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形聲字與方言字

最早的中文字典,說文解字,總共約有九千三百多字。康熙字典,約有四萬七千多字。在數千年時空的淘洗下,多出來的字,除了因應語言文字精密化多元化多出來的衍生字外,有一大部分為後來音韻改變後所造的方言音字,此以形聲字的型態出現最多。
有網友提到台語的「蝌蚪」有很多地方腔口的音跟字,列表如下:
  1. 華語詞目 蝌蚪
  2. 鹿港偏泉腔 「虫奄」梅仔 âm-muî-á
  3. 三峽偏泉腔 肚胿仔 tōo-kui-á, 「虫奄」梅 âm-buê
  4. 臺北偏泉腔 「虫奄」梅仔 âm-buê-á
  5. 宜蘭偏漳腔 「咁胿仔」 kām-kuainn-á
  6. 臺南混合腔 「大頭鼠仔」 tuā-thâu-tshú-á (新加坡有叫「大頭釘」兮)
  7. 高雄混合腔 「虫奄」胿仔 àm-kuai-á, 肚胿仔 tōo-kuai-á
  8. 金門偏泉腔 「虫奄」梅仔 âm-muî--á
  9. 馬公偏泉腔 「虫奄」吪仔 iâm-ô--á
  10. 新竹偏泉腔 「虫奄」蝛仔 âm-ui-á
  11. 臺中偏漳腔 「蛤胿仔」 kap-kuainn-á
另外,由網路收集來的各地方音腔口還有:
  1. tōo-tōo-n(g)ái-á 台北人亦是如此講(Roger Ong)
  2. to̍k-kuâi-á (Dyer Tung)
  3. tōo-tōo-nái-á 蝌蚪 佇宜蘭麻有人講 (陳文傑)
小小的台灣,不同的地方就有這麼多不同的腔口跟發音,可以想像台語多語層次的多樣複雜面貌。來看出現最多的三個字「虫+奄」,「胿」「梅」分別為 am5, kui5, bue5或mui5
」ㄍㄨㄟ 《廣韻》古(koo2)攜(hue5)切《集韻》涓(kian1)畦(hue5)切,𠀤音圭(kue1)。《廣韻》腣ㄉㄧ ˋ胿。《集韻》大腹。
」ㄉㄧ ˋ:《廣韻》都計切《集韻》丁計切,音帝(te3)。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