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曆、歷與历」,你不知道的漢字故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故宮日歷
中國的故宮每年逢八、月之際都會出一本《故宮日歷》,也差不多每年都會惹來一陣非議。
怎麼了?是不是連故宮的水準都這麼差?簡體字的「曆」、「歷」共用一字「历」就罷了,怎麼?硬要印上繁體字還印錯?
明眼人都知道繁體字「日曆」下面是一個「日」,怎麼會印成「歷」呢?
難道是中國故宮如此中二,自我感覺良好嗎?
「曆」與「歷」的共同點
「曆」、「歷」有一個共同的字根「厤」音ㄌㄧˋ,「厤」在《說文解字》中寫道「治也。從厂秝聲。」表示有治理、研治的意思。
「曆」在《說文解字》中也有,上面提到「厤象也。從日厤聲。」,這告訴我們「曆」是用記載觀測天象的事物,又另外加註「《史記》通用歷」。
「歷」同時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註為「過也。從止厤聲。」,所以我們清楚知道這個「歷」的讀音,從古代開始就沒什麼改變,「歷」的下方是「止」,所以結合起來就是治理停止了,因此本義有過去的意思,像是「歷代」、「歷史」,而後引申為過去的經驗,我們可以用「學歷」、「經歷」等。另外也註記了「引伸爲治曆明時之曆。」
啊!這麼說了半天這兩個「曆」、「歷」,根本在古文中就是共用的嘛!
的確如此!
「曆」、「歷」在古籍書法上經常交互使用,古人使用上完全不以為忤,沒有什麼用了哪個「曆」、「歷」就被老師打╳的問題,但也有逐漸將記載天象用途的事物,用「曆」來代表的趨勢,跟有過去意義的「歷」分開使用。
故宮為什要用「日歷」呢?
難道是為了復古嗎?
這就要講到清朝那位號稱自己是十全老人的乾隆皇了。
乾隆諱「弘曆」。中國古代典籍文獻的文化承傳中,說到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即是避諱文化。祖輩、父輩名諱上用過的字,後代子孫絕對不會再用,更何況是皇帝用過的。否則便是犯大不敬之罪,罹患殺身之禍在所難免。因此在乾隆在位期間編修的《四庫全書》,所有典籍中曾經出現二十幾萬次的「曆」字全部改為「歷」。讓原本逐漸分開的「曆」跟「歷」,又用回古籍上的方式。
雖然這本《故宮日歷》是在2009年才開始由中國故宮推出,但這本日曆的原型,要回推到1933年到1937年故宮曾經出版過五冊《故宮日歷》,當時算是剛脫離大清皇朝不久,是否因為還隨著舊時遺風,避乾隆的諱號而採用「日歷」一詞,就不得而知了。
而這時我們也可以同時來檢視一下簡體字的「历」。「历」用「力」音用形聲方式簡化後,再拿來共用「曆」跟「歷」,似乎也顯得名正言順起來了呢!
历:可以替代「曆」、「歷」
衍生字:「坜」(壢)、 「雳」(靂)、「沥」(瀝)、「枥」(櫪)等。
「曆、歷、历看似無關,其實根本相見甚歡」
《故宮日歷》參考連結:https://www.dpm.org.cn/journal_detail/250752.htm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十五年前,因為到異地,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異地教起了華語。 在華語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於漢字形成及演變的探討、華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尤其看到許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進步,是我精進教學的動力。 雲遊華語是希望將我過去十五年的一些教學心得,做紀錄及歸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概兩三年曾經有過一則新聞,某政黨智庫建議可將太平島租給美軍,遭中國政府大動作批評,而後外交部以簡體字新聞稿回應中國政府。
漢語的音系雖然因為各地方言不同,而有聲調的多寡之分,但發音系統卻不多,相較數萬個漢字,組合而來有意義的發音大概也只有四百多個,要如何讓那麼多的漢字個個都可以念得出來,形聲字就這麼應運而生。  
學完漢字結構,老師們可以給學習者再了解什麼呢?   我認為可以讓學習者認識漢字的起源開始。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09/23 BuzzOrange 【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在臺灣長大的我們,除了標準字體,不知道大家偶爾遇到需要寫字時,會因為有些字的筆畫多,而改寫筆畫較少的字呢?
大概兩三年曾經有過一則新聞,某政黨智庫建議可將太平島租給美軍,遭中國政府大動作批評,而後外交部以簡體字新聞稿回應中國政府。
漢語的音系雖然因為各地方言不同,而有聲調的多寡之分,但發音系統卻不多,相較數萬個漢字,組合而來有意義的發音大概也只有四百多個,要如何讓那麼多的漢字個個都可以念得出來,形聲字就這麼應運而生。  
學完漢字結構,老師們可以給學習者再了解什麼呢?   我認為可以讓學習者認識漢字的起源開始。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09/23 BuzzOrange 【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在臺灣長大的我們,除了標準字體,不知道大家偶爾遇到需要寫字時,會因為有些字的筆畫多,而改寫筆畫較少的字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大師的著作總有股魅力,即使現今有許許多多新穎的著作問世,但這本1985年出版的《萬曆十五年》仍歷久不衰,不僅被認為分析明朝乃至中國政治體制最有力的著作,更比許多歷史專著饒富故事趣味以及可讀性。 看劇的時候,總覺得皇帝擁有決定一切的無上權力。然而,萬曆皇帝卻不是如此,他的頭上籠罩著一個徘徊不去的幽靈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Thumbnail
哈囉~大家這個禮拜過得如何呢?是不是都忙著準備母親節禮物呢? 今天在讀日文新聞時,看到了台所(だいどころ)這個字,剛好隔天又是母親節,就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字。 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甚至到現代,「台所」所帶有的意思都不盡相同,同義詞:勝手(かって)、厨房等。 要從平安時代御台所說起,古代貴族...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Thumbnail
在台灣,由於陰、陽曆並行,國定節日有固定在陽曆某日者--例如開國紀念日、勞動節、國慶日;也有固定在陰曆某日者--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唯獨清明節很特別,陰、陽曆日期都不固定。
Thumbnail
前幾天說到,丙年,天同化祿,但是祿忌一組,看化祿也要看化忌。
小時候總是好奇,為什麼清明節的日期有時是4/5,有時是4/4?當我問起這個問題,大人總是要我不要問那麼多;但我不喜歡這樣,今天就要來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清明節是基於24節氣設立的,即清明開始的那天,也就是太陽抵達黃經15度的那一天,如果某年太陽在4/4到達黃經15度,那麼該年的清明節就在4/4,如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大師的著作總有股魅力,即使現今有許許多多新穎的著作問世,但這本1985年出版的《萬曆十五年》仍歷久不衰,不僅被認為分析明朝乃至中國政治體制最有力的著作,更比許多歷史專著饒富故事趣味以及可讀性。 看劇的時候,總覺得皇帝擁有決定一切的無上權力。然而,萬曆皇帝卻不是如此,他的頭上籠罩著一個徘徊不去的幽靈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Thumbnail
哈囉~大家這個禮拜過得如何呢?是不是都忙著準備母親節禮物呢? 今天在讀日文新聞時,看到了台所(だいどころ)這個字,剛好隔天又是母親節,就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字。 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甚至到現代,「台所」所帶有的意思都不盡相同,同義詞:勝手(かって)、厨房等。 要從平安時代御台所說起,古代貴族...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Thumbnail
在台灣,由於陰、陽曆並行,國定節日有固定在陽曆某日者--例如開國紀念日、勞動節、國慶日;也有固定在陰曆某日者--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唯獨清明節很特別,陰、陽曆日期都不固定。
Thumbnail
前幾天說到,丙年,天同化祿,但是祿忌一組,看化祿也要看化忌。
小時候總是好奇,為什麼清明節的日期有時是4/5,有時是4/4?當我問起這個問題,大人總是要我不要問那麼多;但我不喜歡這樣,今天就要來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清明節是基於24節氣設立的,即清明開始的那天,也就是太陽抵達黃經15度的那一天,如果某年太陽在4/4到達黃經15度,那麼該年的清明節就在4/4,如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