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書評】《地球盡頭的盡頭》盡頭之後

《地球盡頭的盡頭》的作者強納森.法蘭岑觀察到人類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矛盾現象,他在書中〈救你所愛〉這篇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棟正在興建的建築,外牆決定以玻璃打造,環保人士指出玻璃外牆會造成每年約千隻鳥類撞上建物死亡,而要求在玻璃加上特定圖示,儘管此舉增加的成本僅約千分之一,開發商仍興趣缺缺。但法蘭岑的觀察不在這裡止步,他提及,一位評論家針對這一千隻鳥的生死提出以下的看法——既然氣候變遷會讓大部分的鳥種在數十年內消失殆盡,這一千隻鳥的死活根本沒什麼。這句「沒什麼」惹惱了法蘭岑,先不論這位評論家引用的資料是否足夠客觀公正,法蘭岑痛恨政府、機關、團體總是將氣候變遷當成一切的擋箭牌,彷彿只要賴給氣候變遷,就可以不用在意撞上建築物而死、被交通工具輾過、遭人捕獵,乃至因人類濫墾濫伐,棲地遭破壞而喪身的鳥類及其他生物(法蘭岑是死忠鳥癡)。因為死於氣候變遷的鳥類數量難以估計(無論多或少),因此賴給它就很輕鬆,正好可以拿來當作忽略其他對生物有立即人為威脅的藉口,畢竟只要控制好氣候變遷,全世界不都得救!
為了興建風力發電廠而破壞生物棲地,是對還是錯?
關於「氣候變遷」,法蘭岑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指出,某些特定的團體在10年前就說人類有10年的時間減低碳排放量,拯救地球;10年後,同樣的團體繼續說我們還有10年的時間扭轉地球的命運,全球碳排放量卻節節高升。「氣候變遷」這一仗,法蘭岑說,人類應該承認自己已經慘敗,人性不會改變,人們不會為了地球大幅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來降低碳排放量,光是每個家庭把燈泡換成低瓦數的根本於事無補。既然氣候變遷似乎無論如何都帶有悲劇性的結果,過度強調它只是讓某些人更不願意行動。法蘭岑指出了另一條路,我們應該著手拯救自己所愛的具體事物——可以是我們生活周遭的生態、某個機構、某個特定物種,拯救這些事物會有具體的成效讓我們看見。當「生態浩劫」那天真的到來,此刻儘量維持環境、物種的多樣性,就更有機會幫我們撐過那個時刻。況且,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早已存在生物們的DNA中了。
法蘭岑告訴我們,我們不該繼續假裝能夠力挽狂瀾拯救世界,應當做好準備面對一個氣候更加極端、天災更頻繁、生存更艱辛的地球,以人道、經濟、復育的角度來因應。我們沒辦法控制地球氣溫不上升,卻有能力團結彼此共度難關。這是當今希望之所在。
《地球盡頭的盡頭》(新經典文化,強納森.法蘭岑)
《地球盡頭的盡頭》(新經典文化,強納森.法蘭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