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老」的路上—肌肉、身體的感覺和使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現在覺察到我正在往「老」的路上走,可以開始做些動作的準備了,如果到了很老,頻頻發生問題時再來改變,就很難改了,就像我的阿公、爸爸,甚至大哥一樣。


●在浴室跌倒

是老人家常發生的意外,也是第一個要防犯的,但還是常常聽到在浴室跌倒的消息。


在浴室跌倒,可能是

■肌肉的支撐力不夠—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好好走或站的時候可以,某個角度不對,或姿勢、動作太快時不行。
■距離和方向、角度沒估準—「以為」可以,「以為」在那邊,「以為」大步一點就跨過去了,結果不對,撞到或撲空,失去重心而跌倒。
■慣性,以為—連看也沒看,就這麼「以為」下去,情況和他想的不一樣,又來不及反應。
■反應不夠快—除了腦袋的覺知較慢外,手腳的動作也慢,來不及反應,大腦和手、腳、眼睛的協調很重要啊!
■自己沒感覺,不知道(沒感覺)身體正在傾斜,沒有馬上調整。

舉個例子:前幾天在高雄捷運車廂上,我站在中間柱子的地方,有一站上來一位中老年先生,站在我的前面(我們都面向車頭),車子開動後,他的身體往後傾斜,他應該沒感覺到,所以身體繼續往後斜,我不得不用手撐住他的背部,這下他知道了,站直後回頭對我說:「這是我的問題。」看起來像他女兒的成年人剛好走過來,說:「車子開動,人會往後倒。」這時候有人讓位,他就坐下來。

哇!我親眼看到,這麼沒有感覺的人,不知道車子啟動後,人因為慣性會往後倒,也沒有自己使力(或拉住立柱)讓身子保持直立,就任憑它倒下去,如果車廂是空的,他的後面沒人的話,是不是就順勢跌倒了呢?

礁溪教練也說,有的老人家是跌坐在地上時,才知道自己跌倒了。


●當我在裝熱開水,拿熱菜時

會想到,會不會有一天,手拿不穩,掉了;或沒對準,熱水燙傷我;端那一碗或一鍋熱菜時,手突然沒力,掉到地上呢?


●我去健身房上課後,才知道,

■平常認為自己「有在」運動的那些運動,像:走路、游泳、走郊山、瑜珈、氣功、甩手功……都太輕了,要加重一點才行,而且使用的肌肉部位也不夠,還有像: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是有氧運動,缺少的是重力(阻力)訓練,重訓才會增加肌肉,增強肌力,肌力夠,才能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跟一般的活動。(註)

■年紀大了,要慢慢來,不要動太多—是錯誤的觀念,不動的話,肌肉會流失,吃什麼都沒用,像:吃鈣片,想增加骨質密度,也要運動、負重,才有效果。

■在浴室感覺到要跌倒時,第一個可以抓住旁邊可以抓的地方,那是反應、敏捷度,可以訓練的;
還有,我感覺到腳底有點滑時,我現在可以馬上反應,讓某部位的肌肉用力,止住滑的動作(而不是讓它繼續滑下去,直到跌倒),現在有這些反應都是健身時練習肌肉使用的結果。

■有點踉蹌時,可以馬上調整、平衡,是全身肌肉、骨頭、腦袋等平衡感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尤其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現在就要刻意練習、訓練。

■經過重訓之後,對於肌肉的使用感覺比較確實,回去做瑜珈、氣功時,就比較知道老師在說什麼,動作也比較正確,清楚了。


●我現在時時在練習,要養成習慣的是:

■要行動之前,確實看好要下腳的地方是OK的,再走上去,不能依照記憶或習慣,「很熟悉」、「應該」、「就這樣」、「大概」、「可能」之類的。

■浴室或屋內有溼的地方,馬上擦乾,可以在牆角放塊拖把布,用腳擦就可以了(不用彎腰,腳也可以用來擦地板),不過要確定一腳站穩了,再用另一腳擦。

■洗澡時,用肥皂洗腳底,抬起右腳,搓了右腳後,我會先將右腳板在地板上搓一搓,將泡泡用地板上的水洗去一些,變得不滑時,再抬左腳,免得站在地板的那隻腳滑倒,當然坐在椅子上最安全,但我還沒到那麼老的地步,趁著這個動作練習平衡也不錯。我昨天終於在浴室的地板上放了一塊止滑壂,踩起來真的不滑,安全多了,也讓自己比較安心。

■走路的時候也一樣,確定路在哪裏?有沒障礙物?有沒轉角?電梯或車輛停止,門開了時,先確認它停在正確的位置,再進去或出來。

■裝熱開水或拿熱菜時,先看清楚要拿的東西的樣子,要放的地方有沒準備好?再好好確認自己的動作沒問題,角度是對的,然後專心拿到目的地,沒分心想別的,看別的。


●健身要找專業的教練教

我自己健身後,才知道健身不是只有年輕人在做的(在練肌肉而已),任何年紀的人都可以,尤其老年人更需要,可以說,各種運動都要輪流做,才會平衡,對我們的身體有幫助。

還有,健身不是看著機器上的說明卡,或看影片自己做就好,要有教練指導,才會做正確,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也才不會受傷,有問題要問,慢慢累積關於運動和身體的知識,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要自己好好感覺,再和教練討論,才能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註:學習力(四):人體適應的強大,《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中老年人除了有氧運動外, 也要做重力訓練

中老年人除了有氧運動外, 也要做重力訓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89會員
682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30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2024/05/30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2024/04/10
前註: 我的朋友王玉琴,因為在臉書貼了這則活動消息被臉書停權,取消帳號,她的活動宣傳都在臉書上,實在有夠慘。我幫她轉傳消息,希望可以幫上一點忙。   她是我的工作室之前「女性裸體晚餐」的合辦伙伴,我辦裸體晚餐是想和女人一起練習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王琴去學了陰部翻模,想要女人認識自己的陰部。每一件
Thumbnail
2024/04/10
前註: 我的朋友王玉琴,因為在臉書貼了這則活動消息被臉書停權,取消帳號,她的活動宣傳都在臉書上,實在有夠慘。我幫她轉傳消息,希望可以幫上一點忙。   她是我的工作室之前「女性裸體晚餐」的合辦伙伴,我辦裸體晚餐是想和女人一起練習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王琴去學了陰部翻模,想要女人認識自己的陰部。每一件
Thumbnail
2023/12/30
書寫可以抒發情緒,發表意見,讓創意流出來,也可以療癒自己。   想要聚集喜歡書寫的伙伴們來一起寫,說一說、談一談是啟動靈感的方法,自己啟動不了也沒關係,只要你帶著紙筆來,主持人會幫助你寫出來。   時  間:2024年1月6日(週六)下午1:00~3:30 (2週一次) 地  點:宜蘭縣礁
Thumbnail
2023/12/30
書寫可以抒發情緒,發表意見,讓創意流出來,也可以療癒自己。   想要聚集喜歡書寫的伙伴們來一起寫,說一說、談一談是啟動靈感的方法,自己啟動不了也沒關係,只要你帶著紙筆來,主持人會幫助你寫出來。   時  間:2024年1月6日(週六)下午1:00~3:30 (2週一次) 地  點:宜蘭縣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家母與隔壁阿姨都是同樣77歲的銀髮族,差別是老媽媽走路像企鵝一般左右晃動,外出散步往往走不久就需要休息,反觀隔壁阿姨的體力和活動力都讓人驚嘆,手腳靈活的她不僅可以帶孫子四處走動,還能參與社區和里民活動,果然健康的身體就是彩色的人生。
Thumbnail
家母與隔壁阿姨都是同樣77歲的銀髮族,差別是老媽媽走路像企鵝一般左右晃動,外出散步往往走不久就需要休息,反觀隔壁阿姨的體力和活動力都讓人驚嘆,手腳靈活的她不僅可以帶孫子四處走動,還能參與社區和里民活動,果然健康的身體就是彩色的人生。
Thumbnail
高齡化是很多已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日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然而今天不是要討論,身為年輕人的我們可以為這社會貢獻什麼,而是我們能為自己做點什麼。 失能是老年人常碰到的問題,前陣子我因為運動傷害而常到復健科診所報到,時常可以看到有外籍勞工推著輪椅,上面坐著一位等待死亡的老人。
Thumbnail
高齡化是很多已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日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然而今天不是要討論,身為年輕人的我們可以為這社會貢獻什麼,而是我們能為自己做點什麼。 失能是老年人常碰到的問題,前陣子我因為運動傷害而常到復健科診所報到,時常可以看到有外籍勞工推著輪椅,上面坐著一位等待死亡的老人。
Thumbnail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年長者原本有外出運動的習慣被迫暫停,《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長輩活動量變少,家中年輕人可以提供一些在家運動的線上影片,或是增加活動量的素材,試著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都是有助於銀髮族肌力維持的好選擇。
Thumbnail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年長者原本有外出運動的習慣被迫暫停,《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長輩活動量變少,家中年輕人可以提供一些在家運動的線上影片,或是增加活動量的素材,試著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都是有助於銀髮族肌力維持的好選擇。
Thumbnail
80歲的陳奶奶,在家中不小心絆倒椅子,整個人跌坐在地後痛苦得起不來,家人緊急送醫後,發現髖關節嚴重骨折,醫師更發現,奶奶腿部肌肉流失相當嚴重,屬於肌少症,而也是這幾年常覺得走路時腿部無力的主因。
Thumbnail
80歲的陳奶奶,在家中不小心絆倒椅子,整個人跌坐在地後痛苦得起不來,家人緊急送醫後,發現髖關節嚴重骨折,醫師更發現,奶奶腿部肌肉流失相當嚴重,屬於肌少症,而也是這幾年常覺得走路時腿部無力的主因。
Thumbnail
正確且合理設計的阻力訓練,高齡者也能安心執行。
Thumbnail
正確且合理設計的阻力訓練,高齡者也能安心執行。
Thumbnail
平常認為自己「有在」運動的那些運動,像:走路、游泳、走郊山、瑜珈、氣功、甩手功……都太輕了,要加重一點才行,而且使用的肌肉部位也不夠,還有像: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是有氧運動,缺少的是重力(阻力)訓練,重訓才會增加肌肉,增強肌力,肌力夠,才能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跟一般的活動。
Thumbnail
平常認為自己「有在」運動的那些運動,像:走路、游泳、走郊山、瑜珈、氣功、甩手功……都太輕了,要加重一點才行,而且使用的肌肉部位也不夠,還有像: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是有氧運動,缺少的是重力(阻力)訓練,重訓才會增加肌肉,增強肌力,肌力夠,才能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跟一般的活動。
Thumbnail
步態不穩和平衡感問題是最常見的跌倒原因,想要預防跌倒,身體平衡感是否夠靈敏,快要跌倒時是否能快速反應,對老人防跌非常重要。維持平衡主要仰賴三個重要的感知器官,接收外在的感覺回饋:包括眼睛、內耳前庭和半規管,以及本體的感覺。雙眼的立體視覺判斷方向、深度、距離;內耳前庭及半規管感覺旋轉及加速度;
Thumbnail
步態不穩和平衡感問題是最常見的跌倒原因,想要預防跌倒,身體平衡感是否夠靈敏,快要跌倒時是否能快速反應,對老人防跌非常重要。維持平衡主要仰賴三個重要的感知器官,接收外在的感覺回饋:包括眼睛、內耳前庭和半規管,以及本體的感覺。雙眼的立體視覺判斷方向、深度、距離;內耳前庭及半規管感覺旋轉及加速度;
Thumbnail
我的治療思維與哲學是盡可能幫助患者回到身體原來的狀態,這包含好多事情。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型態。「你,動了嗎?」
Thumbnail
我的治療思維與哲學是盡可能幫助患者回到身體原來的狀態,這包含好多事情。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型態。「你,動了嗎?」
Thumbnail
年紀大了,身體機能難免退化,導致行動不便;行動不便,所以哪都不能去,所以煩躁,還要硬被加上中高齡者、銀髮族等稱呼,跟我們聊天好像只能聊保健、聊健康。偏偏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他們不懂這種煩,背地裡說著自己越來越固執,脾氣越來越差,家裡因此大小吵鬧不斷。這是年長者的心聲,也是許多家庭的日常。
Thumbnail
年紀大了,身體機能難免退化,導致行動不便;行動不便,所以哪都不能去,所以煩躁,還要硬被加上中高齡者、銀髮族等稱呼,跟我們聊天好像只能聊保健、聊健康。偏偏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他們不懂這種煩,背地裡說著自己越來越固執,脾氣越來越差,家裡因此大小吵鬧不斷。這是年長者的心聲,也是許多家庭的日常。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