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走向「老」的路上—助記的方法

避免忘記的方法,不能光靠腦袋「記」和「想」,可以用一些動作來幫助記憶,我平時用的方法是:
◆將待辦事項記在紙條或記事本上,不過要記得看。
●●出門時,帶全要帶的東西
◆將出門會用到的東西都放在包包裏,只要出門,不管做什麼,都背那個包包,就是去買個東西也一樣,就不用去想要帶鑰匙、手機、錢包等等了,有時候會想到多買什麼,可能會用到信用卡啊!或是什麼會員卡的,東西較多時可能要騎腳踏車,又要多一支腳踏車的鑰匙,等等。
◆出門前一、二天(或幾個小時前),就開始將(想到的)要帶的東西集中放在一個地方,最後再一起收到袋子裏,這樣比較不會漏掉;不要到時候再用「想」的,這裏收一個,那邊拿一個,比較可能漏掉(有時有想到,但沒去拿)。就是準備的時間要長一點。
◆裝好的袋子先放在門口,就不會忘記拿了。
◆要冰,不能先裝的東西,就將袋子放在顯眼的地方或門口。
◆手機早一點放進包包裏,出門再拿的話,有時候會忘記。
◆藥多帶一份在包包裏,如果在家時忘了吃,出門後想到時還可以吃。
◆我門牙缺了一顆,有一顆很小的假牙,通常是吃完早餐,刷牙後才戴,如果要出門的話(要跟人見面,不戴不好看),為了避免忘記戴,就在起床刷牙後先戴起來,或是將假牙盒放在水槽裏,出門前,上完廁所洗手時會看到。
◆有的門鎖要用鑰匙才能鎖上,有的是可以直接關上,避免忘了帶鑰匙,或是帶錯鑰匙,一律都用鑰匙插進去鎖門。鎖車門也一樣。(我一個人住,對於忘記帶鑰匙這事很謹慎,可以說有點緊張)
●●瞬間記憶,或短期記憶變差的應變(剛剛或最新的不記得)
◆我每天要吃一次慢性病的藥共3種,每吃完一樣,就將剩下的藥放在另外一邊,就是還沒吃的,和已經吃過的放不同的地方,不然我會忘記我吃了沒?(好像有點嚴重,我就是想避免弄錯,有時候藥吃到最後會多一顆或少一、二顆,就是某次少吃或是多吃。)
◆有種藥水早晚要各擦1次,透明的藥水擦了沒痕跡,我晚上擦完就放另一個盒子裏(早上要擦的);同樣的,早上的擦完,就放在晚上要擦的盒子裏,這樣有沒擦就很清楚了。盒子的位置是在前後(前面的是早上,後面的是晚上,早上的盒子較小,顏色也不一樣),不是左右。
◆燒開水或煮東西時人走開,將抽油煙機的燈打開,經過時會看到,提醒自己正在煮東西。還是會有忘記的時候,有次用瓦斯爐煮紅豆湯,想說要煮很久,就進房間做事,一專心就忘記了,聞到燒焦味時還在想是誰家的,過了一陣子味道越來越濃,才想到是我自家的,嚇壞我了。後來就改成不管煮什麼,通通在煮菜時一起煮,人就站在爐旁邊,不然用電鍋煮。
◆一件事從頭到尾做到完,不要岔題或順手去做別的,一岔題的話,可能就將原來的事情忘記了。
◆忘記的事情,如果事後想起來的話,就好好想一下,將它記住,別說:「忘了」就算了,「老了,沒辦法。」是我以前很討厭聽到的家中老人說的話。
●●在寫這些的過程中,我覺得我自己很仔細,很在意每一個動作,每件事情,希望它們都照原來的次序、該進行、該呈現的樣子,不要有差錯,不要有意外—這些的自我要求是必要嗎?算是給自己壓力嗎?
我想到的是:
■沒有時時和自己的感覺連結的人,會有身心分離的現象,「身」和「心」2者不同步,想到了,沒去做;或是做了,沒印象。還有,年紀越大,越有這種情形。
■每天重覆同樣的動作很久了,反應太固定,碰到同樣的事情,手慣性做了,但是腦袋沒印象(腦袋的速度比較慢,沒跟上來,或是沒感覺),這種「自動去做」的動作,不一定正確喔!不是每次的「正確」反應都是一樣的。
■記憶片斷,資訊連結的情況不理想。
■活得越久,腦袋裏累積的東西越多,其實一個人不需要記那麼多,將有些事情忘掉對本人是好的,只是它不會選擇重要或不重要的,還是它認為的不重要(可以忘記)我覺得重要(不能忘記)呢?「腦袋」跟「我」想的不一樣。
年紀較大之後,發現要將生活過好,樣樣瑣事都順利進行不是件容易(理所當然)的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