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活在真實裡, 不要活在片面之詞上

    你眼前所見的, 並不一定是真實

    受惠於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 透過網路就能輕易地認識一個人、知道一件事的時代, 大大減少了時間的花費就能得到我們想知道的事, 但是, 會不會我們輕易所判定的, 不見得是真實?
    談論剛認識的心儀對象常常是朋友聚會的話題, 在尚未深入認識對方之前, 總是喜歡先從社群媒體上的分享下定論, 像是按著貼文動態的內容、頻率、追蹤對象都變成了判斷的根基, 進而分析對方會是怎樣的一個人, 舉凡人緣好壞、內涵與否、個性等等。有趣的是, 許多人都還在糾結自己到底可以怎麼樣定義自己時, 卻能輕輕鬆鬆地定義別人, 或是急欲想了解對方, 而全面地了解自己這件事, 總是很少被放在首要之務。
    確實我們能從網路、社群媒體上取得很多資訊, 身處在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頁的世代, 若想了解一個人, 的確可以從裡頭得到一些蛛絲馬跡, 但那都只是從生活裡擷取極小的部分而剪輯出來的片段, 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在還沒有看見事情的全貌時, 往往我們所下的結論, 都只能是自己的觀點, 甚至, 是自己潛意識的投影, 同樣地, 在還不認識事情的全部之前, 你讓自己聽進多少他人的片面之詞了。
    從電影贖罪裡延伸出來的一段話:很多時候, 蒙蔽我們雙眼的, 不是假象, 而是自己的執念。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 我們都太輕易就對眼前的人事物下判斷, 若將那些判斷的根基一一拆解來看, 大多數都只是圍繞著個人的主觀意識和期待, 並非事實的根本。回想過去的自己所曾擁護的執念, 那就像是活在一個以為已經是全世界但卻是封閉的眼界裡, 總以為眼前的所見所聞已是全部的樣貌, 但宇宙是有趣的, 總是會冷不防在生活裡給一頓重擊, 像是不斷在釋出提醒:真正的無知, 是人們的自以為是。在生活場域裡一直被敲醒的歷程裡, 所持的非黑即白的信念在接續著的人生裡, 是慢慢地被敲碎又重新整合, 身心備受煎熬的同時, 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思考自己到底是誰、為了什麼而存在。
    「你看見什麼, 你就成為什麼。」這是無意間遇見, 也很喜歡的一段話, 除了用來提醒自己, 每天面臨排山倒海的訊息襲來, 要有意識地取捨, 關掉雜亂叢生的信息, 只收納所需要、所想成為的。另一方面, 也在每一次, 從個人理出來的觀點, 去反方向觀察自己處於什麼樣的投射狀態, 思考對事物的知曉是否失真, 是否又不小心掉落了情緒、僵化的思維模式中而不自知。
    活在真實裡, 不要活在片面上, 也唯有真實才能指引我們前往更正確的方向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