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馬戲團》美國傳奇同性戀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歧視的年代,異性戀夫妻的同志性啟蒙書坊
電影原名:Circus of Books
隨著時代進步,同性戀情愛與情色書刊都已經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甚至許多作品還拿這樣的風格進行商業行為如男男戀情的「BL漫畫」還有女女向的「百合作品」都可以看出同性愛與情慾的表達,從小孩不該知道的保守轉為應當讓小孩認識且知道性教育和情色作品的差異。但過去不管是性還是同性戀都是在社會上刻意被掩蓋的事物,而那年代還是有許多思想開方的先驅成為許多人的明燈。
《書本馬戲團》是一部講述同性戀書店的紀錄電影,故事從經營這家店的夫妻檔貝里與凱倫陰錯陽差的從一般工作外經營了情色書籍副業,而之後慢慢的副業越作越大最後開了一間服務男同志情慾的情色書店。而是什麼讓異性戀夫妻開始了同性情慾書店之路,說起來普通但卻又處處讓人驚奇。
如今同性戀或同性關係在台灣已經逐步不是什麼避而不談的事情,畢竟同婚之後小孩還會叫爸爸媽媽、沒有人跑去跟摩天輪結婚、台灣更沒有世界末日大毀滅。雖然其中還有許多美中不足之處,但接受他人與自己不同,雖然不喜歡但尊重你的選擇,是如今台灣必續努力的方向。
在同婚還沒通過時的1994年時台北市開了第一間以女同志和性別議題為主題書店「女書店」,而在1999年也出現以男同性戀者為主題的書店「晶晶書庫」,兩間以同性為主的書店雖然也遭遇過營運困境,但目前還未歇業,持續服務想了解性向與同志情慾的人群。
紀錄片《書本馬戲團》則是有著更早關於同性戀書店的歷史。原同志酒吧業者即將歇業,而由貝里與凱倫這對夫妻買下,在1982年時重新開業。成為許多同性戀者閱讀與認識自我性啟蒙的小書店。
而有趣的事情是兩夫妻絕口不提自己的行業,甚至他們的三名孩子也都完全不知道自己父母經營的是一間同志書店,直到後面經由別人的口中才得知真相,才知道自己父母的書店竟然是無數同志朋友的性啟蒙和避風港處。
這部紀錄片有趣的地方是貝里與凱倫這對夫妻並不是同志友好,並且凱倫還有虔誠的宗教信仰,在紀錄片裡他們談論自己為何經營同志書店「書本馬戲團」,認為這只是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和事業。
書店裡不只有情色雜誌書刊、還有同志錄影帶、情趣用品、保險套等等,甚至為了賺錢他們夫妻還出資給當紅的同性戀情色片導演拍攝獨家的情色影片在店內販售。但貝里與凱倫夫婦卻始終將這當成一門生意看待,他們並沒有去了解客戶族群,會有源源不絕的顧客只是剛好他們就是當年為數不多的同志書店,如此而已。
《書本馬戲團》中其實很少探討同性戀情色這個議題,而更多是探討過去是記者後成為人母有著宗教信仰的凱倫她經營這間書店的心境變化。對於教徒的她來說其實同性戀是錯誤與不被認可的,但是她卻經營同志書店。
她敘述關於自己並不喜歡同性性行為也不喜歡談性這件事情,她把這當成生意與養家活口的方式,她並不排斥同性戀只是無法接受,而直到發生了一件事後才讓她徹底改觀要去認識與學習接受與自己信仰和主觀都不同的同性戀群體。
紀錄片與其在說同性戀書店,不如說是一個長輩從過去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當做生意,但因為契機而去了解和接收新的觀念和價值,是這部紀錄片很值得觀看的地方。
不管是同性戀、女權、或是其他我們陌生的議題,通常不了解的我們都會排斥,甚至挑出那些極端不好之處去說服自己不要認識不要知道。但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書本馬戲團》電影中凱倫正是如此,從不聽不說到後面加入同性戀團體去了解同志與為同志發聲,如同另一版本的《為巴比祈禱》。
當然《書本馬戲團》還是提到許多關於當年歐美同志情色相關議題,例如當時的同志雜誌與錄影帶同志明星,甚至去孩子發現父母經營情色書店的原因和看法,與兩位經營這種另類生意的夫婦各自的心聲。
他們因為同志情色大賺錢;也差點面臨牢獄之災,但還是繼續經營書店給有需要的人。而在2019年時這個從60年代開始經歷50多年的同志書店也因網路時代情色數位化而正式吹熄燈號,雖然許多人覺得可惜,但決定關店的凱倫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是時候了,因為同性情愛已經不在需要一個小避風港,而是可公開談論的事物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8會員
778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軍人紀錄片《父親、軍人、兒子》是以一個伊拉克退伍的軍人布萊恩艾曲和他的兒子為電影主軸,描述關於一位因傷退伍的軍人在回歸了美國社會後,有著怎麼樣的生活與他失去了什麼、又認識到了什麼,還有他與曾經以他為傲的兒子之間,隨著時間和年紀的心境轉變,交織而成家庭電影。
《誰偷了班克西?》是一部相當雜談且政治意味相當重的紀錄電影,片中以班克西在伯利恆的西岸地區的牆面留下驢子對以色列軍官出示通行證的塗鴉,引起許多政治爭議。而之後某天這面畫著驢子的牆卻被割下來準備出售給競標的藝術收藏家,這讓街頭藝術的公眾性和和過去藝術一樣淪為私人收藏兩個極端,開始了一系列論戰。
由日本「表現不自由展執行委員會」擔任策展,展出在日本因為審查機制而被視為禁忌不允許展出的日本藝術作品為理念的【表現の不自由展】,揭開那個日本不願意面對真相的面紗,揭開這些被日本人掩蓋多年的歷史樣貌。
《還能相信WHO?》是由德國導演在2018年所推出拍攝關於世界衛生組織中不為人知的醫學和經濟來源與藥廠和政治人員掛勾的幕後。從過去的豬流感H1N1和非洲伊波拉病毒在到福島核電廠洩漏輻射等關於輻射接觸人體的緊急措施等,在這幕後WHO究竟是為了世界人們的衛生謀福祉,還是為大人物們的方便謀服務?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紀錄片《入戲》是一部以側拍中國電影演員訓練過程,近而拍攝出最真實有如文化革命的慘劇。原本要拍攝電影產業與演員準備演出狀況的導演,意外地拍攝到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準備開拍類似回憶錄的文革電影,為求真實葉京導演開始電影演員培訓,讓演員重新感受當年文革的紅衛兵日常,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美國軍人紀錄片《父親、軍人、兒子》是以一個伊拉克退伍的軍人布萊恩艾曲和他的兒子為電影主軸,描述關於一位因傷退伍的軍人在回歸了美國社會後,有著怎麼樣的生活與他失去了什麼、又認識到了什麼,還有他與曾經以他為傲的兒子之間,隨著時間和年紀的心境轉變,交織而成家庭電影。
《誰偷了班克西?》是一部相當雜談且政治意味相當重的紀錄電影,片中以班克西在伯利恆的西岸地區的牆面留下驢子對以色列軍官出示通行證的塗鴉,引起許多政治爭議。而之後某天這面畫著驢子的牆卻被割下來準備出售給競標的藝術收藏家,這讓街頭藝術的公眾性和和過去藝術一樣淪為私人收藏兩個極端,開始了一系列論戰。
由日本「表現不自由展執行委員會」擔任策展,展出在日本因為審查機制而被視為禁忌不允許展出的日本藝術作品為理念的【表現の不自由展】,揭開那個日本不願意面對真相的面紗,揭開這些被日本人掩蓋多年的歷史樣貌。
《還能相信WHO?》是由德國導演在2018年所推出拍攝關於世界衛生組織中不為人知的醫學和經濟來源與藥廠和政治人員掛勾的幕後。從過去的豬流感H1N1和非洲伊波拉病毒在到福島核電廠洩漏輻射等關於輻射接觸人體的緊急措施等,在這幕後WHO究竟是為了世界人們的衛生謀福祉,還是為大人物們的方便謀服務?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紀錄片《入戲》是一部以側拍中國電影演員訓練過程,近而拍攝出最真實有如文化革命的慘劇。原本要拍攝電影產業與演員準備演出狀況的導演,意外地拍攝到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準備開拍類似回憶錄的文革電影,為求真實葉京導演開始電影演員培訓,讓演員重新感受當年文革的紅衛兵日常,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孕婦和丈夫在書店爭執,原來他們是夫妻。回想起第一次見面的情景,兩人相視而笑,這段小插曲成為他們愛情故事中的一部分。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孕婦和丈夫在書店爭執,原來他們是夫妻。回想起第一次見面的情景,兩人相視而笑,這段小插曲成為他們愛情故事中的一部分。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一間同時有書本、雞蛋糕、二手衣和土地友善產品的書店,會是什麼樣的存在?  去年7月開業的「送報伕文學實驗書店」,由幾位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的人們所共同成立,因著相通的理念,他們集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傳達的事情,希望在這個空間裡聚焦夢想教育和兒童成長議題,支持兒童成為真正的自己,在書店裡一同實踐夢想。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