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不如求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觀三十二相非真
外在種種的相和法,就如佛陀在《金剛經》中一語道破「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菩薩無住相布施」。也如同《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不管修到什麼境界,都不能自稱是佛、上人或是大師,那是一種貢高我慢的心態,也不能自認為自己境界已經修得很好了,毫無盲點和缺點就不再繼續反省和檢討。這般的我慢心,會障礙心性提升,反而變成一種前進的阻力。」
正法難遇,幸運的我在精舍快五年多,在消業和修行的道路上感謝阿伯的開示,了解心外求法就是外道法。在遇到精舍之前,雖然沒有亂走宮廟,但總有朋友說哪間很靈、問事很準、求什麼都很靈、師父很厲害,基於好奇,偶爾會被找,陪著一起去。
雖然好奇,但內心總覺得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幸運的我來到精舍,解決了我的疑惑,原來外道求來的,可能都是抽福報得來的。後來這位朋友漸漸說他有感應,而且感應都很準。我這時候在精舍社團消業修行了,了解這種狀況並非良好。慢慢的,當我再見到朋友時,發現他已升起貢高我慢的心態,因外道宮廟說:「他帶天命,才有這樣的能力」。
雖然升起貢高我慢的心,但他為人還是善良,和我聊了下,總覺得哪裡不對,內心有些疑問和疑慮。我跟他說:「你要不要找時間去精舍問看看?」
請示後,得知原來是外靈干擾,還有宮廟的靈跟著他,給他訊息。藉由這樣的機會,剛好讓朋友了解靈界,更了解修行的重要,也請示了專修法門,加入大社團。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希望遇到善知識,自己更需要往善知識方向修正自己。利益眾生就是利益自己。一如蔡師兄常說:「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也是修理自己。修行是修清淨心,不是攀緣心。」
二、聲色六塵是邪
入世間,人在六塵中生活,如何不受六塵影響?我想大多數的人都覺得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人心總隨著世間的一切人事物起伏。境來時煩惱就來,怎麼可能不擔心、不煩惱,那可是聖人等級了。淨空法師:「不起心動念。」怎麼可能做到?因為很多事情都需要起心動念去做的,這是我還沒消外道願時的想法。
隨著消業、消外道願,我漸漸地體會到如何觀心,在消阿修羅道前,很多時候遇到事情內心很浮躁,在這浮躁的過程中,好像是把無明火,一遇到事情就可點燃,但因為在精舍修行,了解修忍辱的重要,還有本身的個性,慢慢地體會到别人不了解你內心,只有自己最清楚。
隨著消阿修羅道外道願圓滿後,體會更不一樣,內心平靜非常多,面對同樣的事情,內心沒有無明火,而是更清楚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這過程讓我更體會到修行、消外道願的重要,唯有依照精舍佛菩薩的開示,一步一腳印、踏實的修行,提升心性,才能漸入佳境。
就如同《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金剛經》就像洗潔劑;洗了髒污就會跑出來,這是好事,身心靈會越洗越乾淨,人也會更清靜自在。」、「修行心要定,要如如不動,要用清淨心才修得起來;若心不清淨,則修不起來。」心定了才能有覺知的體會,遇到境考會思考、反省、反求諸己。有佛法就有辦法。感謝各位師兄、師姐的分享,感恩精舍阿伯的開示。
慈悲心
歡喜心
卑下心
南無觀世音菩薩
(分享完畢)
眾生對佛法修行總有一些迷思。有一種人覺得佛法枯燥乏味,不時都要打坐、唸經,還要素食,種種不便令其打退堂鼓;另一種人以為學佛就是拜佛,求佛保佑就能事事順利、所求如願。眾生常見不外乎以上的情況,不是覺得學佛是一種束約,就是把佛當作只要誠心祈願,就會「心想事成」,以為這就是學佛修行。
在分享文當中,我們看到佛法既不枯燥也不乏味,能讓我們身心獲得健康、如意。佛法也不向外求感應,而是要向內心去尋找。有些人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會嚮往到很有感應、很靈驗的地方,以為只要去那裡祈求,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卻不知道,希求感應,心外求法,心已經「著相」,心性只會愈來愈偏離。如有緣人的朋友,在收到感應下,漸漸升起貢高我慢之心。
外道宮廟之所以能夠快速給予感應事跡,無非是要拉攏信眾,但天下沒有平白得來的禮物,對方給予您感應,當然要從您身上抽取報酬,那便是您自身的福德資糧,眼前看似有感應、有改善的現象,卻都只是暫時的,福德一旦被抽取用盡,往後的人生就如油盡燈枯,到時想翻身也很難了!幸好文中有緣人適時引導其朋友,才能導回正法修行。
藕益大師:「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修行要靠自己一步步去實踐、去印證、去體悟。愈是在艱困的環境,愈要隨時內省自己的盲點,一層層突破。愈是精進,愈深入佛法修行,就會和分享文的有緣人一樣,漸漸看清、看透一些事物,了解修行從內心而修,非由外得。
有緣人覺悟到消外道願以前,「遇到一些事情內心很浮躁,在這浮躁的過程中我知道,好像是把無明火,一遇到事情就可點燃,但因為在精舍修行了解修忍辱的重要,還有本身的個性,慢慢地體會到别人不了解你,內心只有自己最清楚。」消外道願後「內心平靜非常多,同樣事情,內心沒有無明的火,而是更清楚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
人最不容易過的是哪一關?有人說是情關,有人覺得是生死關,有人卡在人際關,有人是錢財關…。不論是哪一關,都要追本溯源,才能找出癥結所在。有人總是埋怨命運不公,佛告訴我們,因果通三世,因果之下人人平等,今生的業是過去造的因,到這一世所結成的果。過去為何造下不善的因,乃心念迷惑、顛倒所致。因此,這一世應當要努力修正心性,才不會又造下來世苦果。說到底,最要過的關卡是自己的「心」,萬法源自一心。
佛法是活潑的,用心看、用心學,自然能解其義,才不會誤解佛法。《六祖壇經》:「不思善,不思惡」。一般人只看到「不思」,以為「不思、不想」就能解脫,「不思、不想」,豈不成為石頭?我們要學習把總是聽外面聲音的耳朵,回來聽內心的聲音。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教我們要「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慢慢聽,一遍遍地聽,聽到無有雜念,至「入流亡所」。
佛法真正的作用是在教眾生覺悟。自性自渡,自修自得,如同有緣人一樣,透過佛法的修行,內心的安定與提升,使生活上更有智慧。愈修行,愈覺得身心寬廣,不會被六塵境界影響。覺悟者身心輕安,表現出來的是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
佛菩薩在經典中不斷地開示、教導,無非是讓我們找回屬於自己的清淨心,《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是為了修自己的清淨心,自性自渡,不攀緣,越來越不執著。」您的心是否還漂浮於煩惱、六塵事上呢?好好地多讀一部經,多用心體會佛菩薩的開示教誨,靜心、淨心就在剎那之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一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在世界上有很多陷阱,若遇到附佛外道的宮廟容易出問題,因此在家好好誦經修行就好。」
感恩葉師兄整理 歡迎流通   https://reurl.cc/VXp1W5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學佛修行這段時間,最大的體悟是:「除了努力誦經償還累世因果之外,心性也應加緊提升。」   父母在年輕時就開始學佛修行,還曾讓我參加佛學夏令營,我算是在佛化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目前在一家公司上班,因為所屬單位前幾年接到大訂單的關係,即便今年疫情大爆發,工作量仍不受影響。自從進公司以後,就感覺跟主管不對盤,如:週週上班六天、連假配合加班,主管都一樣給予不好的評價。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之前的個性剛強、黑白分明,常會為了朋友的事出頭與人槓上。好幾年前,因為朋友的事槓上我們課長。那幾年的時間,常被課長藉故找麻煩,那段時期常萌生「辭職不做」的念頭。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因緣際會之下,長輩家中在修剪樹木,許多人都來幫忙,自己也沒有修剪樹木的經驗,長輩只是說:「注意不要一次修剪太多,這樣事後會不好補救。」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一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在世界上有很多陷阱,若遇到附佛外道的宮廟容易出問題,因此在家好好誦經修行就好。」
感恩葉師兄整理 歡迎流通   https://reurl.cc/VXp1W5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學佛修行這段時間,最大的體悟是:「除了努力誦經償還累世因果之外,心性也應加緊提升。」   父母在年輕時就開始學佛修行,還曾讓我參加佛學夏令營,我算是在佛化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目前在一家公司上班,因為所屬單位前幾年接到大訂單的關係,即便今年疫情大爆發,工作量仍不受影響。自從進公司以後,就感覺跟主管不對盤,如:週週上班六天、連假配合加班,主管都一樣給予不好的評價。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之前的個性剛強、黑白分明,常會為了朋友的事出頭與人槓上。好幾年前,因為朋友的事槓上我們課長。那幾年的時間,常被課長藉故找麻煩,那段時期常萌生「辭職不做」的念頭。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因緣際會之下,長輩家中在修剪樹木,許多人都來幫忙,自己也沒有修剪樹木的經驗,長輩只是說:「注意不要一次修剪太多,這樣事後會不好補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