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非人》天地不「人」

更新於 2021/02/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兼法國作家、電影導演身分的菲立普.克婁代,在其著作《非人》中,以極其冷冽、精悍、混淆、突兀的語句,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毫無人性」的社會。走的是極致的荒謬、嘲諷路線,將當代社會的諸多現象通通揶揄、反思一番。如何以「非道德」探討「道德」,且看克婁代如何以筆尖卸下「偽善」,以文字擊退「標準」。關於克婁代在使用文法、標點符號上的特殊之處,本書的譯後記中譯者繆詠華已經做過精彩的解析,本文主要評論以內容為主。
本書由25則短篇構成,每則僅約1000餘字(以中文譯文計算),卻各個驚駭、聳動。全書首篇〈贈予之樂〉的第一句「昨天早上我買了三個男人。」已足夠讓人膽顫,隨即我們發現,原來這是主述者「我」送給妻子的聖誕禮物,用以讓妻子享受群交之樂。「幹麼買三個。每個洞一個。」不料妻子卻不領情,反駁說「你明明知道我不再搞群交。我忘了。」(這裡呈現夫妻關係之疏離,不只想借外力讓妻子享「性」,卻連妻子的喜好都忘了)。於是這三名買來的黑人男子突然變得「無用」,「我」只好將他們拖進車庫綁起,隔天挖個大洞將他們埋了。付出勞動的「我」感到愉悅。「我全身肌肉痠痛。痛歸痛,卻愉快。我很快入睡。睡得跟個小貝比似的。」而在挖洞埋人的過程中,「我」似乎想起某些過往。「這讓我想起某些歷史故事場景,可是我記不起來是哪些。我記憶力衰弱。我買了五台備有無限大硬碟儲存量的電腦。我幹麼記。機器就是為了記憶才存在的嘛。」短短幾句,不只直指殘酷的歷史不斷重演,連帶批判了當今網路世代,雖有大量資訊伸手可得,卻連提取都懶得做。
同樣深具批判精神的還有〈無謂的盛大來回〉,描述受雇於「企業」的員工及其家人到「企業」旗下的度假村消遣,遊樂項目豐富:游泳、釣魚、性交、窺淫遊戲、沙雕。但都不及以下這個活動來得令人快活。「我們好興奮。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員工們乘船出海,駛向在海中漂蕩的小船。「他們看到我們。揮著手臂叫我們。我們也大搖手臂。我們駛近小船。我們的船繞著小船打轉。越來越快。掀起滔天巨浪,它們為之顛簸晃蕩,終至翻覆。」克婁代如此描繪小船上乘載的人「小孩、男人、女人,一個挨著一個站著。黑。擠。如此之擠。如此之黑。老人也是。黑人也是。」雖書中無明確講出,但不難看出其暗指難民的意圖。最後,當小船上的人全部溺死,娛樂也告一段落,這不過是度假的其中一天。而「天天一個樣。度假好單調。不過總歸是度假。」克婁代在這裡的用詞「天天一個樣」,不只諷刺這群人的解悶娛樂每日相同,更意在強調難民們的苦難天天一個樣、永不停歇吧。
其他精彩的段落還有〈縮短社會鴻溝〉中被老公休了以致被關進窮人園區(類似集中營,只是多了觀光用途)的布羅尼亞爾太太。「他把她扔出旅館。由於她出身貧寒,倏忽間,她發現自己又成了窮人。」;大開各民族玩笑的〈共同生活〉等。
25則短篇。25則精巧的當代寓言。25則顛覆思維的駭俗。
《非人》(木馬文化,菲立普・克婁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神的契約》是由被尊稱為美漫教父的威爾.埃斯納(1917-2005)於1978年創作的作品,此作放在埃斯納的創作生涯屬於後期作品,卻從此開展了埃斯納的另一波創作高峰,引領了圖像小說的發展,為當時傳統漫畫逐漸式微的美國注入一波新的動能。它可以活潑、嚴肅、寫實、奇異,當然也可以絕望。     
要減輕社會兩極化的程度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具體有效的做法,再次犧牲少數民族權益是不可接受也無效的。問題再次回到主流政黨身上,除了盡力改善經濟以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外,要恢復容忍與自制的規範也必須從自己開始。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是一本關於「性」的方方面面,曖昧邊界的小說。也是一本告訴我們在「性」及其他事情上,永遠有「我」以及「非我」的空間在,永遠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再對誰誰誰露出「我不懂你」的表情,不懂要謙虛,甚至應該慚愧,這是平等的意義。
歡迎來到字的迷宮,意義的迷途、離散與重返之地,這裡是《字母會》。
    《大裂》一書收入了作者胡遷於2012~2016年完成的15篇中短篇小說,這15篇小說具有高度的一致、同質性,共享相同的世界觀。閱讀這15篇小說,能幫助我們理解胡遷小說世界中所一致體現的共同憤怒與批判。
    《與神的契約》是由被尊稱為美漫教父的威爾.埃斯納(1917-2005)於1978年創作的作品,此作放在埃斯納的創作生涯屬於後期作品,卻從此開展了埃斯納的另一波創作高峰,引領了圖像小說的發展,為當時傳統漫畫逐漸式微的美國注入一波新的動能。它可以活潑、嚴肅、寫實、奇異,當然也可以絕望。     
要減輕社會兩極化的程度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具體有效的做法,再次犧牲少數民族權益是不可接受也無效的。問題再次回到主流政黨身上,除了盡力改善經濟以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外,要恢復容忍與自制的規範也必須從自己開始。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是一本關於「性」的方方面面,曖昧邊界的小說。也是一本告訴我們在「性」及其他事情上,永遠有「我」以及「非我」的空間在,永遠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再對誰誰誰露出「我不懂你」的表情,不懂要謙虛,甚至應該慚愧,這是平等的意義。
歡迎來到字的迷宮,意義的迷途、離散與重返之地,這裡是《字母會》。
    《大裂》一書收入了作者胡遷於2012~2016年完成的15篇中短篇小說,這15篇小說具有高度的一致、同質性,共享相同的世界觀。閱讀這15篇小說,能幫助我們理解胡遷小說世界中所一致體現的共同憤怒與批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往往在親友、摯愛離開後,我們會聽見人家說「他們不是真的離開了,只是換種形式陪伴著你」。我曾認為這句話旨在安慰,因為人們急欲在悲痛中找尋浮木,在真正走出傷鬱之前渴望心靈慰藉。 但與其說是慰藉,真正體會過別離之痛,形體會離去而精神、影響力不會的體悟更加濃烈。你可能認為你做了自己人
Thumbnail
小時候和親戚聚會時,家長是否曾提醒你,要活潑一點,嘴甜一點?而到了求學跟工作階段,性格外向的朋友似乎格外討人喜歡、人面交際廣,好機會也較為容易掌握,這世界對內向者是否太不公平了呢?
Thumbnail
每個人一生當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失眠的情況。 失去一天的睡眠,或許隔天還可以再睡飽一點補回來。 但如果一直都在失眠呢? 心中的空白可以被補上嗎? 進幾個月來,由於我想要撰寫一本和失眠相關題材的小說,開始搜集有關失眠的資料。 無論是書籍、音樂還是採訪身邊的人,這才發現這已經變成一種“國民病”。 不分
Thumbnail
不要放棄希望,是戲劇、電影、小說常常展現的精神。透過動人的故事,作品提醒人們儘管生活不盡完美,但只要好好生活、等待,終會迎來美好的結局。然而,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1985年發表的小說——《撒旦的探戈》,卻露骨地提出質疑:懷抱希望是否真的讓人感
Thumbnail
「他人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地獄」——沙特 幸福,或許可以讓人自在地生活,去追求自己嚮往的人生。但是,「幸福」的形象,某種角度來說,使人無法成為自己。
Thumbnail
推薦給與我相同世代的人看(18~30歲),讓我們一起更正向的面對台灣發展吧! 不知不覺中台灣已經結束經濟崛起的世代了 現在台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往往在親友、摯愛離開後,我們會聽見人家說「他們不是真的離開了,只是換種形式陪伴著你」。我曾認為這句話旨在安慰,因為人們急欲在悲痛中找尋浮木,在真正走出傷鬱之前渴望心靈慰藉。 但與其說是慰藉,真正體會過別離之痛,形體會離去而精神、影響力不會的體悟更加濃烈。你可能認為你做了自己人
Thumbnail
小時候和親戚聚會時,家長是否曾提醒你,要活潑一點,嘴甜一點?而到了求學跟工作階段,性格外向的朋友似乎格外討人喜歡、人面交際廣,好機會也較為容易掌握,這世界對內向者是否太不公平了呢?
Thumbnail
每個人一生當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失眠的情況。 失去一天的睡眠,或許隔天還可以再睡飽一點補回來。 但如果一直都在失眠呢? 心中的空白可以被補上嗎? 進幾個月來,由於我想要撰寫一本和失眠相關題材的小說,開始搜集有關失眠的資料。 無論是書籍、音樂還是採訪身邊的人,這才發現這已經變成一種“國民病”。 不分
Thumbnail
不要放棄希望,是戲劇、電影、小說常常展現的精神。透過動人的故事,作品提醒人們儘管生活不盡完美,但只要好好生活、等待,終會迎來美好的結局。然而,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1985年發表的小說——《撒旦的探戈》,卻露骨地提出質疑:懷抱希望是否真的讓人感
Thumbnail
「他人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地獄」——沙特 幸福,或許可以讓人自在地生活,去追求自己嚮往的人生。但是,「幸福」的形象,某種角度來說,使人無法成為自己。
Thumbnail
推薦給與我相同世代的人看(18~30歲),讓我們一起更正向的面對台灣發展吧! 不知不覺中台灣已經結束經濟崛起的世代了 現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