然後左折右折,動作俐落地包成一個小三角形,一包就是一餐的份量。大學時期來自鄉下的學妹,不了解城市裡的大醫院有時會把同樣的藥放在同一包裝內,吃藥的時候要每一包藥各取出一顆服用,竟然一次吃下一大包,結果還是室友機靈,發現情況通知舍監,緊急叫了救護車,火速送到醫院洗胃,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還有一種病也是非去診所不可的,那就是牙痛,尤其是學齡前,因為是乳牙的緣故,幾乎是蛀牙就一律拔掉,每個小朋友也是聽到看牙醫就打哆嗦,有次我就在待診間等看牙時,被診療室內的號啕大哭的聲音嚇到奪門而出。
  若街坊鄰居有人住院,絶大多數是生小孩,少數人才是開刀或重病,小時候我曾和大人去彰化基督教醫院探病,剛好遇上了聖誕節,忘了什麼原因,竟然有人送我一支長度到我的腰部的拐杖糖,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根本是如獲至寶,紅白相間的拐杖糖外層包著塑膠薄膜,我捨不得大口吃,每次只打開一點點,舔一口就又包回去,沒想到在搭火車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跌倒了,拐杖糖就碎了一地,而人來人往的車站,大家形色匆忙的腳步就一腳一腳地把拐杖糖踩得更支離破碎,讓我連撿回碎片的機會都沒有了,我傷心難過了好久,還在夢中夢過好幾回,拐杖糖重回我的手中。
  彰化師範大學畢業後,回到家中等待分發的訊息,一日忽然窗外傳來鞭炮的聲音,奇怪今天既沒廟會也沒人結婚,哪裡來的鞭炮聲?探頭一看,好像是附近的王醫師家門口傳來的,奶奶說是慶祝王醫師考上醫生執照,王醫師現在才考上醫生執照?天哪!所以我這一、二十年看的都是密醫!原來王醫師跟著國民政府來台時,在軍中是在軍醫旁邊當助手,而在大陸讀過大學的他很快地就取代了年邁軍醫的角色,而且他行醫多年醫治好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甚至有人遠道慕名而來,就是聽聞他的醫術高超,村裡的人敦厚樸實,沒有人因此而有怨言,一樣小病吃成藥,吃不好或真的不舒服,就看王醫師,但不知是不是小時候打針的關係,當了老師以後,在一次公費的健康檢查中,就驗出我有B型肝炎帶原,所幸透過定期追蹤,倒也相安無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