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非人》天地不「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兼法國作家、電影導演身分的菲立普.克婁代,在其著作《非人》中,以極其冷冽、精悍、混淆、突兀的語句,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毫無人性」的社會。走的是極致的荒謬、嘲諷路線,將當代社會的諸多現象通通揶揄、反思一番。如何以「非道德」探討「道德」,且看克婁代如何以筆尖卸下「偽善」,以文字擊退「標準」。關於克婁代在使用文法、標點符號上的特殊之處,本書的譯後記中譯者繆詠華已經做過精彩的解析,本文主要評論以內容為主。
本書由25則短篇構成,每則僅約1000餘字(以中文譯文計算),卻各個驚駭、聳動。全書首篇〈贈予之樂〉的第一句「昨天早上我買了三個男人。」已足夠讓人膽顫,隨即我們發現,原來這是主述者「我」送給妻子的聖誕禮物,用以讓妻子享受群交之樂。「幹麼買三個。每個洞一個。」不料妻子卻不領情,反駁說「你明明知道我不再搞群交。我忘了。」(這裡呈現夫妻關係之疏離,不只想借外力讓妻子享「性」,卻連妻子的喜好都忘了)。於是這三名買來的黑人男子突然變得「無用」,「我」只好將他們拖進車庫綁起,隔天挖個大洞將他們埋了。付出勞動的「我」感到愉悅。「我全身肌肉痠痛。痛歸痛,卻愉快。我很快入睡。睡得跟個小貝比似的。」而在挖洞埋人的過程中,「我」似乎想起某些過往。「這讓我想起某些歷史故事場景,可是我記不起來是哪些。我記憶力衰弱。我買了五台備有無限大硬碟儲存量的電腦。我幹麼記。機器就是為了記憶才存在的嘛。」短短幾句,不只直指殘酷的歷史不斷重演,連帶批判了當今網路世代,雖有大量資訊伸手可得,卻連提取都懶得做。
同樣深具批判精神的還有〈無謂的盛大來回〉,描述受雇於「企業」的員工及其家人到「企業」旗下的度假村消遣,遊樂項目豐富:游泳、釣魚、性交、窺淫遊戲、沙雕。但都不及以下這個活動來得令人快活。「我們好興奮。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員工們乘船出海,駛向在海中漂蕩的小船。「他們看到我們。揮著手臂叫我們。我們也大搖手臂。我們駛近小船。我們的船繞著小船打轉。越來越快。掀起滔天巨浪,它們為之顛簸晃蕩,終至翻覆。」克婁代如此描繪小船上乘載的人「小孩、男人、女人,一個挨著一個站著。黑。擠。如此之擠。如此之黑。老人也是。黑人也是。」雖書中無明確講出,但不難看出其暗指難民的意圖。最後,當小船上的人全部溺死,娛樂也告一段落,這不過是度假的其中一天。而「天天一個樣。度假好單調。不過總歸是度假。」克婁代在這裡的用詞「天天一個樣」,不只諷刺這群人的解悶娛樂每日相同,更意在強調難民們的苦難天天一個樣、永不停歇吧。
其他精彩的段落還有〈縮短社會鴻溝〉中被老公休了以致被關進窮人園區(類似集中營,只是多了觀光用途)的布羅尼亞爾太太。「他把她扔出旅館。由於她出身貧寒,倏忽間,她發現自己又成了窮人。」;大開各民族玩笑的〈共同生活〉等。
25則短篇。25則精巧的當代寓言。25則顛覆思維的駭俗。
《非人》(木馬文化,菲立普・克婁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神的契約》是由被尊稱為美漫教父的威爾.埃斯納(1917-2005)於1978年創作的作品,此作放在埃斯納的創作生涯屬於後期作品,卻從此開展了埃斯納的另一波創作高峰,引領了圖像小說的發展,為當時傳統漫畫逐漸式微的美國注入一波新的動能。它可以活潑、嚴肅、寫實、奇異,當然也可以絕望。     
要減輕社會兩極化的程度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具體有效的做法,再次犧牲少數民族權益是不可接受也無效的。問題再次回到主流政黨身上,除了盡力改善經濟以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外,要恢復容忍與自制的規範也必須從自己開始。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是一本關於「性」的方方面面,曖昧邊界的小說。也是一本告訴我們在「性」及其他事情上,永遠有「我」以及「非我」的空間在,永遠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再對誰誰誰露出「我不懂你」的表情,不懂要謙虛,甚至應該慚愧,這是平等的意義。
歡迎來到字的迷宮,意義的迷途、離散與重返之地,這裡是《字母會》。
    《大裂》一書收入了作者胡遷於2012~2016年完成的15篇中短篇小說,這15篇小說具有高度的一致、同質性,共享相同的世界觀。閱讀這15篇小說,能幫助我們理解胡遷小說世界中所一致體現的共同憤怒與批判。
    《與神的契約》是由被尊稱為美漫教父的威爾.埃斯納(1917-2005)於1978年創作的作品,此作放在埃斯納的創作生涯屬於後期作品,卻從此開展了埃斯納的另一波創作高峰,引領了圖像小說的發展,為當時傳統漫畫逐漸式微的美國注入一波新的動能。它可以活潑、嚴肅、寫實、奇異,當然也可以絕望。     
要減輕社會兩極化的程度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具體有效的做法,再次犧牲少數民族權益是不可接受也無效的。問題再次回到主流政黨身上,除了盡力改善經濟以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外,要恢復容忍與自制的規範也必須從自己開始。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是一本關於「性」的方方面面,曖昧邊界的小說。也是一本告訴我們在「性」及其他事情上,永遠有「我」以及「非我」的空間在,永遠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再對誰誰誰露出「我不懂你」的表情,不懂要謙虛,甚至應該慚愧,這是平等的意義。
歡迎來到字的迷宮,意義的迷途、離散與重返之地,這裡是《字母會》。
    《大裂》一書收入了作者胡遷於2012~2016年完成的15篇中短篇小說,這15篇小說具有高度的一致、同質性,共享相同的世界觀。閱讀這15篇小說,能幫助我們理解胡遷小說世界中所一致體現的共同憤怒與批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依偎在男性身體的牠,恍惚之間讓牠想起了幾乎被遺忘的過去。同樣昏暗的燈光,是在男性三溫暖內,這間主要給異性恋男人的三溫暖,是他在大卡貨運宿舍日子裏的休閒,不像其他同事可能有老婆或女朋友的,有單純的感情及肉體對象,一些單身甚至有女朋友老婆伴侶的會去招妓喝茶。他倒是沒有一塊,他並不想將錢花費在這邊,所以上
Thumbnail
本來想寫寫個短篇小說,但靈感尚未俱足,只好先隨便聊聊。 前幾日跟好久不見,之前打工度假認識的朋友吃飯閒聊,聊到他的親戚,是一個頗需要將自身存在感或者說是價值感建立在他人需要之上的人,過往也算是很為家庭付出。 但就在離婚重獲自由後,一下子瞬間腳踏三條船,自己忙就算了,還弄到家人一起忙的不可開交。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像一場瘋狂的假說,實驗著一個女人的內心如果全然沒有社會道德及禮教的束縛,僅僅是懷著如嬰兒般的赤子之心闖蕩世界,會與世界產生怎樣的互動?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女人跳河自盡後,被瘋狂外科醫生移植她所懷的嬰兒的腦袋,繼續存活下去的故事。
Thumbnail
有錢又有閒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像這樣的人就叫做「新富族」,他們放棄了所謂「先苦後甘的人生計畫」,而是活在當下,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給了工作,等賺夠了錢才去享受生活。 財富與享受生活,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就讓我們看看費里斯是如何做到的吧!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以七個短篇小說集合而成的小說集,金英夏的作品總是令人難忘,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感受以及想像空間。我們需要切身感受。每個人的想像都不一樣,所感受到亦不會相同。在荒唐的世界之中生存,閱過無數關於荒誕無稽的世界,也仍然會被其寫作而驚覺世界的無奈;就讓我們看清世界,投進這個深潭,保持獨有心態地將世界擊碎吧。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依偎在男性身體的牠,恍惚之間讓牠想起了幾乎被遺忘的過去。同樣昏暗的燈光,是在男性三溫暖內,這間主要給異性恋男人的三溫暖,是他在大卡貨運宿舍日子裏的休閒,不像其他同事可能有老婆或女朋友的,有單純的感情及肉體對象,一些單身甚至有女朋友老婆伴侶的會去招妓喝茶。他倒是沒有一塊,他並不想將錢花費在這邊,所以上
Thumbnail
本來想寫寫個短篇小說,但靈感尚未俱足,只好先隨便聊聊。 前幾日跟好久不見,之前打工度假認識的朋友吃飯閒聊,聊到他的親戚,是一個頗需要將自身存在感或者說是價值感建立在他人需要之上的人,過往也算是很為家庭付出。 但就在離婚重獲自由後,一下子瞬間腳踏三條船,自己忙就算了,還弄到家人一起忙的不可開交。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像一場瘋狂的假說,實驗著一個女人的內心如果全然沒有社會道德及禮教的束縛,僅僅是懷著如嬰兒般的赤子之心闖蕩世界,會與世界產生怎樣的互動?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女人跳河自盡後,被瘋狂外科醫生移植她所懷的嬰兒的腦袋,繼續存活下去的故事。
Thumbnail
有錢又有閒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像這樣的人就叫做「新富族」,他們放棄了所謂「先苦後甘的人生計畫」,而是活在當下,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給了工作,等賺夠了錢才去享受生活。 財富與享受生活,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就讓我們看看費里斯是如何做到的吧!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以七個短篇小說集合而成的小說集,金英夏的作品總是令人難忘,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感受以及想像空間。我們需要切身感受。每個人的想像都不一樣,所感受到亦不會相同。在荒唐的世界之中生存,閱過無數關於荒誕無稽的世界,也仍然會被其寫作而驚覺世界的無奈;就讓我們看清世界,投進這個深潭,保持獨有心態地將世界擊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