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的故鄉是怎麼消失的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是父親的故事
  我在台灣出生,以前從沒見故鄉,以後也不會。
  從小在填寫個人資料時,對籍貫欄總存著一絲陌生遙遠卻又親切的遐像。在書中讀到安徽兩個字的時候,也會留意那些美好的讚譽,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填補,心中的空缺。每年除夕圍爐,父親也一再重覆那些故鄉的人與事,在我的腦海裡慢慢拼出一幅模糊的江山故園圖。
  我的祖母何氏,生育九子,但養大成人的僅存老大與老么,父親還是雙胞胎之一。老家在長江河畔,所以夏日常在江裡游泳避暑。在父親的說法裡,曾祖父是個奇特的人,冬日在家一顆鹹蛋可以劃分成好幾塊,每日吃一小塊。但是,父親經常鑽進戲院看電影,而電影院竟是曾祖父開的,日後父親一口好英語,與來台美軍顧問結交為好友,就是這時打下的基礎。
服役34中隊與美軍顧問團人士成為好友
  父親對於物質生活上的窮困還是富裕,完全說不清楚。只說記得夏天典當棉被,冬日典當夏衣時贖回棉被,他小小的身軀,還構不到當鋪的窗口。然後又說,跟曾祖父坐船放流長江作生意,上岸吃喝都有人免費招待,身上不需準備銀錢。
  那時對故鄉毫無慨念,完全不知該如何解讀。到是讀高中的二哥,有些歷史基礎,對我說曾祖可能是漕運(負責長江鹽運輸的地方系統俗稱青幫)人員方能如此。並說以後要回去探一究竟,補寫家譜。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那真是窮困至極悲慘的生活呀!或許如此,父親給母親的最高評價就是《勤儉持家》。不過,回頭看舊時代的眾生,應該還算是正常的狀況吧!
  對於家鄉的概念,真正產生衝擊的是在我看了一本書之後。一個中國紅衛兵的自述,文革紀實的長篇小說《天讎》。作者凌耿以「廈八中」紅衛兵頭目為第一人稱,詳實寫出文革初期1966年—1968年的故事。以我外省二代的角度,總想了解共產黨統治下的學生,在毛澤東對權力維護下,批判當時西方資本思想所做的瘋狂運動。
  然而,當時曾心驚動魄的內容都忘記了,至今僅存內心受到驚嚇震撼的一幕。
  當作者坐著火車北上與其他紅衛兵串連時,途經安徽一個城市,於是跳下火車,買了幾個熱騰騰的肉包,回到車上一口咬下,有硬物吐出來檢查,看見一塊帶著人類指甲的肉塊。
   忽然,心裡對家鄉連結的那根線斷了,多年孕育的憧憬,頓時消失無影無蹤。
  日後,隨著前夫在無錫開設工廠,其間有位安徽來的員工,曾笑問:「老闆娘,甚麼時候回家鄉看看呀?」
  我只能苦笑,卻從未動念。
  在父親去逝前兩年,那天過新年回娘家,見父親垂垂老矣的模樣,忽然心中不忍問到:「要不要陪你回老家?」
  父親笑著搖頭,說不要了,後來才聽小妹說:「爸爸回去過,只是找不到老家了。」
  莫名想到安徽鳳陽的民謠,現在大夥歡唱的歌詞是:左手鑼 右手鼓 手拿著鑼鼓來唱歌 別的歌兒我也不會唱 只會唱個鳳陽歌 鳳陽歌兒來呀~呀 得郎噹飄一飄 得郎噹飄一飄 得飄 得飄 得飄得飄飄一得飄飄飄一飄
  事實上另有一個版本,見於號稱盛世的乾隆年間的文獻,戲曲劇本選輯《綴白裘》,歌詞則曰:『家住廬州並鳳陽,鳳陽原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我以為當時應該是藉古(明)諷今(清),氣憤康乾風光出巡的背後動機,是想榨乾民間的財富吧!
  看看今年大陸水患,為了救其他城市的財富,偷偷挖開提防,淹了安徽縣市,欺負安徽人窮沒志氣。
  歷史鏈不斷巡迴,跳出來,就讓惡夢結束吧!
二哥在美國成婚父母前往祝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彝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元春死亡之謎     賈府,一分為二,寧國府與榮國府。奕如十二金釵結合黛玉與寶釵置頂,各自為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指標。這是一分為二的書寫技巧。    寧,願歲月靜好安寧。榮,得人間榮華富貴。本該是這個樣子,卻不然。寧國府成為家族亂象之源,乃至榮國府的寶玉,看透人情世故,拋棄富貴榮華,飄然隱去,不再眷
    從《石頭記》到《紅樓夢》    甲戌眉批記載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從原本最早的《石頭記》或《風月寶鑑》,定稿為《金陵十二釵》,其後由吳玉峰改名《紅樓夢》,取自書中仙姑給寶玉譜寫的曲名
    今生緣起緣滅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只因作者把黛玉和寶釵合併,置十二金釵之首。於是,人們便常常將黛玉和寶釵做比較,其實這兩種美是無法比較的。一個是寫意的,一個是寫實的;一個是出世的,一個是入世的,如何比較呢?然而,從作者在預設角色時,把寶玉兩個字拆開來,分別給了寶釵和黛玉。
    絳株仙子前世奇緣    「語出蓮花落,動靜自生香」。幾百年來,黛玉以她的美麗、才情和氣質在中國小說史上卓然獨立,俯視群芳。冷子興口中聰明靈秀的黛玉,在賈府中初登場時的形容「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王熙鳳誇黛玉說:「這通身的氣派。」
    情之不知所起-情欲初萌   5回的夢境裡,可卿美麗溫婉的形相,是寶玉的情慾萌動的對象。這個經典的夢境,若以現在精神分析的說法,是被壓抑的潛意識,令其性欲萌芽的夢境,除了生理上的成熟反應外,也喚起他的男性意識,包括對異性及弱小者的保護基因。因此,可卿出自養生堂的可憐身影後來投射到英蓮身上。
    寶玉身心靈的三個面相   關於少年寶玉情欲的展開,第五回裡午寐時一個極短的夢境,神遊「太虛幻境」預見了未來,於是,少年長大成人了。這也是紅樓夢中最引人入勝,充滿遐想精彩生動的章回。從遊遍了仙花馥郁,異草芬芳的仙境,見到「金陵十二釵」上中下三等女子的宿命圖,更在夢中與可卿情意纏綿,初試雲雨
    元春死亡之謎     賈府,一分為二,寧國府與榮國府。奕如十二金釵結合黛玉與寶釵置頂,各自為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指標。這是一分為二的書寫技巧。    寧,願歲月靜好安寧。榮,得人間榮華富貴。本該是這個樣子,卻不然。寧國府成為家族亂象之源,乃至榮國府的寶玉,看透人情世故,拋棄富貴榮華,飄然隱去,不再眷
    從《石頭記》到《紅樓夢》    甲戌眉批記載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從原本最早的《石頭記》或《風月寶鑑》,定稿為《金陵十二釵》,其後由吳玉峰改名《紅樓夢》,取自書中仙姑給寶玉譜寫的曲名
    今生緣起緣滅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只因作者把黛玉和寶釵合併,置十二金釵之首。於是,人們便常常將黛玉和寶釵做比較,其實這兩種美是無法比較的。一個是寫意的,一個是寫實的;一個是出世的,一個是入世的,如何比較呢?然而,從作者在預設角色時,把寶玉兩個字拆開來,分別給了寶釵和黛玉。
    絳株仙子前世奇緣    「語出蓮花落,動靜自生香」。幾百年來,黛玉以她的美麗、才情和氣質在中國小說史上卓然獨立,俯視群芳。冷子興口中聰明靈秀的黛玉,在賈府中初登場時的形容「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王熙鳳誇黛玉說:「這通身的氣派。」
    情之不知所起-情欲初萌   5回的夢境裡,可卿美麗溫婉的形相,是寶玉的情慾萌動的對象。這個經典的夢境,若以現在精神分析的說法,是被壓抑的潛意識,令其性欲萌芽的夢境,除了生理上的成熟反應外,也喚起他的男性意識,包括對異性及弱小者的保護基因。因此,可卿出自養生堂的可憐身影後來投射到英蓮身上。
    寶玉身心靈的三個面相   關於少年寶玉情欲的展開,第五回裡午寐時一個極短的夢境,神遊「太虛幻境」預見了未來,於是,少年長大成人了。這也是紅樓夢中最引人入勝,充滿遐想精彩生動的章回。從遊遍了仙花馥郁,異草芬芳的仙境,見到「金陵十二釵」上中下三等女子的宿命圖,更在夢中與可卿情意纏綿,初試雲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國中時國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是陳之籓先生所著「失根的蘭花」,文中國族認同的微言大義,早已模糊不復記憶,但身為外省來臺老兵的第二代,隨著父親部隊一次又一次輾轉在本島外島遷徙飄泊的時候,或是一次又一次省籍身份識別的時候,課文裡那張沒能紮根於土地的蘭花的插圖,在記憶中卻是益發清晰。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
    Thumbnail
    三   父親于民國17年農曆11月17日(西元1928年12月28日)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羅東鎮高塘村許厝西高墘厝,為家中幼子。上有三位兄長大哥黃種和(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成器(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振作(五女黃玉琴招贅鄭石泉傳祀)是吾祖父黃禝財(諡華亭)長室潘勤娟所生。次有兩位姐姐黃參治(適後洋坑柄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國中時國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是陳之籓先生所著「失根的蘭花」,文中國族認同的微言大義,早已模糊不復記憶,但身為外省來臺老兵的第二代,隨著父親部隊一次又一次輾轉在本島外島遷徙飄泊的時候,或是一次又一次省籍身份識別的時候,課文裡那張沒能紮根於土地的蘭花的插圖,在記憶中卻是益發清晰。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
    Thumbnail
    三   父親于民國17年農曆11月17日(西元1928年12月28日)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羅東鎮高塘村許厝西高墘厝,為家中幼子。上有三位兄長大哥黃種和(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成器(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振作(五女黃玉琴招贅鄭石泉傳祀)是吾祖父黃禝財(諡華亭)長室潘勤娟所生。次有兩位姐姐黃參治(適後洋坑柄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