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配,過去常被台灣視為貶抑尤其是經過媒體一些腥羶色的渲染,使這類詞彙多用於嫁到台灣的「東南亞」女孩身上,伴隨著如賣春與詐騙等等的詞彙,使得這些遠渡嫁來台灣的新娘們,一到台灣就被當地人有著刻板印象,並在未知的城市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台灣紀錄片《阿紫》是拍攝由越南的貧窮村落嫁到台灣的年輕女孩阿紫與他因單腳有小兒麻痺丈夫阿龍關於彼此的故事,兩人時而好,但又有時為著自己不同的價值觀點大聲吵架,阿紫在面對思鄉情,還有兩個女兒以及對台灣老公的情感,台灣的家;越南的家,阿紫的下一步該怎麼和自己妥協和怎麼走,迷茫中她是否能找到方向。
外籍新娘這詞很常出現在電視網路與各種媒體平台,但一般台灣人聽到這四個字往往想到的是花錢買東南亞年輕女性,讓她嫁來台灣的老婆。事實上的確有仲介越南新娘的行業,甚至越南當地許多小村莊也默許了這種方式把女兒給嫁出去到台灣、中國、韓國等地。
不過外籍新娘一詞應該是指在台灣以外地方嫁到台灣的女孩,並不限於東南亞。不管是膚色白黑,眼睛藍或棕色,一個女人離開出生地遠走他鄉,都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台灣這本來就有著各種不同人群的島嶼,自古就有著可以乘載眾人的氣魄。
《阿紫》是一部近距離與觀眾介紹越南女孩在台婚姻的困境,還有她面臨關於越南與台灣兩方雙重壓力下的生活,這部紀錄片點出從越南貧窮村落嫁到台灣偏鄉地區的女孩她的人生幾乎都在兩個家游移,一方面放不下越南的家人,但同時又必須兼顧自己在台灣開始的新家。
有了先生和孩子的全新生活,都是阿紫的第一次和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這部記錄電影也完全記錄下關於越南與台灣兩個家中對阿紫的印象與看法,有些溫暖,但時而仍然帶著殘忍。
台灣在台的越南人,其實從過去1975年南北越戰爭時,就接收過很多不想被越南共和黨治理的難民,甚至連越南前總統和前總理許多官員都曾因戰事流亡過臺灣。
而當時也有很多被派去越南打仗的中國人因戰事混亂順勢逃離中國輾轉到中華民國定居,最後等越南局勢穩定而返回越南或留在台灣,這些人成為如今有錢有勢的越南華裔族群,而也在近幾年因為民族對立而引發事端。而之後越南新娘跟女生嫁到台灣則是從1997年後才開始興起,嫁到台灣的越南女性平均年齡大約在26歲左右。
電影中不時可以看出阿紫與阿龍倆人之間的互動,時而像夫妻但有時又像是陌生人,阿紫是因為越南家人經濟嫁到台灣的女孩,她的動機是想幫助遠在越南的家人。
阿龍雖然知道阿紫以越南的家人為主,但他認為不管是願意不願意阿紫已經嫁到台灣,並且即將拿到台灣身份,她幫助過老家已經是盡心盡力,她應該將重心來回到台灣的家人身上,但是阿紫卻無法拒絕老家的請求,甚至兩人因為關於越南與台灣的事情時常大吵到阿紫離家出走。
《阿紫》點出了很多異國婚姻問題,重點也放在越南新娘阿紫婚姻買賣的人生上,她把自己下半身的幸福當成可以改善老家的金錢給交易掉了。年輕的她還未思考出自己的方向,就像她丈夫小兒麻痺的阿龍說她必須要自己看清現實。
而另外電影中也帶出更多像是偏鄉人口外移,例如現在台灣的農產業最大主力已經變成外配新娘和外籍勞工,而老一輩人對於外配女性諸多偏見與傳統台灣人女人要持家的價值觀,同樣也壓迫在新住民阿紫身上,使得家庭問題更顯而易見。
台灣有一位知名的越南youtuber秋姮,她使許多人看見越南新娘的另外一種面貌,甚至是較為光鮮亮麗的一面,但是秋姮是從越南首都河內經過母親介紹到台讀書工作,經濟水平高也能保有金錢獨立。
對比阿紫的越南偏鄉同樣來台灣,秋姮可以讀書打工認識新知自由結識對像,阿紫則一開始就已經將自身賣給了台灣的偏鄉農村,外籍新娘的買賣至今能在持續,也成為越南偏鄉改散貧困村莊的一個方法,而這些甘於被買賣的女孩不求什麼,只求一個願意了解她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