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滑板車通勤一周感想

背景

  老亞通勤方式如下圖:
  • 從家走到公車站:8-10分鐘
  • 公車路程:15-20分鐘
  • 公車站走到公司:3分鐘
等公車的時間是一個變數,總之通勤時間平均約30分鐘,和許多通勤族比起來算是幸運了。不過「飽暖思淫慾」,久了之後還是老想著有什麼更舒適的可能?特別是從家裡走到公車站這一段路,應該有改進空間。

為何選擇滑板車?

  腳踏車是很明顯的選擇,特別台北市內遍布U-bike站點。可惜公車站附近沒有U-bike站,而若騎自家的腳踏車,就表示到了公車站之後需要把車丟在那裡、風吹日曬一整天,感覺不太安心。
  於是把腦筋動到滑板車上。

多少錢?

  老亞選擇的款式新台幣3,100元,以「腿力」滑板車而言,算是中階。

滑起來如何?

  不要太相信廣告裡俊男美女的輕鬆寫意。
  也不是說滑起來累得要死,但是若看官和老亞一樣不滿意只比行人快一點的窩囊速度,就只能努力蹬腿了,而這個動作比老亞預期費力。
  和地面接觸「滑步」的那隻腿,小腿需要奮力;而滑步的同時,踩在滑板車上的那隻腳,則需要微微半蹲以配合動作,於是大腿需要出力。滑久了之後就明顯感受到「一邊小腿痠,一邊大腿痠」的現象。
  對老亞而言更有失悠然之處,在於只擅長用一邊滑,想平衡一下用另外一腳的時候就有點搖搖欲墜。兩邊的差異除了穩定度,也顯示在速度上:老亞用右腳站、左腳滑,就是比較快。
  不過觀察到此現象之後,老亞也開始練習「左右開滑」,近日漸有開發完成之勢。

不滑的時候才需要費思量

  滑板車的龍頭底部有類似「藍色平板推車」(如下圖)把手的結構,請看官原諒老亞不擅形容機械裝置,總之稍微使力即可摺疊,提著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時候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了。更高階的款式摺疊之後可以用輪子拖著走,老亞的不行。重量的官方數據5.6公斤,「體感」數據是三十秒之後開始手痠。不過老亞只有在上下公車的時候需要提著走,所以也不算太累人。
  但是除了重量之外,提著走的時候龍頭會擺來擺去是另一項困擾。尤其是輪子沾滿塵土,若不留意擦到衣物,也是煩人;如果不慎讓旁人受害就更尷尬了。

優劣綜合比較

優點:
  1. 比走路快。
  2. 可以帶進公車、捷運和辦公室。至少老亞的辦公室可以。
  3. 好玩。
  4. 有運動效果。
  5. 可引起話題。老亞的同事紛紛訝道:「你騎這個?」而未發現動詞用的不太精準。一般行進間有時候路人也會略微側目。當然若看官是想低調的人,這就是缺點了。

缺點
  1. 畢竟也算稍微運動,可能比較累、可能比較熱。
  2. 非滑行時攜帶不便,但無法丟在路邊。所以若打算滑出門,要先想好當天要去的各處場所是否都方便提一台滑板車進入。
  3. 比腳踏車慢。有時候看著魚貫超越的阿貓阿狗也挺鬱悶的。
  4. 對地表的要求比較高:若有小台階或是高低落差,腳踏車可直接壓過,滑板車就得特別注意平衡。最能恣意滑行的表面大概是磁磚或磨石子,其次是品質好的柏油路。若地面粗糙不平、遍布碎石,那可是筋疲力竭又險象環生了。好笑的是導盲磚:若恰好避開突起,則無大礙;若不甚突起「全中」,則減速效果卓越。
  5. 下雨大概就沒救了。腳踏車還可勉強一手撐傘,滑板車完全不行。若看官特別有毅力,穿雨衣雨鞋倒也未嘗不可,但老亞嫌麻煩。
  6. 最好不要有「手提行李」。東西掛在手把也不是不行,但是放在背包比較不會震壞,或是影響滑行平衡。
  7. 輪胎和煞車是耗材。目前老亞當然還不需要更換零件,但精打細算者也得一併考量維護成本。
地面影響滑行之示意:對滑板車而言,左邊很震,右邊很爽

小結

  考量個人交通路線之路況後,若適合,滑板車倒也是不錯的通勤方式。若不適合,倒也不必太羨慕路上呼嘯而過的身影,或許他正煩惱著「腿好痠!」或「等一下要提著走,好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