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千萬別小看「中式英文」的侵蝕力

我們在英譯的過程中,淺意識下受到了多少中文的影響。 最近的一次校稿時找到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且譯者渾然沒感覺當下寫出來的是邏輯不通的英文。 作者寄來一篇有關肺炎病毒的中文投稿, 原文是這麼寫的: 「除目前美洲與歐洲是重災區之外,其他開發中國家也陸續發生疫情。」 譯者很下意識地直接譯出了這句英文: "Besides America and Europe being the hardly-hit areas of COVID-19, reported cases also emerged in developing nations." 重災區被譯成了 hardly-hit areas ,看出端倪了嗎? hardly這個字查任一家字典就會知道意思是「幾乎不」「幾乎沒有」. 所以hardly hit 自然是指非重災甚至幾乎少有災情。 那麼重災區的英文到底是什麼,韋伯字典給了答案: hard-hit areas。 但您有在追蹤國外新聞的話,其實還有個更傳神的字可表達重災區的概念, 就是「epicenter」,這字除了是震央的意思,也可比喻成災害最嚴重的地方。 權威的CNN新聞標題給了最佳的例子:
話說回來,為什麼譯者會把重災區譯成完全相反的意思,這不是蠻誇張的嗎? 說直白的,原因就是大腦潛意識被中文的思考習慣給侵略了。 顯然地,譯者是想把重災區改譯成「被重重地打擊的地區」(抱歉中文聽起來有 點坳口)。 接著譯者就照中文的語順譯出來: 重就是hard(形容詞),重重地就是加個「ly」變成副詞hardly(但 hardly 的意思根本不是這樣), 然後被打擊就是 hit(被動態)。這樣拼起來就變成hardly hit。 的確靠中文的邏輯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但結果卻是個反效果。 但可别誤會。的確有 hardly-hit 這個詞。這個網站比較了 hard-hit和hardly-hit的差異: http://www.aimpublishing.com/index.php?main_page=document_general_info&products_id=845
翻譯時千萬要小心別被這種潜意識的「病毒」給侵蝕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