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借物少女艾莉緹是對偷竊最荒謬的詮釋,那麼這本書所要展現的,則是偷竊的另一個視角。如果按照刑事法的定義,偷指涉的是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似乎明確的規範了偷這個行為。然而這本書想強調的是,很多得不到的東西,所做出來的填補行為,有時就是偷,於是書的封底寫道:他們偷的是親情。
家族似乎是個很容易理解的詞,和偷一樣。在常識上,因血緣或姻親關係產生的社會連結,似乎就能稱作是家族。但,同時多數人也明白,這個表面上、外觀上的連結,有時因為種種壓力,脆弱的不足以撐起一個人的人生,遑論是一家人的人生。
書名很明確的指出這是一個關於偷竊的故事,但這故事卻包含著許多與偷竊相關聯的事件和情緒。一件事物,如果明確擁有,那可能不會特別想要偷,但不足和根本未曾擁有過,那偷可能就是一個解決缺乏的途徑。當多數人是交換為日常時,無從交換的人就用「人格」、「道德」當代價,建築起屬於自己的世界觀,以便讓自己在世上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想像力一直都是一種超能力,可以透過認知轉換,來調整心理與實際不平衡的地方。書中的各個主角所建立起的脆弱連帶關係,直指的可能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各種不幸,所衍生的各種支離破碎,因為各種巧合而又聚集在一起的一段經驗。這個經驗在互不信任中,展現了人性最原始的善,而這個善意也很可能極少出現在過去的經驗中。
當美夢在現實中碰到了稜角,一下次全部破滅後,抓住殘存的美好記憶,似乎讓每一個角色都找到過日子的理由。雖然未曾真正合法擁有,但已經擁有過的經驗,卻產生了力量,撐住接下來的困難和挑戰。
於是,故事中沒說清楚的渣男,沒寫明白的家道中落,沒鋪陳很多的邊緣家庭,似乎包在原先的社會價值外,有一種不太容易消化的哀愁,讓文字建構出來的世界挑戰著既有的生活樣貌。也許,重新定義之後,事情就不一樣了,那怕這定義是少數人所擁有的,或者是個人獨自品味的經驗,都又創造出另一個理解的可能。
逃不掉、躲不了的,儀式性的用一種自己理解的方式,溫柔的回應這個世界。那些不幸、莫可奈何,透過轉換,也許也就不那麼難受了。當生活現實到幾乎沒有改變的可能,扛起自己的種種,繼續往前走,可能是故事中隱約說出的軸線,至於通往哪裡,就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推薦給想挑戰非典型好結局小說的朋友,如果想要讀讀類似這樣帶有一點點憂傷情緒,又微微透出溫暖的小說,這會是一本容易讀且篇幅不長的作品。也推薦給想學說故事的人,這個作品展現了一種即使書名破梗,卻還是精彩的呈現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497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北上參加周門聚餐,選了普悠瑪,搭車時間超長。在沒有昏睡的時刻,讀完這本書剛出版的小書,覺得很有趣。我想,大家對國文課本、國文課乃至於國文老師的印象,某部分應該滿一致的。而這本書大致就是跳開你腦中的這些印象,來說說國文課還可能有哪些可能。 作為一個有專業癖的妖怪,會想要買這本書,是把它當成另類教案來讀
對量化研究而言,抽樣與選擇研究問題一樣重要。抽樣是重要的過程,如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決定了是否可以做出正確的推論。甚至解釋因果關係,而不僅僅是發現變項間的相關。 但大數據要說的概念,恰恰與上述的研究方法與假設迥異。透過資料庫和資訊處理科學的發達,發展變相間的數據模型,推論母體變項間的相關,甚至可
僕が殺した人と僕を殺した人是一句很適合拿來學文法的句子(不對。他是一本好看、劇情緊湊的小說, 小說不準備談死刑存廢,卻平實的描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翻開書頁,一度以為場景不若作者所言,在美國開始的雙軸線小說,帶讀者從頭開始進入作者的視角。青春期真摯的友誼,有的時候因為家庭環境而有了變化。那些大人的事
好久沒有寫書評了,因為忙著寫報告跟論文(誤)。為了寫論文,還有寫報告也看了一些可能不怎麼有趣的書。因為看了很多,報告又不怎麼好寫,所以決定寫一下書評(不到死線不認真寫)。 Fintech真的很熱門,也很新潮,就是這幾年不斷超展開的一項金融結合科技的技術,看他的英文字就知道是這兩個領域的小孩,如果你的
時隔半年多,不是這半年都不讀書,而是讀的書很難來個書評。準備研究所考試,也是偷閒看閒書。以下分享在下的心得,下一篇是舊書書評《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說實話,這本書在當初太陽花運動的時候一時刮起一股旋風,本人也很流俗的買了。看到這裡想當然爾本人對這書的評價不是太好,就事論事談一下讀完的感想。 作
萬城目學是我一直以來滿喜歡的日本小說家之一,他的小說特色在於除了穿越得很自然之外,也挺詼諧有趣的。不生硬的結合一些日本特有的歷史、文化,讀起來有種特殊的趣味。 這本書大約是在講跟神這工作有關的事,日本的神道教跟一般台灣傳統信仰的道教某個部份是相似的,用這個做為故事的背景,然後描述一個神和專門採訪神的
北上參加周門聚餐,選了普悠瑪,搭車時間超長。在沒有昏睡的時刻,讀完這本書剛出版的小書,覺得很有趣。我想,大家對國文課本、國文課乃至於國文老師的印象,某部分應該滿一致的。而這本書大致就是跳開你腦中的這些印象,來說說國文課還可能有哪些可能。 作為一個有專業癖的妖怪,會想要買這本書,是把它當成另類教案來讀
對量化研究而言,抽樣與選擇研究問題一樣重要。抽樣是重要的過程,如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決定了是否可以做出正確的推論。甚至解釋因果關係,而不僅僅是發現變項間的相關。 但大數據要說的概念,恰恰與上述的研究方法與假設迥異。透過資料庫和資訊處理科學的發達,發展變相間的數據模型,推論母體變項間的相關,甚至可
僕が殺した人と僕を殺した人是一句很適合拿來學文法的句子(不對。他是一本好看、劇情緊湊的小說, 小說不準備談死刑存廢,卻平實的描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翻開書頁,一度以為場景不若作者所言,在美國開始的雙軸線小說,帶讀者從頭開始進入作者的視角。青春期真摯的友誼,有的時候因為家庭環境而有了變化。那些大人的事
好久沒有寫書評了,因為忙著寫報告跟論文(誤)。為了寫論文,還有寫報告也看了一些可能不怎麼有趣的書。因為看了很多,報告又不怎麼好寫,所以決定寫一下書評(不到死線不認真寫)。 Fintech真的很熱門,也很新潮,就是這幾年不斷超展開的一項金融結合科技的技術,看他的英文字就知道是這兩個領域的小孩,如果你的
時隔半年多,不是這半年都不讀書,而是讀的書很難來個書評。準備研究所考試,也是偷閒看閒書。以下分享在下的心得,下一篇是舊書書評《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說實話,這本書在當初太陽花運動的時候一時刮起一股旋風,本人也很流俗的買了。看到這裡想當然爾本人對這書的評價不是太好,就事論事談一下讀完的感想。 作
萬城目學是我一直以來滿喜歡的日本小說家之一,他的小說特色在於除了穿越得很自然之外,也挺詼諧有趣的。不生硬的結合一些日本特有的歷史、文化,讀起來有種特殊的趣味。 這本書大約是在講跟神這工作有關的事,日本的神道教跟一般台灣傳統信仰的道教某個部份是相似的,用這個做為故事的背景,然後描述一個神和專門採訪神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探討了公平與不公平的判斷,通過小偷偷竊後未花掉財物並歸還的情境來說明,法律關注的是行為的正當性而非金錢的完整性。公平與不公平的判斷需多角度思考,兼顧物質和心理層面,並反思生活中的不公平感是來自外在損失還是內在創傷。
看了是枝裕和2018年的電影「小偷家族」,其實日文片名(万引き家族)更接近順手牽羊家族。這順手牽羊的一家人,好像也是順手就拼湊成了一個家庭,至少看起來是。
Thumbnail
看《借物少女》,總是會讓我想起「寓居於世」這個詞。不管是我們大大的人類,或是小小的精靈,都只是來這個世間當一過客。有別於資本主義的占有慾望,故事裡我們看到「借用」(而不是佔有)的概念。這不正是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嗎? . 理念很難說得透,那麼就讀這個故事吧!讓我們試著放棄物質占有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テレビのメディアで「泥棒」という言葉をよく目にしますが、子供の頃はなぜ物を盗むのか理解できず、悪い人たちだということしか分かりませんでした。でも…今考えると…そう!なぜ彼らは刑務所に行く危険を冒して盗みをするのでしょうか?貪欲のせいでしょうか?それとも貧乏が怖いからでしょうか…?不当な手段でお金を手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感情裡很糟的情況就是「另一半偷吃」,瞭解偷吃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或放過不值得的人,並讓自己變得更好。本文探討性、個性和坦承三個原因,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不勞而獲的方法就是偷竊,是我現在想到的用詞。幼小的我沒有工作,也不會主動向父母要錢,自己又很多欲念要滿足,所以犯上了偷竊的罪行,一犯就犯了很多年。 先是偷爺爺褲袋的錢,爺爺褲袋裡每天都有七八塊錢,我通常偷去一兩塊。我現在想,爺爺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麽褲袋的錢總是少了,他一定以為自己的記憶力衰退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公平與不公平的判斷,通過小偷偷竊後未花掉財物並歸還的情境來說明,法律關注的是行為的正當性而非金錢的完整性。公平與不公平的判斷需多角度思考,兼顧物質和心理層面,並反思生活中的不公平感是來自外在損失還是內在創傷。
看了是枝裕和2018年的電影「小偷家族」,其實日文片名(万引き家族)更接近順手牽羊家族。這順手牽羊的一家人,好像也是順手就拼湊成了一個家庭,至少看起來是。
Thumbnail
看《借物少女》,總是會讓我想起「寓居於世」這個詞。不管是我們大大的人類,或是小小的精靈,都只是來這個世間當一過客。有別於資本主義的占有慾望,故事裡我們看到「借用」(而不是佔有)的概念。這不正是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嗎? . 理念很難說得透,那麼就讀這個故事吧!讓我們試著放棄物質占有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テレビのメディアで「泥棒」という言葉をよく目にしますが、子供の頃はなぜ物を盗むのか理解できず、悪い人たちだということしか分かりませんでした。でも…今考えると…そう!なぜ彼らは刑務所に行く危険を冒して盗みをするのでしょうか?貪欲のせいでしょうか?それとも貧乏が怖いからでしょうか…?不当な手段でお金を手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感情裡很糟的情況就是「另一半偷吃」,瞭解偷吃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或放過不值得的人,並讓自己變得更好。本文探討性、個性和坦承三個原因,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不勞而獲的方法就是偷竊,是我現在想到的用詞。幼小的我沒有工作,也不會主動向父母要錢,自己又很多欲念要滿足,所以犯上了偷竊的罪行,一犯就犯了很多年。 先是偷爺爺褲袋的錢,爺爺褲袋裡每天都有七八塊錢,我通常偷去一兩塊。我現在想,爺爺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麽褲袋的錢總是少了,他一定以為自己的記憶力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