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提高觸及率、擴大客群的 3 個行銷操作
當品牌內容累積到一定程度,接下來該做的是讓市場認識你,在品牌廣告的規劃上,盡可能的讓所設定的受眾族群觸及你的廣宣。前面全部所做的基本功,都是為了品牌可以走到使用者面前,讓他們產生興趣、產生購買慾望,創造銷售數字才是最後的目的。
提升觸及率的重點,必須將所有自媒體管道打開,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受眾反饋在哪個平台會最好,只有實際執行之後才會有答案,再來調整品牌營運重心,集中資源重點經營,效益低的平台未來再評估經營的可能性。
1. 善用自媒體
自媒體的操作上,各家平台的演算法都不同,在你我皆知的FACEBOOK與INSTAGRAM上,動態消息的自然觸及率在這幾年不斷的下滑
,代表FACEBOOK就是要品牌花錢下廣告才能觸及到更多受眾,而限時動態的發佈數量也已經超越動態消息,許多品牌已將廣告預算轉向到限時動態上經營。
2.廣告需抓緊「類似廣告受眾」
廣告的操作投放上,直接受眾理所當然是主要的客群,也是經營的主要重點,但有些品牌選擇受眾時,會忽略了「類似廣告受眾」。
類似廣告受眾指的是有可能會喜歡的人,舉例來說,以「美妝品」為產品,直接關鍵字不外乎「保養」、「美白」、「修復」直接對產品的特色匡列受眾,在擴大族群的選擇時,不妨加入「醫美」、「婚紗」、「沐浴」、「香水」等等不同產業,去加大擴張觸及的可能性,這些產業的既有族群通常都有相關需求,在於整體預算上也相對來的高。
再以食品產業來談,通常強調「視覺外觀」、「原料」、「口感」、「口味」等訴求,用「蛋糕」為例,類似的廣告受眾可以選擇,「咖啡」、「下午茶、」「貴婦」等等不同的受眾領域,都是擴大觸及的選項。
這些看似不難的相關連結思考,在品牌實際操作上卻常常被忽略,或許這些受眾的成交轉換率不比主要受眾,但這些新流量的觸及卻是品牌必須做的重點之一。
若以保健品為例,關鍵字常以疾病相關為主,「高血壓」、「糖尿病」、「發炎」、「體脂」、「減重」等等,如果轉換一下思考模式,加入「夢想」、「家庭、」「運動」等重視健康的族群,他們願意投入比一般人更多的預算去照顧自己,是非開發不可的「類似廣告受眾」。
3. 嘗試異業結盟
品牌擴大觸及的方式,除了在網路上的廣告投放外,可以嘗試找到類似受眾的不同產業,玩玩看異業結盟的模式,這個操作手法在藝人圈可以常常看到,將自己的粉絲丟過去,對方在把固有粉絲扔回來,創造版面話題之外,也製造商業銷售的可能。
類似興趣、類似年齡層、類似消費輪廓的不同產業品牌,是很好開發的一群潛在客戶,他們擁有同樣的特質、相當的消費能力,差別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出沒。利用話題性將他們吸引出來,創造更多商業需求。最重要的是,這種行銷策略的成本預算,會比投放廣告來的低,效益來的更好。
既然跨品牌合作的成本與成效這麼好,不如把資源都投入在這上面,無須浪費預算去投放廣告、下關鍵字曝光。
這是不行的,試想,你是品牌經理人,你會與一個從未經營品牌口碑、沒有把品牌廣度打開的產品異業合作嗎?這個答案應該很明顯,合作雙方需要有同等價值、同等意象、甚至相同的理念,在創造話題與品牌價值才有加乘的作用。硬是把兩者不相干的產品湊在一起,或是合作過程中品牌價值有一方明顯過低,僅依靠一邊的力量在支撐,通常效益不會太好,專案也不會太長久。
品牌規模的大小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而是看雙方輸出的能量所發揮的效益來去做評估,有些品牌產品性強,有些則是行銷規劃完整,能夠創造話題,還有自媒體流量高、粉絲黏著度高的個人品牌,各種都是具有商業價值的產能,並不一定看營業規模或粉絲數量去衡量,只要能夠達到預期的商業效益,不論大小,都是很好的契機。
宣傳方式百百種、找到屬於你的受眾最重要
擴張品牌觸及粉絲的階段,在沒有投放廣告的狀況下,以目前的演算法很快就會碰到撞牆期,這是整個生態圈的趨勢。現在的行銷環境,推廣品牌勢必會有廣告預算的產生,金額的多寡要看整個品牌策略的規劃,以及要在哪些平台曝光,如果只是隨著市場跟風操作,很難會達到成效。
行銷模式的主流,不一定在每個品牌、每個產業都適用,有些人靠著FACEBOOK的投放廣告賺到錢,但也有人操作傳統的EDM獲利,廣告觸及的方式有太多種可以選擇,最主要還是要找到屬於你的受眾族群。
不論哪種行銷廣宣模式,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你,盡量的擴大觸及受眾,產生興趣,再善用漏斗理論去提升消費者忠誠度,而這些消費者的回購率也會比一般消費者來的更高。過程中沒有買單的觸及使用者,就是我們改善劇本再行銷的主要受眾,他們不是不喜歡產品,只是我們還沒有打到他心目中的那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