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兩岸法律信箱:滑板車通勤發生事故得否請求職災補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聽眾朋友來信

兩位主持人有在使用滑板車通勤嗎?我覺得很方便耶,比走路快,也可以帶進公車、捷運、和辦公室,還有運動效果,而且感覺上還可以幫地球節能減碳,一舉數得。但很可惜的是,在臺灣,目前電動滑板車是不能在一般道路上使用的。如果選擇用電動滑板車通勤,會有什麼法律風險嗎?

許惠菁律師將在本集分析當使用滑板車發生事故後可否請求職業災害損害賠償之法律問題。

raw-image




本集重點

  1. 新興交通工具應該如何定位。探討慢車個人行動器具醫療用電動代步車在交通法規上的定位。
  2. 檢視中國、日本與其他國家對於電動滑板車上路之相關規定。
  3. 通勤職災是職業災害損害賠償上大哉問--到底何謂職業災害。
  4. 臺灣關於通勤職災的認定要件。
  5. 中國的通勤工傷規定為何。
  6. 在滑板車越來越風行時,以滑板車為通勤的交通事故應該是層出不窮,臺灣及中國的法院有沒有針對通勤職災有表示意見?
  7. 談中國【江蘇無錫電動車】案例:A的汽車撞上B的電動車,而且電動車的車速還超快,車速大於50km/時。法官是如何判斷。
  8. 臺灣【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065號民事判決】又是如何認定滑板車作為代步工具發生職災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9. 假若構成職業災害,勞工會有什麼保障?談職業災害的補償範圍。
  10. 歌曲推薦:盧廣仲〈工作與休息〉。在掌握這個城市的節奏,請大家還是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才有機會追求一百種的生活。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09/id/14708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的沙龍
17會員
378內容數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2025/05/04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Thumbnail
2025/05/04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Thumbnail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為止,全台機車數為14,569,949台,每100位台灣人中,就有99位擁有機車;全台汽車數8,613,578台,每100位台灣人,擁有汽車的就有36.8位。在汽、機車普及率如此高的台灣,除了意外險、產險等商業保險的保障外,掌握通勤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是廣大的通勤族保障
Thumbnail
聽眾朋友來信 兩位主持人有在使用滑板車通勤嗎?我覺得很方便耶,比走路快,也可以帶進公車、捷運、和辦公室,還有運動效果,而且感覺上還可以幫地球節能減碳,一舉數得。但很可惜的是,在臺灣,目前電動滑板車是不能在一般道路上使用的。如果選擇用電動滑板車通勤,會有什麼法律風險嗎?
Thumbnail
聽眾朋友來信 兩位主持人有在使用滑板車通勤嗎?我覺得很方便耶,比走路快,也可以帶進公車、捷運、和辦公室,還有運動效果,而且感覺上還可以幫地球節能減碳,一舉數得。但很可惜的是,在臺灣,目前電動滑板車是不能在一般道路上使用的。如果選擇用電動滑板車通勤,會有什麼法律風險嗎?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隨處可見俗稱「外勞電動車」的「電動自行車」滿街跑,尤其是工業區鄰近的地區,已經是台灣習以為常的風景之一。2022年11月30日,交通部最新的政策,決定要求「電動自行車」必須比照汽機車掛牌,以利納入政府與交通管理體系管理。 為什麼要求掛牌納管?有什麼重點須知?微電車新法三重點:掛牌、納保、限齡。
Thumbnail
隨處可見俗稱「外勞電動車」的「電動自行車」滿街跑,尤其是工業區鄰近的地區,已經是台灣習以為常的風景之一。2022年11月30日,交通部最新的政策,決定要求「電動自行車」必須比照汽機車掛牌,以利納入政府與交通管理體系管理。 為什麼要求掛牌納管?有什麼重點須知?微電車新法三重點:掛牌、納保、限齡。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在日本原本被歸類為摩托車的「**電動滑板車**」(electric kickboard/electric scooter)即將放寬限制,新的法規有了什麼變化?為何要修法呢?對使用者能帶來什麼好處?
Thumbnail
在日本原本被歸類為摩托車的「**電動滑板車**」(electric kickboard/electric scooter)即將放寬限制,新的法規有了什麼變化?為何要修法呢?對使用者能帶來什麼好處?
Thumbnail
近年台灣常有人為發洩多餘精力、紓解負面情緒及壓力,開跑車飆車甚至造成車禍,增加司法及醫療體系負擔,浪費不少社會成本。 對此,我們......
Thumbnail
近年台灣常有人為發洩多餘精力、紓解負面情緒及壓力,開跑車飆車甚至造成車禍,增加司法及醫療體系負擔,浪費不少社會成本。 對此,我們......
Thumbnail
經過了兩年的磨合,德國政府跟電動滑板車的業者在道路的使用權上也逐漸出現共識,交通意外的數據跟使用率的數據也逐步明朗以後,未來電動滑板車在交通系統的角色也會更為明確,相信在疫情過後,觀光客又回籠時,電動滑板車又會迎向另一波發展高峰
Thumbnail
經過了兩年的磨合,德國政府跟電動滑板車的業者在道路的使用權上也逐漸出現共識,交通意外的數據跟使用率的數據也逐步明朗以後,未來電動滑板車在交通系統的角色也會更為明確,相信在疫情過後,觀光客又回籠時,電動滑板車又會迎向另一波發展高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